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六一,好像这个节日离成年的我们越来越遥远了。但这一次我觉得六一是每个人的节日,包括小孩和大人。因为岁数再大,我们心中永远沉淀着小时候的梦和回忆,而且愈久弥新,永远吸引着我们回味,在过去和未来。
小时候的纯真值得向往,但他去得太过匆忙,连招呼都不打一声,以至于不懂珍惜的我们在复杂的时空里恋恋不舍,但无济于事。
过多的回忆是因为现实太过残酷
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孩子。
我们应该为能够迈向成熟的明天高兴。不是吗
人一生最大的痛苦,在于幼年时给你一个童话,长大后却又告诉你这不是真的。----徐克
语
我一直觉得,能够读童话的人一定比写童话的更幸福。
蔡康永--关于斑衣吹笛人结局的解读
800年前的德国小城,出现鼠患,全城束手无策,只好打算弃城逃走。这时,出现了斑衣吹笛人。
他服装的花色古怪,腰上插着笛子,他说他能清除老鼠,但要收一笔酬劳。小城的居民说,只要能赶走老鼠,付他50倍的酬劳都行。
斑衣吹笛人拿出笛子,吹起轻柔曲调,所有老鼠纷纷从沟里房里柜下床底跑出来,跟在吹笛人的后面。
吹笛人走到河边,继续吹着笛子,老鼠一批接着一批跳逃河里,全部被河水冲走了。
居民高兴得要命,但吹笛人索取酬劳的时候,居民却说没钱可付。
吹笛人默默离开小城。当天晚上,月亮高挂天空,家家安睡,到了半夜,小城的空中忽然响起了清澈的笛声。笛声飘动着,每一家的小孩都从家里跑到路上,跟在斑衣吹笛人的身后。
他一边吹着笛,一边往山上走去,所有小孩跟在他身后,走着走着,月光渐渐被云挡住,吹笛人和小孩越走越远,最后全部消失在山里面。
全城,只有一个拄拐杖的小孩,因为走路速度慢追不上队伍,最后一个人哭着回到城里,告诉大家发生的事情。
亲爱的宝宝,那些小孩去哪里了?
亲爱的宝宝,我为什么隐约地觉得,那些被笛声带走的小孩,才是幸福的?
有很多的童话我都视作恐怖故事,比如那双让人停不下来的红舞鞋,又比如吹笛手。结尾没有伪善的说教,却很有回味的余地。就那么简单的叙述,没有作者的议论,没有过多的主观色彩,你能从中读到些什么,悟到些什么,都靠个人的阅历和感觉。也许比起其他伟大的小说,童话的奥妙是须要我们一生去体会的。
现在的孩子又幸福又不幸。他们变成了大人想让他们成为的自己,却再也不是他们自己了。
如果我有孩子,我希望他/她可以拥有自己的人生,仅仅属于他/她自己的,这是奢求吗?
收到你们给我发来的六一祝福,才发现,长大并非我们渴望的事情。
最后奉上冷笑话一则,算作儿童节礼物。
小蝌蚪在餐厅吃饭,看到隔壁桌点了一盘牛蛙,于是齐声唱: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