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脑科学的学习六大定律
(2020-02-19 00:30:24)定律之一:情感胜于事实
人的大脑本能地偏好于快乐的记忆,所以追求快乐是人的天性。父母要做的是激发孩子大脑中负责“快乐”的多巴胺。譬如,充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多巴胺的最好途径。
赞扬、认同、鼓励、培养学习“心流”感、培养效能感、激发自信心,等等,都是培养激发多巴胺的方式。
家长们不仅要关注知识的灌输和学习,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认识知识背后蕴涵的情感,这样对于世界的认知才是更全面。
人的大脑本能地偏好于快乐的记忆,所以追求快乐是人的天性。父母要做的是激发孩子大脑中负责“快乐”的多巴胺。譬如,充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多巴胺的最好途径。
赞扬、认同、鼓励、培养学习“心流”感、培养效能感、激发自信心,等等,都是培养激发多巴胺的方式。
家长们不仅要关注知识的灌输和学习,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认识知识背后蕴涵的情感,这样对于世界的认知才是更全面。
定律之二:交流胜过倾听
倾听是什么?是信息的输入,单纯靠倾听,我们常常是无法检验孩子听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或者说学习的效果如何。
交流是什么?是信息的输出,观点的生成。高质量的输出一定是经过学习者大脑有效思考和运作。
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效果最好的三种方式是:讨论、实践和教授他人。
传统的听讲、阅读、甚至是视频学习,虽然短时间内让人影响深刻,但是最终都会让大量学习的内容流逝;讨论或者教授却不同,要教会别人或者让别人听懂对于学习者的要求更高。
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效果最好的三种方式是:讨论、实践和教授他人。
传统的听讲、阅读、甚至是视频学习,虽然短时间内让人影响深刻,但是最终都会让大量学习的内容流逝;讨论或者教授却不同,要教会别人或者让别人听懂对于学习者的要求更高。
不论在课堂还是在家里,都应该创造各种条件,给孩子交流的机会,如总结、提问、回答、讨论、辩论、举例、分享观点等等。
阅读后的表达极其重要。孩子能够通过讲述故事,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更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在叙述或者表达过程中前后建立逻辑关系,锤炼大脑。
阅读后的表达极其重要。孩子能够通过讲述故事,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更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在叙述或者表达过程中前后建立逻辑关系,锤炼大脑。
写作与阅读的关系,其实也是交流与倾听的关系一样。
学习者记住自己所写的,而不是人家所写的。家长和老师应该鼓励孩子对学习的内容,用自己的方式能够写下来,而不仅仅是听见和阅读而已
定律之三:留白胜于满堂灌
中国画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画,在画面中总有一些地方没有用画笔去画,这些地方被称为留白。正是这些留白,带来观赏者审美的想象和联想、带给“林静蝉愈噪,山幽鸟更鸣”的独特体验。
孩子的学习也同样如此。
脑科学的研究显示,学习的效果与思考和反馈有着直接的关联,而不是知识的数量和时间。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提高学习效率,“三闲”很重要,那就是闲情、闲思、闲时。
脑科学的研究显示,学习的效果与思考和反馈有着直接的关联,而不是知识的数量和时间。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提高学习效率,“三闲”很重要,那就是闲情、闲思、闲时。
家长要给孩子足够休息的时间,去做他们自己喜欢的事,还要鼓励给他们胡乱想象,想象常常是打开他们思维的大门;
在课堂上,老师也要提供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时,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留给学生时间思考,这样才会驱动学生高质量的输出和反馈。
定律之四:图片胜于词汇
人类的思考,首先是通过图形呈现在大脑里,然后才是以文字的形式出现,这与人类大脑进化的历史和知识传递的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人类的文字一开始就是以图形出现的,所有文明的起始都是通过图形而开始的,如华夏文明的象形字,古埃及文明的象形字等等。
脑科学家的研究,进一步发现大脑运行的规律:人们大脑50%-80%的物质和能量消耗与视觉有关,这一点要远远超过其他的四种感官。
事实上,我们是用大脑看的,而不是用眼睛。还有,当我们听到一句话或者一个词,我们的大脑首先会将其转化成图片,这是我们的大脑认识世界的规律。
脑科学家的研究,进一步发现大脑运行的规律:人们大脑50%-80%的物质和能量消耗与视觉有关,这一点要远远超过其他的四种感官。
事实上,我们是用大脑看的,而不是用眼睛。还有,当我们听到一句话或者一个词,我们的大脑首先会将其转化成图片,这是我们的大脑认识世界的规律。
对于低龄孩子来说,家长要鼓励孩子多读绘本,通过阅读绘本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促进大脑的发育。
一周只要运动3到5次,每次30到45分钟,就能大大提升孩子记忆、注意力和教室行为的正向效果。
科学家很早就知道运动跟情绪有关。运动可以抑制大脑中杏仁核的活化,阻止负面情绪的出现,运动完的人情绪一般很亢奋,不会忧郁或者具有攻击性。
哈佛大学还有个“零点计划”,其中一个内容是让学习者在动中学习,主张“游戏化学习”。项目负责教授表示,游戏和趣味性是学习的核心。
在游戏过程中,儿童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在放松的状态下,大脑做好了学习的准备,同时游戏本身也具有一定挑战性,促使儿童通过不断测试和假设,进行各种尝试。
因而家长要经常与孩子做游戏,在游戏过程中,他们强化大脑功能,探索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学习如何与人共处、如何合作。
定律之六:不同胜于相同
单调、乏味、枯燥、无趣、厌烦,是学习的天敌,尤其是对于儿童和低龄学生来说。
脑科学告诉我们,我们总是会注意哪些变化了的事物,而很少去关注乏味可陈、一成不变的事物。因而我们的大脑需要不同、创新、比较、对比和特殊,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上,教师也需要经常改变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变动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而且,学生对老师的小小变化都会欣喜无比。
比较是人类的高级思维,是对事物进行分析,分解出事物的相同和不同,从而舍弃非本质特征,并抽取出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
让孩子比较,是促进大脑思考和发育的绝佳方法。
比较不同的故事和小说,能够促进孩子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是阅读的最高境界。
以上是摘录的微信上看的一篇非常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