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厌学,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黄山市休宁县临溪小学
伍劲标

平时和老师聊天,聊起学生的情况,许多老师就会摇头叹息。恨铁不成钢,讲到黄河都是水,苦不堪言,哭笑不得,各种表情,各种怨叹,归结为一句话:现在的学生,太难教了。
教师们口中的“难教”基本都是指文化课难教,许多老师教了几十年书,临到老了快退休了,反而不知道该如何教书了。可是,打开教育网的教育教研栏目,我们又会发现,每天都会有一些学科教学经验的文章发表出来,每学期都会有一些省市县级的教研课题立项和结题。教书教到能够写论文发表能够做课题并且圆满结题的层次,应该是很成功的了,似乎与“学生太难教”的感叹产生了矛盾。
但是,细细一想,就会发现学生难教与教师教学教研成果辉煌并不矛盾。一来,能够发表论文能够研究课题的老师大约只占在职教师总数的十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说,认为学生不难教的老师只是少数,而认为学生难教的老师却是多数。二来,看看那些写论文做课题研究的老师,他们的成功也只是在平时教学中的某一个方面,其实在很多的时候,他们也是觉得学生越来越难教的。
也就是说,我们从事基础教育的工作者,必须承认一点:学生确实是难教的。学生难教是正常的,学生不难教就不正常了,你想啊,要是学生很容易教,那么老师何必要备课何必要终身学习何必要参加各类培训进行各类研究呢?要是学生那么好教,那岂不是大家都可以办学校大家都可以当老师了?毕竟,在就业困难的现实社会,能够有一份当老师的固定职业能够按月领取两三千元的薪水,也还是有一些吸引力的。
学生难教是事实,学生为什么难教很值得研究,我们暂且单纯从文化课难教这一个侧面做一番探讨。在文化课教学方面,学生难教的根源是什么呢?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是最普遍的最典型的就是学生厌学。学生不想学,老师当然就难教了,用一句古老的俗语就是:他不想学,你老师坐到他肚子里也没用。何况,老师不是孙悟空,不可能坐到铁扇公主(学生)的肚子里去。于是,一个最为实际的教研课题就摆到了老师们面前,那就是如何解决学生厌学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就会事半功倍,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就会事倍功半甚至是事倍功零。
看看那些已经结题和正在立项以及正在研究的课题,哪一个课题都必须建立在学生主观能动性被调动出来的基础上的,换句话说,学生厌学问题不解决,其他所有的课题研究都是一纸空谈,辛辛苦苦,挥去的是汗水,撒下的是泪滴。
要研究学生厌学这个课题,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要有一颗平常心,要意识到学生厌学不是什么稀罕的事。以前有人把三字经开头两句戏读为:“人之初,性本懒。”这不是没有道理的,人都是具有偷懒的一面的,小学生更是如此,他们懒得学习是与生俱来的。其实,成年人包括老师也是懒得学习的,每年一次的事业单位人员公共课培训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据说,当年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上课很是悲剧,他的课上,许多学生都逃学了,以至于他不得不自我解嘲地在上课开场白(现在叫情境导入)上说:“我的课讲得不精彩,你们要睡觉,我不反对,但请不要打呼噜,以免影响别人。”看看,大师上课尚有人厌学,更何况我们普通的中小学教师了。所以,不要把学生厌学当成什么大不了的事,这样,我们教师心理上就接受了学生厌学这一事实。
不把学生厌学当回事是一种良好的心理,但是,并不等于对厌学的学生听之任之。当过老师的人都有一种体会:差生是不可以抛弃的,当你抛弃了倒数第一的学生之后,原来的倒数第二又成了倒数第一,再抛弃,再抛弃,就要抛到原来中等偏下一点点的学生头上了,就像在麦田里找最大的麦穗,最后从这一头走到了另一头,还是两手空空的。做为教师,应该要做的事,就是找到学生厌学的原因,一边对症下药。
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我本人平时的观察发现,主要原因有以下集中。
一、教师自身问题。不少教师,从他们的职业道德专业水平以及工作态度看,都是没有问题的,可他们恰恰都有一个大问题:不招学生喜欢。凡是有过读书经历的人都知道,当某一门功课的老师是自己不喜欢甚至是讨厌的,那么,自己是无法喜欢这门课的。这些老师可能是外貌不讨学生喜欢,可能是年龄上和学生有代沟,可能是教学方法提不起学生兴趣,可能是性格与学生不相投,甚至可能是某种自己不知道的习惯引起了学生的反感。有个老师,水平很高的,人也很好的,好品质好脾气,可是许多学生见他来上课就腻烦。为什么?学生说这个老师口气重,一开口讲课吐沫星子四处飞溅,还喜欢边讲课边在教室里转悠,大家都怕他口水四溅。
二、作业太多,考试太多。小学文化课最重要的仍然是语文数学,可是这两门课的课文上的作业是很少的,上级要求的考试一学年也只有两次。如果授课老师仅以这些作业布置给学生,一学期也只进行一次考试,那是肯定考不出好成绩的。为了提高考试成绩,教师最简易的办法就是靠反复的作业、测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学生最反感的就是过多的作业和考试,特别是以抄抄写写为主的作业。有些作业做了好多遍了,还要做,学生就偷工减料。学生偷工减料,要是遇上一个马虎点的老师也就算了,可是偏偏我们许多老师都是很认真的,眼睛里揉不得半粒沙子的,发现学生作业没做或是漏做了,就罚抄,三遍五遍是轻的,有些老师一开口就是几十遍上百遍,学生无法抄完的,所以只好选择了交白卷。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叫他怎能不厌学?
