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巴马长寿村:再探百岁老人原生态的长寿生活(图)
(2009-07-14 09:49:48)
标签:
巴马百岁老人太阳能路灯甲篆乡旅游 |
分类: 特稿 |
新农村坡纳屯
长寿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追求健康生命的绵长,是每一个人的梦想。四年前,本刊记者第一次走进巴马长寿村,从自然环境、风俗文化、心理因素及饮食习惯等全方位探寻百岁老人的长寿奥秘(见本刊2005年第11期、第12期),四年后,沿着曾经行走过的足迹,本刊记者又走进长寿村,再探百岁老人原生态的长寿生活。
他们何以能健康地长命百岁?什么才是他们的生活重心?走访百岁老人,能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重访巴马长寿村:
再探百岁老人原生态的长寿生活
生命是无以轮回的过程,追求健康生命的绵长,是每一个人的梦想,也是人类生存智慧的“回归”。
一个仅有24万人口的小县城,却拥有健康的百岁老人80多人,史载,巴马最长寿的老人是清嘉庆年间的蓝祥老人,他活了142岁。寿星荟萃的巴马为世人所惊叹,这是地球上惟一一条没有断裂的长寿链条,因而被誉为“遗落人间的一方净土”,堪称世界第一长寿之乡。
神奇而神秘的巴马,引来世人极大的好奇和关注,为了探寻巴马百岁老人的长寿秘诀,四年前的秋天,本刊记者第一次深入巴马长寿村甲篆乡平安村巴盘屯实地采访,从自然环境、风俗文化、心理因素及饮食习惯等全方位探寻百岁老人的长寿奥秘,随后在本刊作了长篇报道。报道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读者纷纷来电来函打听巴马的情况,甚至自发组成团队前往巴马,寻访百岁老人的踪迹。
四年前,巴盘屯那个古朴而宁静的小村庄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个探访过的百岁老人也给记者留下了许多感慨和思考。一晃几年过去了,巴盘屯一如当年那样古朴而宁静吗?记者曾经探访过的几个百岁老人而今还健在吗?而今,重访长寿村,我们更想知道百岁老人近几年原生态的长寿生活。
沿着曾经走过的足迹,一路走来,一路有新的惊奇或惊喜。
惊讶:走进巴马第一个太阳能自然屯
从南宁出发,沿高速公路向西北前行,两个多小时后转入一条曲曲折折的盘山公路,不久便进入了巴马瑶族自治县境域,这时,公路两旁的山越来越高,山形越来越奇特,这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有一条河在山间蜿蜒地流淌着,这条河叫盘阳河,是巴马的母亲河,巴马几个主要长寿村就座落在盘阳河两岸。
天微雨,山顶云雾缭绕,河水略为浑浊,不见了四年前留在记忆中的那片耀眼的绿和那抹惊心的蓝,但记性中的那片绿那抹蓝仍然清晰如昨。河两岸的凤尾竹和当年一样绿意盈盈,风姿绰约。都说巴马人长寿,离不开这里的山这里的水,科学家们多年的研究表明,这奇特的山富含负氧离子,这奇特的水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矿物质,这山这水是巴马人得以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仍然是巴马长寿村甲篆乡平安村巴盘屯,巴盘屯距县城仅十几公里路远。从巴马县城出来,车便向西北方向驶去。10分钟左右,突然看见公路的左边有一排崭新的别墅群,这是什么地方?大家一阵惊呼,记忆中,四年前这里肯定没有这片别墅群。
车在别墅楼前一条有几米宽千米左右长的水泥路面停了下来,别墅楼统一著色,每栋有三层,里外装饰一新,屋里有配套的现代化设施。在这个边远的山区,这样的建筑当是格外引人注目,让人眼前一亮的。
这就是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乡百马村坡纳屯,巴马县典型的新农村代表。
四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贫穷、落后,毫不起眼的小村庄,想不到几年间,这里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坡纳屯之奇不仅奇在这些新的别墅楼,还奇在这里是巴马第一个安装节能环保太阳能路灯的自然屯。屯道旁安装了八盏全新的太阳能路灯,一到晚上路灯就会自动亮起,供这里的人们休闲、游玩。
盘阳河在村前悠然而过,依山傍水的坡纳屯也是个空气清新,休闲养生的好地方。据有关人员介绍,这个屯也有两个百岁老人,因为要赶路,记者没有去探访那两个老人,但在屯里却看见一些从外地来这里长住休养的人。曾经有一对来自北京的老夫妇,都已年过60,他们从电视上知道了巴马这个地方,原以为这个山区县是个没有电灯,不通电话,也不通公路的落后革命老区,但想到这样的地方空气一定很好,出于好奇,他们来到了巴马。谁知一切都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坡纳屯距县城不远,不仅通了二级公路,还通电通电话,不少农户甚至装上了宽带网。坡纳屯的村民热情好客,他们不仅可以住在这种干净、整洁的别墅式房子里,还能喝到免费的山泉水。清新的空气,田园式的悠闲生活对健康很有好处,这种生活方式打动了夫妇俩,他们决定长住在坡纳屯,每年只回北京一两次就可以了。
其实,在巴马几个长寿村都住了不少外地人,四年前记者在巴盘屯就访谈过不少这种外地人,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宁愿放弃繁华的都市生活,来这些偏僻的小村庄小住或长住呢?(待续)
屯前秀丽的风景
中间为太阳能路灯
一应俱全的生活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