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

分类: 祖国大地 |

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
其前身称清漪园,
为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

颐和园以昆明湖、
万寿山为基址,
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
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
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规模宏大,
全园可分三个区域:
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
以玉澜堂、
乐寿堂为主体的帝后生活区;
以长廊沿线、后山、
西区为主的苑园游览区。

整个园区约四分之三为昆明湖所占据,
湖畔有亭、台、楼、阁、廊、榭
等建筑物百余座三千余间,

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
十七孔桥等皆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也是游览颐和园不可错过的地方。
湖区建筑主要集中在三个岛上。
湖岸和湖堤绿树荫浓,
掩映潋滟水光,
呈现一派富于江南情调的
近湖远山的自然美。

游览颐和园,
除了参观金碧辉煌的殿堂建筑,
乘坐景区内的游船,
泛舟昆明湖上,
既轻松惬意,
又不误观光赏景。

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湖泊,
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

昆明湖是清代皇家诸园中最大的湖泊,
湖中一道长堤──西堤,
自西北逶迤向南。
西堤及其支堤把湖面划分为
三个大小不等的水域,
每个水域各有一个湖心岛。

这三个岛在湖面上成鼎足而峙的布列,
象征着中国古老传说中的东海三神山
蓬莱、方丈、瀛洲。

西堤以及堤上的六座桥是有意识地
摹仿杭州西湖的苏堤和苏堤六桥,
使昆明湖益发神似西湖。

西堤一带碧波垂柳,
自然景色开阔,
园外数里的玉泉山秀丽山形
和山顶的玉峰塔影排闼而来,
被收摄作为园景的组成部分。

从昆明湖上和湖滨西望,
园外之景和园内湖山浑然一体,
这是中国园林中运用
借景手法的杰出范例。

万寿山的南坡濒昆明湖,湖山联属,构成一个极其开朗的自然环境。这里的湖、山、岛、堤及其上的建筑,配合着园外的借景,形成一幅幅连续展开、如锦似绣的风景画卷。

前山接近园的正门和帝、后的寝宫,
游览往返比较方便,
又可面南俯瞰昆明湖区,
所以园内主要建筑物均荟萃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