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薛法根《有效的阅读教学》专题报告

(2010-04-29 07:26:20)
标签:

黄山市

小学语文

观摩活动

杂谈

分类: 教研文章

《有效的阅读教学》专题报告

主  讲:薛法根(著名特级教师)   整  理:周  健(岩寺镇中心学校) 

 

    一、重组教学内容
    一个很令语文教师尴尬的现象:当你上完一堂语文课,如果有人问你这堂课教了什么内容?你往往无从回答。所上的就是这一篇课文啊,似乎什么都教了,又似乎说不出到底教了什么,好像什么都没有着力地教。同样的问题,数学老师就常常就很干脆,比如教《圆的认识》,他会很肯定地告诉你,这堂课教的是圆心、半径、直径、周长、面积等与圆相关的数学知识,绝对不会似是而非、模棱两可。
    我们语文教师至今还不清楚语文学科的课程与教学内容,至今也还没有完整、系统的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于是,语文教学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专业性,似乎谁都可以教语文。
    我们语文教师花时最多的是备课,而备课最感困惑的主要是选择与确定教学内容,即教什么与学什么的问题。我们凭借的文本无非是语文课程标准、教科书以及相关的教学参考书,这三类文本都隐含着教学内容,但都不等同于教学内容,需要我们深入地研究与判别,甄选出适合学生的语文教学内容。
    解读课标的重要概念。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阶段目标,指引着、蕴涵着课程与教学内容,但毕竟只是目标,而不是内容。比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三、四学段都提出了同样的目标,那么,达到这个目标到底要“教什么”,不同的学段所教的内容有何不同,存在着多种选择的可能。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标准所不同的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目标,属于“能力目标”,或者叫“素养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学习行为结果状态。这与历史、地理等课程的“内容目标”有很大的差异,“内容目标”一般较为具体、直接的含盖着课程与教学内容,可操作性强。而“能力目标”则没有明确学生要习得这样的语文能力,语文教师需要教哪些与能力习得有关的知识、方法、策略、态度等,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精简教学目标
    要准确地定位教学目标,首先应该做到“明确”。如果说教学内容决定“教什么、学什么”,那么教学目标则规定“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水平”。仅仅知道教学内容,而不清楚教学目标,往往会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所以,我们主张“学生已经会的,不需教;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必教;教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能教”。一切教学目标的定位,最终都要归结到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发展需要上来。
    三、整合教学活动
    我们设计的阅读教学过程基本上是线性的,即按照学生学习课文的先后顺序,安排一个一个的教学活动,并且非常注重活动与活动之间的衔接、过度。这样的教学过程很有条理,环节紧凑,但是活动项目多为单一性的,或读词语,或读课文,或讲解段落,或造句等,活动项目转换频繁,学生的思绪往往难以跟上教师的思路。一旦某个环节出现意外,下面的教学环节就受到影响,甚至难以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缺乏教学的灵活性与自由度。我们不妨将各种单一性的教学活动加以整合,形成教学活动板块。一堂阅读课可以设计3、4个教学板块,每个教学板块围绕核心目标,可以融合多项教学活动。
    1、字词板块。字词教学从1到6年级都是语文课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并不是要教每一个字词,要进行取舍,哪些字词要教心中要有底。遵循的法则是学生已经会的,不需教;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必教;教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能教。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学会运用。
    2、感悟理解板块。以散文教学为例,散文教学主要是注重“情”,体味“情”,可采用感受式的阅读,抓住关键字、词、句、段,感悟语言文字背后蕴藏的情感。
    3、表达运用板块。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表达方法尝试写一句话,写一段话,并在表达训练中学会炼字。
    四、要让语文课清晰起来
    1、关注读法。
    阅读方式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采取的阅读姿态、阅读样式,因不同的阅读目的和阅读内容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选择什么样的阅读方式就相应地需要什么样的阅读方法与阅读能力。简言之,就是“怎么读”的问题。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是让学生“怎么读”的呢?要么表现为“满堂灌”,学生只听老师讲,自己不去读;要么表现为“满堂问”,教师只问不讲,学生的读只是为了答;要么表现为“满堂读”,教师既不讲,也不问,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读,有不懂的,就去读,直到自己读懂为止;要么表现为“满堂悟”,教师在学生读后只问一个问题:“你从中悟到了什么?”不管学生悟到的对不对,都是好的,所谓的多元解读;抑或表现为“满堂议”:“不懂吗?小组讨论一下。”怎么讨论?讨论什么?那是无暇顾及的,更不关心学生需要训练什么样的读。由此,阅读课上了一年又一年,而学生的阅读能力依然没有什么长进,依然不知道“怎么读”。
不    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读法,文学作品和纪实作品读法就不一样,例如小说类,就要抓住小说的立意、构思、主题去读。就是相同的文体读法也不一样,例如同样是古诗,《画》一文要按照谜语的方式去读,先把这四行诗句读通顺,读熟练,鼓励学生背诵;然后告诉学生,这四行诗句是一个谜语的谜面,谜底是什么呢?请你猜一猜,并且说说各自的理由。学生一看题目,就猜是《画》。什么理由?一行一行地分析: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这么近,流水的声音却听不到,说明这个山是假山,这个水是假水;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春天去了,花应该凋谢了,这花肯定不是真的花。人来了,鸟一般都会飞走,这鸟肯定是假的鸟。山是假山,水是假水,花是假花,鸟是假鸟,综合起来,这些山水花鸟都是假的。会在什么地方一起出现这些假的山水花鸟呢?在画上!学生根据这个谜面一行一行地读,一行一行地猜,谜底猜对了,课文也学透了,人也学聪明了。最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再来猜几个古诗谜语。《绝句》一文则要抓住其对仗工整的特点,从对字、对词入手然后引导学生去读、去体验。语文教师要教会孩子读不同文体文章的方法,否则语文教师的专业性就没有了。
    2、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
    数学学科要学会举一反三,语文则是举三反一。语文教师要关注和发现语言的形式及语言形式背后的规律和知识,要引导学生通过接触大量的语言现象,通过积累和感悟,总结出语言现象背后的规律。当然这些语言文字规律往往隐藏在课文的深处,很难发现,所以语文老师上不好语文课也是很正常的。
    3、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我们老师平常自己上课什么课文都好上,公开课则什么课文都不好上。平时上课教师还能够顾及到学生,一旦上公开课,自顾自己,无暇顾及学生。学生是善于察言观色的,是只看老师,不看文本,老师的脸色稍有不对,就会想:我的回答是不是有问题?我哪儿不和老师的意图?……我们的老师应当向学生学习,要像学生那样学会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关注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有些老师上公开课不是上给学生听而是上给下面听课的老师听的,上课成了自我表演,为各环节的过度语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其实学生根本不懂,吃力不讨好,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孩子对学习的信心、信念比方法更重要,因为许多孩子不相信自己能学好语文,教师要通过激励性的评价给孩子以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教师的价值就体现在差生身上,所有的差生身上都隐藏着教育的秘密,所以班有差生教师应觉得幸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