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青——追根究底 |
【经典释义】
生态位法则也称“格乌司原理”、“价值链法则”。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中各有自己的生存位置和作用,各物种相互竞争,每一物种只有占据基本生态的某一部分,才能得到生存和发展。亲缘关系接近的、具有相同习性的物种,不会在同一地方竞争同一生存空间。
【来源探幽】
俄罗斯生物学学者格乌司,曾在做过一个重要实验:他将两种草履虫生物(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分别放在两个相同浓度的细菌培养基中。几天后发现这两种生物的增长都呈“S”型曲线。接着把这两种生物放在同一环境中,16天后,培养基中只剩下双小核草履虫存活,大草履虫已“销声匿迹”。对这一过程,格乌司进行了仔细观察,并没有发现生物中互相攻击的情形,也未测到分泌出什么有害物质,只发现双小核虫在争夺食物中增长比大虫快,由此将“大虫”驱出培养基。
换种实验方法:他将大草履虫与另一种袋状草履虫放在一起培养,结果两者都存活下来,并达到了一个稳定平衡。原因是两种虫虽然都“争抢”食物,但袋状虫服食的是“大虫”不吃的那部分。人们将这种生存现象的发现称之为格乌司原理。
【智慧启发】
这一研究成果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指导思想。研究表明,在动物界,没有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是完全相同的,如果物种亲缘关系过近,或相似,就会发生生态位的部分重叠,从而出现残酷的竞争,有如“一山不容二虎”。若强者进入弱者的生态领域,就会“龙陷浅滩受虾戏,虎落平川遭犬欺”;若弱者进入强者生态位,则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由此看来,强者也只能在自己的生态位上显示着自己是强者,而弱者寻求到自己的生态位也完全可以求得生存和发展。如虎在山行,鱼游水中,猴子上树,鸟飞蓝天;虎食肉,羊吃草,蛙捉虫等等。如果需要的是同一食物,他们则会在觅食的时间上各自错开:猴子占据了白天,老虎则在傍晚出没,狼群只有在深夜现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