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童子军”的盛事——Pinewood Derby

(2007-01-22 12:10:39)
分类: 亲子教育
 
  几天前,我还对Pinewood Derby一窍不通,现在却每天在为此忙个不休,又是打磨又是油漆,快成能工巧匠了,连出门都对各种车的形状观察得很仔细,Pinewood Derby是什么,原来是美国童子军一年一度的盛事,几乎跟野营一样的有趣,就是用规定的一块松木做成特定规格的赛车的“松木赛车”比赛,每年有上百万的美国童子军参加此项比赛,卷入的家庭更是好几百万,所以每个美国人一提Derby都知道是指什么,而于我们这些外来者第一次听说时却是丈二和尚了。

  那日,儿子朋友Joe Lan  的妈妈Angela给我发来热情洋溢激动万分的电子邮件,说她儿子Joe Lan  已经完成Pinewood Derby的shape(车身)了,现在她的厨房都成了作坊,还告诉我Joe Lan 的 Derby只重4.85盎司,说她家里有称和工具,如果需要帮助随时欢迎我们去她家。天哪,像读完天书般地晕糊,单个的字拆开都认识,但合起来不知道她在讲什么,很懊恼,明明知道她语义激动真诚,最后我还是如实交代,说我能感受到她为正在做的事情骄傲和激动,谢谢她的分享和邀请,但实在搞不懂什么是Pinewood Derby。Angela不愧为Angela,上次野营就得到她的许多关照,我们很投合,第二天一大早,她就打来电话,终于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后来到她家观摩,大家见面,讲起此事,她才讲昨晚她丈夫把她笑了好一顿,说她自己一头热的高兴,我这厢却连什么是Derby都不知道,真是滑了一大稽。但Angela就是善解人意,说因为邻居是上海人,所以知道我们不懂的尴尬。在Angela的帮助下,我很快进入角色,知道要做的事情了。原来每个童子军在上次的pack meeting(大队开会) 后都得到一个盒子(kit),里面有一块木头,要用这块平常的木头作成规定尺寸和重量的赛车,就在下周五(26日)就要进行比赛了,所剩时间不多,还好,Angela家里工具应有尽有,儿子设计好自己想要的赛车的模样,Angela的丈夫Joe帮我们锯出了基本形状(shape),她还提供给我们油漆、砂纸及其他所需的工具,回家后,我就按她指导的步骤每天又砂又刷的,她还时常打来电话与我交流技巧,其实是她传授经验教训,我这边受益无穷。那天去她家正好是达拉斯结冰,所有学校关闭,我们两家还好离得近,我小心翼翼开车去她家取经。昨天,给我的学生家教时提及此事,不想我的学生Wesley得意地拿出他一年级做的Derby,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怎么敢相信这是用不起眼的一块松木做成的赛车啊,分明就像是买的啊,我这个从来对木匠活或赛车不那么敏感的人,忽然成了鉴赏家似的夸个不停,光是那车身和油漆的光洁度,估计我是怎么也达不到的,听说Wesley因为有个能干的舅舅,并且家里也是各类工具都齐全的,所以才做出这么完美的赛车来,那漆都是喷漆的,难怪光洁得如真车一样。我于是借回来,为儿子做个榜样,还好儿子不嫌自己的车,只是还是对别人的车赞不绝口,本来以为Joe Lan  的车已够完美了,现在才知道为什么Angela还在嫌丈夫没有做得精细,所以她现在每天一早送完孩子上学后就在家中继续打磨油漆,还不断鼓励我要不停打磨,才忽然真正体会到中国的这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说的是什么了,虽然我手里拿的是木头而不是璞玉,但那份虔诚倒是很相似的。

  几天后的今天还知道了打磨的砂纸也是分等级的,数字越小的越粗糙,用于最初的造型打磨工作,像弧线就是用100格栅(grid)的砂纸砂出的,据Angela讲,她儿子赛车车身的圆形弧线就是她丈夫顶着寒风在室外砂了三个多小时的成果,因为砂木头是很脏(messy)的工作,只好在室外完成了,可见任务之艰巨。所以我们的车身尽可能直线条,只在车头处我砂出了小小的弧线,磨过第一道工序,就是上胶(primer seal)否则木头会像海绵一样吸进去油漆,上胶水过后要晾一晚,第二天再磨,然后上漆,之后又是打磨,这时用220格栅的砂纸,打磨之后又是上漆,漆了之后又是晾一晚,第二天又打磨,重复这一套工序,直到上到最后一道漆,用最细的砂纸400格栅打磨,这种砂纸是用于高档家具的,这样打磨出来才有光洁度,今天早晨我用了220格栅的砂纸打磨后上漆,看到原来粗糙的木头有些光泽了,心里也有了成就感,想明天就用最细的砂了吧,最好最后再上一道明漆,更增光洁度,看我不厌其烦提及这些工序,实在是因为在劳动中的提高认识和体验,也理解了老美为什么凡事喜欢DIY(Do It Yourself,自己动手做)了。我想这也是童子军的这项活动给不仅童子军也是其家庭成员的最好锻炼了。

