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多苗寨位于都匀市东南面,处在三县(市)(都匀、丹寨、三都)交界处,距都匀城有35公里,坐落在林木葱茏的大罩子山下,行政区属都匀经济开发区匀东镇王司社区新场村。 格多苗寨泛指现在新场行政村,包括格多、阳久、阳颂、欧勇、嘎笑、阳亚等六个自然苗族村寨,98%为苗族。“格多”是苗语音,直译为大寨子。苗寨门前清澈的小河蜿蜒而下汇入清水江。葱茏的植被、清澈的溪水赋予了格多苗家人更多的灵性,这里苗族文化保存较为丰富。


格多苗寨有着厚重的苗族气息,六个自然苗寨都保存较好的苗族服饰、语言、习俗和杆栏式古建筑。如今通过黔南州委州政府着力打造,古色古香大气磅礴的银锁门与芦笙场建筑群镶嵌在层层梯田间,以旧修旧而形成的鳞次栉比吊脚楼在一排排金灿灿的玉米和串串红艳艳的辣椒,中美轮美奂、如诗如画,让人眼前一亮,仿佛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
格多苗寨最吸引世人的是它纯朴的民风和厚重的历史。这里的村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他们每家每户都有织布机,自己纺纱织布制衣服。他们拥有众多的民族节日,有“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吃新节”“戏鱼节”、“苗年”和“迎雷节”。其中尤以“四月八”和“六月六”节日活动最为隆重。“四月八”风情节已有几百年历史,主要以祭祀苗族英雄,开展苗族传统文化活动为主。 “六月六”也有着350多年历史,据说明末时期,格多苗寨卢谷捶和阳久寨廖谷昌两名精通医术的老人,因不满官军的欺压,在农历六月初六这天邀约众村民以上山采药为名,到当地早几山商议起义,后因不明原因起义未遂。清丁亥年(1647年)也是农历六月初六这天,有位苗名叫角机的苗族领袖进行聚众起义,主要目的是保护苗族家园,反压迫、反驱逐,获得了成功。两位药王和聚众抗暴的头领去世后,为怀念这三位苗族英雄为苗族争取自由平等所作的贡献,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这天,苗族同胞都自发到格多寨后山进行集会,开展丰富多采的各类活动。


如今,每逢喜庆节日,村民们都要杀猪宰羊,穿着自制的民族盛装,敲起铜鼓,吹起芦笙、长号,备好红鸡蛋、苗带、拦门酒,跳起芦笙舞盛邀客人与他们一道欢庆节日。
一直以来,美丽迷人的格多可谓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直到2014年,都匀经济开发区工管委决定将自然风光优美、空气清新宜人、民族风情浓郁、群众善良纯朴的格多推向外界,打造苗族风情旅游景区,让更多的人知道格多、了解格多。


通过努力,目前都匀经济开发区工管委共整合各类项目建设资金7000多万元,完成了景区大门、通村道路、进寨油路、串户路、观光长廊、观景楼、寨门广场、停车场、芦笙场、水冲式厕所、村寨房屋外观包装等项目建设。
逐渐展现在世人眼前的格多苗寨民族风情旅游景点很快就吸引了各界的眼球,2015年4月16日至18日,央视《美丽中国乡村行》栏目组走进格多苗寨进行为期三天的拍摄。8月18日至19日,中国妇女对外宣传摄制组也走进格多苗寨,拍摄以反应苗族妇女生活起居为题材的专题片;9月24日,第六届都匀国际摄影博览会也将格多苗寨作为主打景点,400余名国内外摄影家、作家齐聚格多苗寨,与苗族同胞共度苗族“吃新节”,体验迎宾、戏鱼、打糍粑、苗族纺织、油纸伞制作、祭祀、团圆芦笙舞、苗家长桌宴、原生态婚礼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

如今,通过诸多媒体的宣传以及自身彰显的无限魅力,格多苗寨已成为黔南民族风情旅游的一张烫金名片,
虽然尚未完全建成,但已吸引了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湖南、江苏等省内外数千名游客慕名前来旅游观光。不久的将来,格多将会以其独有的风姿散发出璀璨的光芒,吸引世人更多的关注。卢庆文图/文
到格多苗寨注意事项
一、 尊重苗族习惯,妇女坐月子、家庭重大祭祀活动必须征得主人同意才能进屋;
二、 如遇上祭奠活动不能高声暄哗,不能走到祭师背后;
三、 格多苗寨有祭锅灶习俗。嫁出的妇女(包括成家的女客人)不准摸主人家灶台。
格多苗寨线路指南
都匀城——都匀经济开发区所在地(大平)——王司社区——新场村
摄影指导人及联系电话:卢庆文1398506839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