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旅之四:室韦,华俄后裔的家园

标签:
大桥种马成了桦木异国 |
分类: 杂文 |
一转眼就12月中了,9月的秋之旅也整整过去两个多月,不敢有更多的理由与借口,根本就是散漫与懒。还好,终归没有忘,不管怎样,都得捡起来继续,只为了日后还能留有一份记忆。
秋之旅之四:室韦,华俄后裔的家园
2012年9月8日 额尔古纳——室韦——莫尔道嘎
室韦的“木刻楞”房,本是此行的原定居住点之一。因行程安排得不尽合理,改住在额尔古纳,体味“木刻楞”的滋味只得留待以后了。
地处呼伦贝尔草原深处的室韦镇,是我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室韦,又称吉拉林镇,是成吉思汗家族部落的发祥地,如今,这里却成了另一特殊部落——华俄后裔的聚居地。至今没有一位历史学家考察过这段历史,深究过是怎样的历史机缘孕育了这一群体?其神秘性吸引了源源不断的游客从四面八方远道而来。
一进室韦,在村口便可见一座黑色雕塑:三匹马拉着一辆木制四轮车。这便是有着浓郁俄罗斯风格的著名的三套车,俄罗斯名歌《三套车》唱的就是这种马车。作为交通工具这种马车现在基本上已见不到了,村口还保留着这样的雕塑,可以想见华俄后裔的俄罗斯情结。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最北部的乡镇之一,这里的风光独具魅力,古驿道从远方伸来,大部分地区仍保留着较为完好的俄罗斯文化和生活习俗,无需踏出国门,便可领略到浓郁的异域风情。额尔古纳河从镇边北流而过,隔河相望便是俄国小镇奥洛奇,异国小镇的风光一览无遗。
室韦的俄罗斯族人自古有与俄国人通婚的习俗。那些华俄后裔根据血缘的远近分别俗称为“一毛”“二毛”“三毛”……,即指华俄后裔的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他们与汉族区别非常大,明显带有欧洲人的某些特征:皮肤较白皙,眼窝较深,鼻梁稍高,头发黑中略带暗黄,眼睛多为暗褐色。仔细端详与汉族又有几分相似。
至今,这些华俄后裔除了在民居、饮食、服饰、婚俗、节庆等方面都保留了浓郁的俄罗斯风格之外,还以传统的“木刻楞”为居所,用原木搭建,树皮铺顶,冬暖夏凉,白桦木圈成的院落,院前院后码着整齐的桦木拌子。
http://s11/mw690/4ac0b6cegd117bb17f6fa&690
木刻楞
http://s14/mw690/4ac0b6cegd117be1c919d&690
木刻楞
http://s8/mw690/4ac0b6cegd117c11d27d7&690
木刻楞http://s11/mw690/4ac0b6cegd117b786705a&690
中俄友谊大桥,对面即是俄罗斯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