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理论及策略
(讲座提纲)
一、什么是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是以口语为载体,实现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活动。
“听”“说”活动的总和占言语活动总量的75%。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个人生活,都离不开口语交际这一良好的沟通方式。
2001年7月正式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地提出了“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口语交际的特点
(一)口语化和大众化
(二)互动性和综合性
(三)生动性和灵活性
(四)临场性和随机性
三、了解口语交际教学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口语交际的内部因素
儿童从出生开始经过辨声练音期(0~7个月)、声语过渡期(8~12个月)、形成发展期(1~3岁)及成熟完善期(4~6岁)四个阶段才能基本掌握母语。儿童进入小学后到青春发育期前的这段时间(一般为6~12岁)是智能发育较快、语言能力发展迅速的阶段。约从4年级开始,儿童才能自觉地掌握语法结构。
2.
口语交际的外部因素
口语交际是人类特有的行为,从这个角度看,生物的遗传素质是人类进行口语交际的决定因素。但是,尽管人脑的特殊构造为人类进行口语交际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如果不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语言实践,这种先天素质最终无法转化为口语交际的能力。
四、口语交际教学目标
(一)口语交际教学的总目标
(二)口语交际教学的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培养兴趣,养成习惯,夯实基础
▲第二学段:提高要求,学会共处,促进发展
▲第三学段:丰富内容,提高水平,塑造形象
五、口语交际的教学类型
(一)独白型口语交际教学
训练要领:确定主题、明确对象、选择内容、谋划结构、有效表达
(二)对话型口语交际教学
训练要领:讲究对象、讲究场合、讲究配合、讲究礼貌、讲究策略
(三)表演型口语交际教学
训练要领:注重交际前的准备、注重学生的综合表现、注重个性化交际。
六、口语交际教学途径
(一)在口语交际课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1.
教材特点:内容由易到难、形式由独立到整合、要求由单一到综合。
2. 教学要求:
明确各学段的教学重点、创造性地处理教学内容、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
(二)在语文教学各领域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教师应当将口语交际教学意识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长期不懈的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1.
在学校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2.
在社会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学生可参与的社会活动有:宣传活动、考察活动、服务活动、联欢活动、庆祝活动、慰问活动。
3.
在家庭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1)创设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
(2)掌握必要的口语交际技巧。如:指导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指导家长关注孩子表达的质量、指导家长培养孩子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和得体的交往姿态。
(3)鼓励孩子参与真实的口语交际。
七、口语交际教学评价的实施
从口语交际评价的内容看,口语交际教学评价的实施可以分为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
(一)单项评价
口语交际教学应当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交流、沟通、交往、合作等综合能力,而在口语交际诸多能力中,听和说是核心,因此进行听说单项训练和单项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二)综合评价
从口语交际评价的过程看,可以分为课堂即时性评价、阶段形成性评价、期末总结性评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