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些年,我叫他“师父”

(2012-02-28 19:31:02)
标签:

情感

分类: 天马行空

这是我为数不多的有手写稿的日志,手稿就写在高三日记的后面,就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吧。

一又三分之一本日记,从2005年春天到2006年高考前,断断续续,记录了和一个人有关的种种,我才恍然,那被盗走的一年多的记忆里,我曾对那个被我叫做“师父”的男孩有着怎样的情感。

说喜欢太过强烈,说倾慕太过直白,说崇拜又不太准确。

很好,我高中的时候有记日记的习惯,不像大学过得如此浑噩,回头来还有些可供回顾的。直觉当年的日记里会有师父的影子,师父一直说想不起来以前的事,我也努力想了很久,当好多事都模糊了印象以后,我突然想到去翻曾经的日记,才发现,那年,他在我的生活中竟是航标一样的存在。

从北京回来之后一直头疼、咳嗽,真不是个适宜人类生存的城市。然而却是我走过诸多城市中印象极为深刻的一个。不是什么恭王府的福气、雍和宫的灵气,而是深夜的后海,是和他并肩坐在出租车里的感觉,心中腾起难以名状的氤氲之气,我甚至觉得眼眶有些酸涩,为那个曾经的自己,这样的情景是我曾经怎样期盼过的,反复设想以怎样的情形走近一些,再走近一些……而今,时去6年余,当那年漫天幻想的某个剪影呈现在岁月深处时,我的心情竟然平静得寻不到一丝波澜,带着些微悲凉地想,为什么不是6年前?那时的自己该是多么欢喜啊。

在那年的日记里看到一句很矫情的话:遗忘和记忆一样,是送给彼此最好的纪念。 

从什么时候开始以年计算时光了,什么时候开始眼角有了细小的纹路,想要张狂大笑的时候,却只淡淡的抿一下唇角。很不想承认自己在老去,因为有关年轻的,没有什么鲜亮的记忆。

师父说记不得当年我们是怎么认识的了,我也忘记了过往的太多细节,甚至差点忘记了我当年那么的在乎过他,他的言语举止都能牵动我的情绪。究竟是为什么,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他身上又有怎样的气质吸引我,连日记里都寻不到痕迹。有关他的种种被记录了下来,大约是无处言说的缘故吧。突然觉得师父就像那青春年纪里的代表符号,我当年可能根本不了解他,但这并不妨碍我对他的爱慕。那种心情就像是女生看着《初恋那件小事》、男生看着《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时的心情,一遍一遍地看,一遍一遍地流泪,无所谓男女主角的结局,我们只是在怀念,年华里那些似曾相识的东西。

现在想来,当年的所思所感是多么标准的暗恋啊!年华不复,心境不复,与暗恋相称的是青涩,一生仅此一次,过往乃至将来再无暗恋可言。

其实,一开始他说请我吃饭的时候我真心以为他是在跟我客气一下,我说“好啊”也是真心地和他客气一下,去到北京以后才想起来还有师父这码事,于是出于礼貌要告知一下,从没想过见师父一面怎样的,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当年他是连个说得上话的朋友都不算,可后来我发现师父是真心想请我吃饭。很开心,因为有人真心记得我。尽管一晚上大部分时间在沉默,小部分时间是师父在说话,但已经比当初一年说的话都多了。

再回头看当年的日记,“师父”这样事物的存在之于我的高中时代几乎都是带着积极意义的。“要进步”“超过师父”这样的词句比比皆是,他几乎成了我高三生活的航向标。也许有关他的那些记录只是我在那样特殊时期为自己构想的灯塔。我不禁会想如果没遇见他,没认识他,我的高中生活该是怎样的苍白。或许就好比我没去北京,没见过他之前,记忆的缺失不会再让我忆起高三生活的五味陈杂。

高中有记日记的习惯,我也几乎都忘记了。自搬家以后,这两本日记作为压箱底的材料,从未翻出来看过,原因很简单,当年的我想忘记“师父”。这也是这两天看了日记才想明白的。最后一本日记之所以只写了三分之一就再无后续,大概是很难再继续下去了吧。最后的几页满满当当的全是伤心,不晓得当初怎么会有那等绝望的心情,看得我都忍不住抹一把泪。最后一篇是2006515日,“距离高考23天”,最后两个词是“一干二净”“面目全非”。

从前,有一个女孩,她喜欢师父,她以为只是单纯地喜欢,不在乎是否有回应。有一天,有人用最残忍又是令人信服的方式告诉她,师父不可能喜欢你,他喜欢别人。于是绝望了。

或许这是真相,或许不是,连日记里也没有记载。其实所谓的不需要回应也不过是建立在充分脑补的基础上,暗恋就是这么傻的一件事。我想起来那年最后一次见到师父的一幕,很简单,高考之后回去报志愿,我远远地看见他,然后躲开了。

我也没想到会忘得这么彻底,一向认为自己的记忆力很好,可是不知不觉地有些人事就淡忘了他本来的面目,只剩下一个代号,就像“师父”,在其余的6年里都是作为代号偶尔被想起。

很难想象他是否还记得我的样子,我在想如果那天不是我先叫了他,他还能认出我么?他说我下了他一跳,事实是我也记不清他的样子了,只记得高高的,和我仰望他的角度,要走得很近才能确认。

想到那些被我遗忘的时光心中忍不住酸涩,曾经我总是告诫自己,走过一段路千万不要回头看,徒增伤感而已。师父总说他这也想不起来那也想不起来,不知道是真是假,可他还记得我,我是否应该感到荣幸。师父还念叨说,想起来我“总和一个男的在一起”,其实当年的许多过往我真的记不清楚了,便也不尴不尬地应和了几句。但想到那些“面目全非”的忧伤,我不禁想哪个才是真实的?

昨天下午接到师父的信息,我险些没给回,大抵是受了最后几篇日记的情绪影响。不过我始终无法将那个给我演示舌头180°旋转的师父,和当年那个对我“爱答不理”(该词引自高三日记)如今模糊了印象的代号重合在一起。

徒弟在毕业的时候选择了忘记师父以后,可能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徒弟了,那师父呢?如果问我喜欢哪个师父我想我比较喜欢现在的师父,更真实亲切得像个朋友。

时过6年,快乐的也好,伤心的也罢,我很想说一句:谢谢师父!

谢谢6年前那个航标一般存在的师父,将我中学时代的生活填补得完满。

同样谢谢现在这个会叫我“傻徒弟”的师父。师父他可能不会知道,当年那个姑娘更傻,一直都是傻傻地望着他的背影。师父他可能不知道,他在打篮球的时候有个傻姑娘在走廊的窗户那里看着他。

谢谢师父帮我找回了许多遗失的记忆,也替6年前那个傻姑娘谢谢你,谢谢你还记得她,让她拥有一段承载着青春轨迹的暗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