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成大事者的一种境界

标签:
汉武大帝官宦孝庄秘史皇太后多尔衮杂谈 |
分类: 杂文 |
《汉武大帝》剧照
舍得,成大事者的一种境界
曾经读过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远古时期的人。那人非常有经商头脑,只惜家贫手里的本钱少得可怜,他整天就思虑着怎样拿这点可怜的钱去赚更多的钱。
有一天,他转到郊外,发现一官宦的外宅有一大块荒废之地。那里有一口池塘,由于经年没人打理,池塘四周杂草丛生,但池塘外没几步路远便是一条河。这人心一喜,一个主意从心头生起,后来,他以很低的价从官宦手中将这块地买了回来。这人用了一两年时间,将这块荒废之地打理得生机勃勃,那官宦见了,非常欢喜,欲出高价将地收回。那人却以原价卖回给官宦,于是,两人成了好朋友,常常你来我往。有一天,那人对官宦说他想到江南做点生意,于是,官宦将他的关系网介绍给他。凭着这些关系,那人赚了个钵满盆满。
这便是一种物质上的舍得,初看起来那人好像吃了亏,聪明的他却以钱换回了更为实惠的关系网。这种关系网也是今后助他赚取更多钱财的法宝。
又想起清明期间所看的几集《汉武大帝》,汉武大帝的雄才伟略成就了一朝盛世,电视里也讲述了他几个“舍得”的智慧,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最后“舍得”了赵钩弋皇后。年仅十几岁的赵钩弋被年逾六十的汉武大帝看中,成了汉武大帝晚年的至爱和最浪漫的情事。赵钩弋从钩弋夫人一步步取代原皇后成为新皇后,她的儿子也被立为第二代太子,本正是风光无限的时候,可年已老迈担心自己时日不多的汉武大帝却最后找借口赐死了年轻的赵皇后。演员将汉武大帝作出此决定后于人后的痛苦表演得淋漓尽致。明明是深爱一个人为何会如此狠心地舍得?汉武大帝身边的人也有些不理解。“子弱母壮,必将坏事。”还是汉武大帝的这句话解开了谜团。
这是一种感情上的舍得,一种政治上的需要与牺牲。这种舍得,也不是一般的帝王所能做到的,必须有大智大慧,有前瞻远瞩之见的人所为。
最后想起一个可叹可敬之人——《孝庄秘史》里的多尔衮。多尔衮是清朝的功臣,他为大清朝进军中原立下过汗马功劳,可以说,没有他便没有大清朝后来在全中国的统治。这样的一个人可谓是英雄,历史上,他也曾几次有机会登上皇帝的宝座,却因为情感的羁绊,在感情上的不“舍得”,最终只能抱恨此生。记得几年前热播《孝庄秘史》的时候儿子正读小学五年级,有一天,儿子很迷惑地问我:“多尔衮怎么会为了一个女人连皇位都不要?”当时我无言,不知怎样才能跟儿子讲清楚人物之间的恩恩怨怨及其复杂的情感。
多尔衮与孝庄皇太后的真挚情缘,正是令人可叹可敬的地方。他俩自幼两情相悦,命运却不能让他们结合,并由此衍生出以后的恩恩怨怨,明争暗斗的故事。孝庄是个智慧女人,做姑娘时乃至做皇帝妃子之前的孝庄都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做皇太后之后的孝庄对多尔衮虽不可谓没有情义,但她毕竟已是个皇太后,她深知皇权的稳定、国家的利益重于一切,她必须将个人的感情放下,以大局为重,所以才有了后来与多尔衮暗暗的心斗。这个人物在舍得方面的大体,是令我深为叹服的。而多尔衮,几次皇位本来都可以垂手而得,却因为不舍得,终究只能抱恨。一个舍得,一个不舍得,这两个人物的比较是强烈的。作为个体人物来说,多尔衮对孝庄的感情是十分唯美且可敬可叹的,但作为历史人物来说,他最终没能在更高的位置上去成就更高的辉煌,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遗憾。
《孝庄秘史》剧照
感谢新浪博客文化专栏和草根名博推荐此文! |
|
·舍得,成大事者的一种境界梅花欢喜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