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821
  • 关注人气: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糖尿病新版指南:口服降糖药一文说清楚

(2025-05-23 17:35:22)
分类: 疾患知识

糖尿病新版指南:口服降糖药一文说清楚

01口服降糖药:双胍类

  先说说这位老大哥,双胍类,特别是它的代表二甲双胍。

  这家伙可是降糖界的常青树,便宜又好用,效果还实在。他主要干两件事,一是让肝脏少往外扔糖,二是让身体细胞对胰岛素更敏感点。

糖尿病新版指南:口服降糖药一文说清楚

  对于很多2型糖尿病朋友来说,二甲双胍往往是第一选择,或者作为联合用药的基础。

  研究发现,它不仅能降血糖,还能给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带来心血管保护,甚至降低死亡风险,这简直是意外之喜。单独吃它一般不会低血糖,对体重影响也不大,甚至可能稍微减点肥。

  当然,他也有小脾气,比如刚开始吃可能会有点儿肚子不舒服,长期吃要注意查查维生素B12够不够,还有肾功能不好或者某些特殊情况时,要小心使用,避免发生乳酸性酸中毒。这个风险虽然不高,但必须警惕。

02口服降糖药:磺脲类和格列奈类

  接下来是磺脲类和格列奈类。

  他们俩都属于促胰岛素分泌剂,就像给胰岛贝塔细胞按了个加速键,让他们多分泌点儿胰岛素。

磺脲类是老牌劲铝,像格列奇特、格列美脲这些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它们降糖效果不错,能降个1%~1.5%h BA1c.

  但是他们也有个不太好的名声,就是容易引起低血糖,特别是年纪大了或者肝肾功能不太好的朋友更要小心,而且他们还可能让人长胖一点。

  格列奈类呢,算是黄尿类的亲戚,但脾气更温和些。他们主要在吃饭的时候刺激胰岛素分泌,所以特别擅长对付餐后血糖升高。

  吃法也有讲究,得在饭前立刻吃,不能提前,也不能拖后。

  他们的低血糖风险比磺脲类小,但体重增加和低血糖的风险依然存在。

  不过好消息是,就算肾功能不太好,格列奈类通常也能用。

03口服降糖药:噻唑烷二酮类

  现在来看TCD类,也就是噻唑烷二酮类,比如吡格列酮和罗格列酮。

  这类药的作用机制跟前面几位不太一样,它们不是直接刺激胰岛素分泌,而是改善胰岛素抵抗。

  你可以想象成他们是给那些对胰岛素不敏感的细胞穿上了一层更灵敏的接收器,让胰岛素能更好的发挥作用。降糖效果也挺稳定,大概能降个0.7%~1.0%h BA1c.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吡格列酮似乎还能帮着预防中风复发,这对有卒中风险的朋友来说是个好消息。

  不过,TCD类药物也有自己的烦恼,比如容易让人长胖、水肿,甚至可能增加骨折和心力衰竭的风险。

  所以,如果你有心脏问题或者骨质疏松,就得慎用这类药了。

04口服降糖药:阿尔法糖苷酶抑制剂

像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这些,它们的作用方式很独特。

  吃饭的时候,我们吃进去的碳水化合物,比如米饭、面条,会在小肠里被分解成葡萄糖,然后吸收到血液里。

  阿尔法糖苷酶抑制剂就像是在小肠门口设了个收费站,延缓了葡萄糖的吸收速度,从而把餐后血糖高峰给压下去了。

  所以,如果你是那种主食吃得多,餐后血糖特别高的朋友,这类药可能非常适合你。

他们的降糖效果中等,大概能降个0.5%h BA1c, 单独使用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这点很方便。

  不过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胃肠道反应,比如肚子胀、排气增多,听起来有点尴尬,但通常从小剂量开始,慢慢加量就能适应。

  阿卡波糖还有一个潜在的好处,可能有助于预防糖耐量异常发展成糖尿病。

糖尿病新版指南:口服降糖药一文说清楚

05口服降糖药:DPP4抑制剂

简称DPP4抑制剂,这是一类比较新的口服药。

  它们的作用机制有点绕,简单说就是身体里有一种叫GLP1的物质,它能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帮助降血糖。

  但是GLP1在体内待不了多久,很快就会被一种叫做DPP4的酶给分解掉。

  DPP4抑制剂的作用就是抑制这个DPP4酶,让GLP1在体内多待一会儿,发挥更大的作用。这类药的降糖效果中等偏上,大约能降0.4~0.9个百分点的hBA1c.

  他们的优点是单独使用不容易引起低血糖,对体重也没有明显影响。

  而且大型研究显示,他们通常不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安全性还是不错的。

  不过,沙格列汀在某些特定人群,比如有严重心血管风险的人中,似乎可能增加心衰住院的风险。虽然在中国人群的数据里没看到这个问题,但还是要注意。

  另外,利格列汀和考格列汀这两个药,就算肾功能不太好,也不需要调整剂量,这点很方便。

06口服降糖药:SGLT2抑制剂

简称SGLT2,这绝对是近年来降糖药领域的一大明星。

它们的作用机制非常巧妙,肾脏是我们身体的过滤器,负责重吸收血液中的葡萄糖回循环。

  SGLT2,就像是给肾脏的这个重吸收功能装了个闸门,让一部分葡萄糖通过尿液排出去,从而达到降血糖的目的。

  这不仅降血糖效果好,单药能降0.5%~1.2%,联合二甲双胍效果更好,而且还能顺带减轻体重,降低血压,简直是降糖界的多面手。

更重要的是,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SGLT2I对心血管和肾脏都有保护作用,能降低心梗、卒中、心衰住院的风险,还能延缓肾功能恶化,这简直是降糖药里的战斗机。

  当然,使用时也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可能会增加生殖系统感染的风险,极少数情况下可能诱发酮症酸中毒,尤其是在血糖控制不佳或有其他风险因素时,肾功能严重受损时要慎用。

糖尿病新版指南:口服降糖药一文说清楚

07新型口服降糖药

  除了前面提到的几大类,还有一些比较新或者作用机制比较特殊的口服降糖药。

  首先是葡萄糖激酶激活剂,目前中国上市的只有多格列艾汀。

  葡萄糖激酶就像血糖调节的总开关GK,通过激活它来改善血糖。它的降糖效果和SGLT2类似,但对体重影响不大,低血糖风险也低。

  然后是PPAR泛激动剂,西格列他钠是目前的代表。

  它跟TCD类作用机制不同,但也能降糖调脂,效果也不错。

  不过要注意,它可能会增加体重,水肿,甚至有潜在的心衰和骨折风险。

  最后是口服GLPIRA,司美格鲁肽片是目前唯一上市的。

  他通过口服方式激活GLP1受体,既能降血糖,又能减体重,还能抑制食欲,对于需要减肥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个好消息。

08口服降糖药复方制剂

  前面介绍了各种各样的口服降糖药,有时候医生会把两种或多种药物组合在一起做成一片药,这就是固定复方制剂,简称FDC

图片 图片

 最常见的就是以二甲双胍为基础的FDC,比如二甲双胍联合TZD—DPP4I或者SGLT2I

  这样做的好处多多。

第一,两种药协同作战,效果可能比单独吃更好。

第二,一片药代替好几片,吃起来方便多了,不容易漏服,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第三,有些FDC起效更快,能帮助患者更快的把血糖控制达标。

比如二甲双胍加SGLT2FDC,不仅能降糖,还能减重、降压,保护心肾,简直是强强联合,而且不良反应风险也不高。

当然,选择哪种FDC还是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