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的话:致·我的七年与我的大学
(2013-07-01 00:59:51)
标签:
毕业大学离别文化 |
分类: 天马行空 |
你有没有爱过一个地方?你有没有恨过一个地方?
七年,一提到七年又会有人问我,怎么是七年?天知道!这诡异的学制就是个BUG。
七年,七年前的我们尚且不满二十岁,集体照上是一群正太萝莉,七年后的我们即将奔三,莫名地变成了怪蜀黍和怪阿姨。
七年,是近十分之一的人生,而这个七年,偏又是最美好的那段时光。
我们用七年的时间驻足在这个地方,这地方用七年的时间耗干了我的青春。
曾几何时,我对大学生活有着无尽的畅想,丰富的,欢乐的,每一种都精彩纷呈。当我走过这段路,再回首时,不禁怅然,那些年岁里有关青春的梦想,没有一样如此这般。每天早八晚五地上课,中午急吼吼地跑去吃饭,傍晚披星戴月地回到寝室,会为占前排座位早起一小时,甚至为此与同学起争执,年复一年,唯一的休闲娱乐就是网络小说。
我的大学,只是少数人的大学,我们的青春,也因为选择了这个地方,而朝着奇葩的方向一去不回。
七年的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事情,国家换过主席,学校换过校长,天桥栅栏处的盒饭从三块钱涨到了七块钱,物价和房价翻了一倍不止。却依然有那么多的事情始终如一,好似亘古不曾变过。一食堂的菜永远那么几样,小食堂的包子经常吃不到馅;校外那条被叫做小中街的小吃街,在每个寝室都有一沓订餐菜单;图书馆的三楼和四楼永远阴恻森森一股霉腐气,多呆一会儿都会腹泻;基础部进门往西转,总能闻到一股福尔马林的味道;期末占座依旧凶险,抢座的同学和扫地的大妈都是敌人;还有王德山老师,始终将白大衣穿得风衣一般潇洒。
用七年如一日来形容我的大学并不过分,我着实想不起那些单调的生活中还有什么鲜活的印记。
据说人体细胞七年就全部更新一次,七年的时间将我变成另外一个自己。七年的时间足够磨平我们的棱角,磨光我们的斗志,击碎全部的理想,让我们认清现实。
走在街上被小孩子叫叔叔阿姨的时候还很愤慨,我哪里长得老?七年并不会将容貌改变太多,但相由心生,那些少年才有的欢快的眼神和明媚的笑容都变得愈发内敛,我不知道是不是受专业的影响,我们接受了太多的中庸教育,而使得整个人变得老气横秋,死气沉沉,好吧,或许该叫,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同样是散伙饭,同样喝到步态蹒跚,语无伦次,怎的本科生就可以喝得抱头痛哭,我们却依旧笑得没心没肺?我们也舍不得七年相伴的友情,可除了姗姗来迟的毕业季,大约全部的心思都停留在找工作和考执业医上面。
我恨这个地方!
它摧毁了我对大学的幻想,它把我本该多彩的青春留在了枯燥的课堂上,它把我年少的梦想榨干,所有的人生目标都只剩下考试和就业。
那个拥挤的六人间,半夜墙缝都会透出走廊的灯光,我们咒怨学校偷工减料;那个交通东西院的天桥,是女生们上课和打水的必经之路,一到冬天台阶上就结冰,有多少人在上面摔过跤;那种骑着自行车去上课的感觉永远不会有,因为整个校园从东走到西也只有十分钟的路程;还有那二货的“不求最大,但求最强”,每次见到都让我汗颜羞愧。
我有充足的理由恨它,可是当离开的时候,仍然不可抑制的怅然。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即便有再多的不好,也在经年累月的相伴中熟悉到了骨子里。
今天,我真的离开了,卷着铺盖走掉,可是一直找不到离别该有的状态,除了茫然,依旧茫然,仿佛只是一个暑假而已,七月流火,八月朔风,待到九月,我们又一次迎着秋日朝阳回到学校。
习惯是个可怕的东西,它会将一切你曾厌弃的东西化作爱,直到刻骨铭心。
是的,尽管我不愿承认,可不得不说,我也爱着这个地方,只有爱之深,才会恨之切。
这里有我七年朝夕相伴的姐妹,大家一起创造了无数欢乐,有着我们之间才能听懂的暗语,离开之前也没什么分离的愁绪,因为我们知道,不论天南海北,我们永远是彼此心心相印的挚友和家人。这里有我同窗七年的同学,曾经的我们大约都是熄灯后卧谈时彼此的话题,多年相知,临别时大家已然了解甚深,我们见证了彼此的成长,我们亦关心着彼此的未来。还有那些给我们上过课的老师,幽默的、严谨的、古板的、随和的,各有千秋,我们可能已经想不起多年前那堂课上讲了什么,却可能因着一个笑话或一句道理,多年以后想起来记忆犹新。
岁月长河,时光悠悠,那些再也回不去的时光,就静静地躺在记忆中,像一首古老的歌,用略带嘶哑的声音深沉地歌颂了我们共同的青春,和那个见证了我们青春的地方。
七年时光,稍纵即逝,如今我走了,你也许不会记得我,可我的一生都因着你而走向唯此般道路,或平坦,或坎坷,在未来,不论荣耀与平庸,都深深地烙着你的印记。
是以,我无法忘记你。
我恨你,我也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