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栖山城隍庙记
(2019-08-27 23:47:00)
我的家乡栖山,是沛县西南一隅的大镇,上海浦东的栖山路,即由此而得名。
古沛县著名集镇:沛城、夏镇(今微山县城)、龙固集、敬安集、栖山市。
栖山镇得名于栖山,也叫栖冠山,据传栖山古有七个山峰,就是一座青石小山,但它是沛县境内唯一的丘陵,其余即是一片大平原。由于解放后采石,栖山今已成为一个深40米,面积约4000平方米的矿坑。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黄河在离沛城不远的青龙岗决口, 400多年的老沛城瞬间遭到灭顶之灾,沉入水中。
咸丰元年(1851年),黄河决口蟠龙集,丰沛县首当其冲,滔滔黄水漫过栖山,冲出了一条大沙河,可想水势之大。又淹没了栖山城,沛县城在栖山无法立足,县令景步逵将县治迁于夏镇,就是今天的微山县县城,以前微山县属于沛县。从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代算起,栖山作县治70年之久。
西风小时候的印象,古栖山城墙是能够看得出雏形的,虽然被黄河泥沙掩埋了5米深,之后续建的村寨延续了一些古城墙的遗存。
城北墙应当在栖山中学大门往南20米,与城隍庙北墙重合;城西墙应在栖山中学西墙;城东墙是现在的栖山医院西墙春塘西岸;城南墙则屡有变迁,应当在现在的东西街上。
80年代小学北公路沟、中学小学西水沟、东边春塘,都明显带有护城河的痕迹。
西风今天专门回忆的是城隍庙,这座建筑从1782年栖山建城开始,一直到1982年拆除,200年间都是栖山最高最显眼的“著名建筑”,有着久远历史和诸多传说。
城隍,又称城隍爷,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为儒教《周官》八神之一,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城隍是冥界的地方官,职权相当于阳界的县长。城隍庙就与城市相关和发展,但凡中国古代的城市,必有城隍庙。古代的地方长官—县令、知府们,上任第一天必拜城隍庙,相当于拜会一下本地神灵,报个到大家互相照顾。
栖山镇的本土人一直以有这座城隍庙而自豪,津津乐道的原因,本镇曾经是县城,属于沛县重镇,俺们也是城里人!
栖山城隍庙,分前大殿和后大殿,1851年统统被黄河淹没,等到淤泥沼泽干透,人民2-3年方才得以还乡,发现家乡已经完全没了,城被黄土掩埋了5米,城隍庙也只露出屋顶。
于是在原建筑的基础上,重建庙宇,但是1938年春,侵华日军飞机丢炸弹,第三枚丢在城隍庙的大殿上,庙宇被炸毁。
因为栖山久已不做县治,后来重建的城隍庙,已经不复旧时模样了,建成了2层5间的楼房,安装了新式的门窗,楼板是木板的,走起来咚咚响。
后来看前大殿改建的单层大房子,也是新式门窗,可能是后来作为高等小学使用了。
本地人喜欢谈城隍庙守庙宇的小鬼:鸡橛子。有人还昵称为“老鸡”。
大抵是说进庙门之后,鸡橛子喜欢躲在门后边,突然出来左手搂住人们的脖子,右手拿猪尿脬打头,人越害怕后退越打,你继续前进则没事儿了。
还有说半夜里鸡橛子出来到处窜,但是除了吓唬人,200年来并没有什么害人畜不良记录。可能偷过鸡?但西风坚信是黄鼠狼干的冤枉到“老鸡”身上了。
我的小学老师周启银先生,不以为然,他认为这就是古代一种木制机器人,安在庙里面的玩偶而已。
1982年,栖山中学建校,把几十年的危房全部拆除了,在此之前的校舍破旧已极,上课从屋顶掉砖头。
所以说庙里面经常有邪乎事儿,别不信!拆房时候居然只出来一条10cm长的小花蛇,蛇妈妈蛇爸爸呢?无影无踪,经验丰富的工人原料定必出2米大蛇,结果踪影全无!
拆除时候西风发现,抗战期间建的老楼其实是夹皮墙:两层砖头里面夹着厚厚的土墙。
挖完砖头的深坑,西风目测有5米深,说明黄水淤积栖山城就是这个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