  昨天偶尔跟朋友的刚来美国没几天的亲戚提及此事,她很不解,问了句“学校里老师不教吗?”哈哈,典型的中国人的问题,是啊,美国学校里老师究竟教些什么呢,感觉“什么”都没有教,只让你做,在做中学吧,就像这个几天前完全还不懂的Derby,现在还不是一样上路了啊,不管做出来究竟是什么样,何况很多活动也是自愿(optional),参加一个项目(project)就多学到许多东西,同时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这就是美国的教育。老师不逼你做,老师也不教你做,像上次儿子的“树屋出版社”的出书活动,还明文规定老师家长都不能改动学生的作品,哪怕偶尔拼错的字,其目的就是要彻底放手给孩子做。反观我们的教育常常抱得太多,反而低估和束缚了孩子的创造力,若能中西合璧真是再好不过,这里又太随意,弄得反是在比拼父母的能力了。

  今天去童子军商店才大开眼界,原来商店专门有一角全是关于Derby的,从基本的一块木头和里面的四颗钉子及四个车轮,到增加重量的底盘(flat weight),再到用于美观的各类粘贴等一应俱全,甚至还有成品,20多美金一个,或半成品(相信没有谁直接买成品去参赛的,等于是作弊啊,一般老美不会这样欺骗自己的。而半成品也少了过程的刺激和成就感,因为最难的部分就是雕刻车身了,少了这个过程也少了许多挑战和超越自己的乐趣。后来看比赛规则里也有一条是限定赛车必须是今年新做的,不能拿以前的赛车参赛。)距离赛事还有几天,所以很多东西都断货了,看来我是等不了到货,就因陋就简吧,买了些粘贴(漂亮的都被抢光了)和一本专门讲Derby的书,想着今年就这样吧,尽我们的全力,不过好好学习学习,等来年好好再做辆时髦漂亮的吧!商店里备有称和跑道,供家长和孩子免费称重量(因为超过5盎司就不符合参赛规则了,叫disqualify)见好些家长称后没有超重都欣喜若狂,来一声“Yeh”,然后想着再买些什么加在上头;见有位父亲同时拿了两个赛车在跑道那里试了好几次,是想看那辆赛车跑得更快吧,后来禁不住提出想给他的赛车照相,他爽快地同意了。

  从商店回来又学到许多知识,读完那本小册子,了解到Pinewood Derby始于1953年加州曼哈顿海滩的编号为280C(Cub Scout Pack 280C of Manhattan Beach, California)的童子军的一项比赛,这项比赛后来刊登在1954年的童子军杂志“男孩生活”(Boy’s Life)里,杂志提供了比赛计划,包括四个车轮、四颗钉子和三块木头,后来这一童子军的赛事就一直延续至今,成为每年有上百万童子军和几百完家庭参加的盛事,难怪跟老美一提Derby都知道是什么。

  松木赛车(Pinewood Derby)比赛的意义除了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外,更重要是增进家庭的合作和亲子关系,从小培养美国人最普及的精神——“体育精神”(sportsmanship),可以说这个精神也是美国国民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的体育精神就是指人们的行事方式和在赛前赛中赛后对待他人的方式。每个人所擅长的技能的确不一样,做为一个好人或一项好的体育比赛,其终极目的不在你的技能有多么的好,或比赛最终的输赢,参赛的孩子和家庭永远是第一位,赛车究竟跑得有多快是其次,这有些类似我们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吧,永远把人,把个体放在首位就是美国式的思维。而体育精神展现的正是尊重每个参赛者,甚至包括尊重你自己。而体育精神的另一要义就是规则了,“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松木赛车(Pinewood Derby)比赛也有相应的比赛规则,如重量不超过5盎司,长度不超过7英寸,宽度不超过2英寸3/4,并且还有指定产品等,不得自己安装任何动力或弹簧设施,只能凭赛车的自身的重力比赛,所以比赛是在公平的原则基础上的。体育精神还有就是全民参与了,像松木赛车比赛,就要求家长能积极参与志愿者的服务中,昨晚,我们的小队领队Eric发来电子邮件征求志愿者,我报名了,虽然我对此没有任何经验,就在无知中学习吧,最欣赏的就是美国人的坦诚,其实我们都无须做穿着新装的皇帝,坦诚带给你广阔的空间,坦诚让你卸下虚伪的重负,从此轻松获取更多知识、乐趣和友情。
下周五,松木赛车(Pinewood Derby)就开始了,也跟儿子一样地激动了,明天起来还得再打磨油漆,争取早日光洁一点,好叫儿子做上装饰,再加上轮子,今早Angela说已迫不及待想看我儿子的赛车了,像相互的鼓励和催促,不管我们的赛车怎样的简陋,它在儿子眼里都是最棒的,这就够了,重要的是参与,不是么?

  Pinewood Derby is coming, are you ready? 现在终于知道当初Angela在激动什么了!
                                    
                    2007年1月20日3:05分

相关文章:
《野营过后——除了回忆没有垃圾》
 
《野营——制造无价的回忆》
 
《野营归来(一)——荒诞源于一封丢失的电子邮件( E-Mail)》(下篇)
 
 
 
《野营归来(一)——荒诞源于一封丢失的电子邮件( E-Mail)》(上篇)
 
 
《10月26日,“树屋出版社”的作品发布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过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