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茨杰拉德的妻子
(2012-05-03 08:25:35)
标签:
杂谈 |
一个美国南方物质的、被宠坏的女孩,她的疯狂与自私毁灭了他的丈夫——天才的作家菲茨杰拉德,这是很长时间人们对泽尔达的恶劣评价。
可是谁知道呢,如果没有泽尔达,会不会有一个叫菲茨杰拉德的作家以及那部伟大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阿拉巴马之歌
2007年底,一部以美国大作家斯科特·菲茨杰拉德之妻泽尔达为原型的小说《阿拉巴马之歌》(Alabama
Song),赢得了法国最著名的年度文学奖———龚古尔奖,
书名《阿拉巴马之歌》来自20世纪60年代The Doors的一首同名摇滚名歌。“我不可能淡然处之。”记者出身的作者勒鲁瓦说,“泽尔达活着和死去的方式都不是淡然处之。”
于是,他把泽尔达的故事写得轰轰烈烈。“我爱那些有极强欲望的人,欲望的力量,对自由的渴望,让他们鹤立于凡尘。”他说。
天堂之外
泽尔达·塞尔(Zelda Sayre)1900年7月生于美国南方州阿拉巴马的蒙哥马利,父亲是州高院的法官,爷爷是参议员,对于小泽尔达一味纵容。6岁那年,泽尔达爬上了自家的屋顶,打电话给消防局,说发生了火灾。地点就是她的家。看着下面乱成一团的消防车、邻居和警察。泽尔达觉得这个游戏太有意思了。
直到18岁,泽尔达依然对恶作剧兴致盎然。18岁的泽尔达,金发、白衣,这个野性少女,倾倒了附近军营里的飞行员们。她指示他们,在她家的屋顶上空,一次次地做特技空中飞行。轰鸣声搅得邻居们忍无可忍,愤怒地向军营首长们告状。
少尉菲茨杰拉德就在这一年认识了泽尔达。在乡村俱乐部的舞会上,他丢开自己的首长,走到被军官和大学生簇拥的泽尔达面前———他们以能和她交谈或者跳一曲舞为荣———羞涩地做了自我介绍。“就像把鼻子压在镜子上凝视自己的眼睛一样”,在一曲华尔兹之后,泽尔达寻找到了自己的同类,他们坠入了情网。
少尉菲茨杰拉德勇敢地向泽尔达求婚。泽尔达回答得很干脆,娶我?简单,你要出人头地、腰缠万贯,没钱没名免谈。
菲茨杰拉德,出身破落中产家庭。要想得到高贵、神秘、野性的泽尔达,他只有一条路:写出一部畅销的小说,就此改变人生。他退了伍,将全部赌注都压在了自己的小说上,之前他拒绝修改已经完成的长篇《天堂这边》,在收到无数的退稿信的同时,也收到了泽尔达的分手通牒。
半年后,修改过的《天堂这边》大获成功,美国青年竞相摹拟书中主角的行径,菲茨杰拉德终于成了“一个口袋里丁零当啷装着钱的人”。
这次泽尔达接受了他,1920年4月,他们结婚了。菲茨杰拉德24岁,泽尔达2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