三、家长太难缠。现在的家长,是很难对付的。以家庭作业为例吧,教师如果不布置家庭作业,家长会说这个老师没有责任心,在他们看来,学生不用写家庭作业,老师就不用批改家庭作业,这样的老师是贪图快活。老师要是布置了家庭作业,特别是布置了一些需要家长配合的家庭作业,家长就会骂人了,说老师课堂上不好好上课,课后布置许多作业,闹得大人小孩都不自在。一些隔代的老年家长更是呵护孙子孙女,学生写作业习惯不好,边写边玩,时间拖迟了,爷爷奶奶不是怪孩子拖拉,而是怪老师作业多了。心疼啊,就这么一根独苗。心疼了就对孩子说,别写了,明天爷爷(奶奶)去和老师讲。怎么和老师讲?生病,有事,借口多着那。时间一长,学生知道,作业不做不要紧,厌学也不要紧,老师要追问,自有家里的老黄伞遮着。
四、学生地位太高。这些年,教育改革的力度很大,但是改来改去,别的成果没看到,有一个成果却是很显著的,那就是:学生地位越来越高了。专家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领导说,一切为学生服务。前者定调了,学生教不好就是教师无能;后者定位了,教师就是奴仆。早些年,实在太懒的学生,作业不写,用一根小竹棒打两下,他就怕了,作业写了,自古以来也有棍子底下出人才的说法。现在不行了,不要说打,骂都不行,语气重一点的训斥也不行,你何时见过奴仆打主人骂主人训斥主人的?我们学校有好几个学生,就是因为作业不写,老师忍无可忍打了几下,惹来家长兴师问罪,最后以老师完败告终。从此,这些学生不仅家庭作业不写,就连课堂作业也不写了。
五、学生在校生活不开心。学校应该是学生最喜欢的乐园,使学生开心学习愉快活动的天地,但是,如今的学校,有多少可以吸引学生之处,又有多少可以让学生身心愉悦的地方。看上去,每一所学校每一学期都会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但是这些活动对于小学生能有多大兴趣?普法教育、国防教育、人口与国情教育、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地方病防治,禁毒反邪教教育,防火安全教育,生理心理健康教育-----,所有的活动都是致家长一封信,出一期黑板报,写一篇征文,进行一次签名,开展一次国旗下讲话,编一份手抄报。最没有创意的就是小手拉大手,吃饭尚不知饱饿的小小手怎么拉得动那一双双一天到晚忙于赚钱数钱的大手?这些活动,老师疲累,学生受益很少。而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春游秋游没有了,为什么?公用经费不可以用于学生春秋游,学生自愿缴费,学校怕承担乱收费的责任。学生最喜欢的的户外活动、实践活动、体验活动不敢组织,万一运气不好,出了学生安全事故,哪个承受得了家长的漫天要价上级的问责和社会一边倒的对学校的谴责。于是,老师们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好。把学生管在教室里干什么?大多数都是写作业写试卷,学生越写越反感,不厌学都会厌学。看看现在的小学生,有几个人可以写一手稍微漂亮一点的硬笔字呢,那都是机械的反复的抄写造成的。
了解了学生厌学的成因之后,我们教育工作者就应该把它当做一个课题来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1.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如何解放老师?
2.教育之外的一些行政部门如何减少对学校的行政干扰?
3.教师如何在学生中建立其喜欢的形象?
4.考试机制如何顺应减少学生的作业量?
5.教师评价机制如何淡化学生考试成绩之环节?
6.怎样开展受学生欢迎的学生活动?
7.对学生除了表扬、激励,除了温柔、爱心,是不是可以有一些适度的惩戒?
8.好学生的定位、优秀人才的定位应该是怎样的?
解决学生厌学这个课题也许太老了,也许太烦了,也许对于教师个人晋职晋级起不到作用。但是,学生厌学这一现象,以前存在,现在存在,以后还会存在,甚至会愈加严重。现实的需要,教育的使命,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好好研究这个课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