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同学段、不同课型应有不同的教学策略(评课发言)

(2008-04-27 00:36:43)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研文章

不同学段、不同课型应有不同的教学策略

——在黄山区小学语文“送教下乡”活动中的评课发言

采芹人/文

不同学段、不同课型应有不同的教学策略(评课发言)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刚才与会老师们就今天上午的三节课进行了广泛的交流,谈得非常好,引发了我们一些深层次的思考。我觉得在座小学语文教师“高手”多,谈学习体会如数家珍,摆问题也一针见血,表明我们黄山区近年来小学语文教研工作很扎实,过程做得也很细致,成长和锻炼了一支比较好的小学语文教师队伍,这样踏实细致的教研之风值得提倡,应该大力推广。

三位老师的课上得不错,我们听起来不感到“累”,当然评起来也比较轻松。担任市小语教研员以来,我是能经常听到好课。正因为课是好课,所以谈不足之处,老师们也欣然接受,“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刚才,三位老师的自我反思较深刻。我想要说的,她们自己也已经反思过了,所以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自我反思是多么地重要啊!

这次小学语文“送教下乡”活动是经过精心策划的。从年段教学上看,有高段的、中段的、低段的教学;从课型上看,有精读课文教学和略读课文教学。三位老师针对不同学段、不同课型较好地采用了不同的教学策略,做得比较好。

一、低段的精读课文《王二小》

(一)亲近儿童,和谐对话

泰戈尔曾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在语文课堂上,尤其是低段的语文课堂上,就需要我们“柔情似水”,循循善诱。也许对低年级儿童而言,他们更喜欢“心平气和”的老师,而不是“慷慨激昂”的老师,因为老师的“心平气和”,能让他们更自主,更舒展地生活在课堂上。许老师教学语言一直很舒缓,很轻柔,犹如涓涓溪流,沁入每个学生的心田;课堂教学方式也贴近低年级儿童的特点,她的语文课跳跃着纯洁甜美的童心,洋溢着浓浓的儿童情趣。孩子们在课堂上是比较活泼,比较自然,比较精彩的。儿童是幼苗,需要知识甘霖的滋润;儿童是火炬,需要情感火花的点燃。儿童自有儿童的世界,儿童自有儿童的情怀,儿童自有儿童的梦想。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蹲下来看儿童”,从成年世界、成年情感、成年逻辑转变到儿童意识、儿童情感、儿童思维,以学生为起点,做学生的知音,让学生在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尽情展示儿童的本真,从而点燃他们心头的智慧与情感之火。

(二)创设情境,开启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他们才愿学、乐学。本课内容与今日孩子生活相距甚远,那么就需要“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师能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引导性材料,建立起与课文的联系,以引导学生的注意与兴趣,诱发积极情感。课伊始,就利用FLASH动画课件和忧伤的音乐为背景,把形、声、光、情、意融为一体,使学生自己置身于故事中,有身临其境的情感。另外,“问”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看罢动画,教师让学生谈谈产生的疑问,有的说:动画中的小男孩是谁?他是什么人?他怎么死的?他都作了什么事?在教学中注重了让学生在学习中的提问与思考。学生才会动脑、动口、动手,从而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去,克服困难,真正学会学习。

(三)把握语言,发展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这段话足矣说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但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在教学中如果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就能点燃学生创造性的火花,促其展开丰富的想象。

首先,挖掘重点词语,发展想象能力。词语教学是低年级语文课的重点。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在充分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在讲到:迷了路的敌人让王二小带路时,许老师引导学生结合图片,抓住“叫”一词让学生想象:敌人怎么叫?叫什么?学生的思维很快就被调动起来,纷纷表演了起来,把凶狠的敌人演得活灵活现。这样,通过一个词语的教学即可大大开阔学生的想象空间。而且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

其次,抓住重要片断,发展想象能力。抓好学生对课文的重要片段的理解,就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整篇课文内容,而且非常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如:当讲到王二小装着顺从敌人,给敌人带路时,许老师启发学生想象如果王二小不给敌人带路,会怎样呢?有的学生说敌人会把王二小杀了;有的说敌人会把村民都杀了……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了王二小的机智勇敢,同时又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发展了想象力。

(四)读文生情,境中感悟。

叶圣陶指出: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教学实践表明,对于一些深奥的或情深意厚的语言文字,仅靠抽象分析、综合,学生往往难以作出深刻的理解。要体验蕴涵其中的感情,必须让学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在脑海里形成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栩栩如声的立体画面。学生便能运用形象思维,使课文内容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地再现在眼前。在教学本课时,教师能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在讲“扫荡”一词时,运用多媒体呈现敌人扫荡电影。学生看罢,自己便可以说出词义。这样,化难为易,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进而感悟了句意,不仅给学生营造出一种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情绪高涨,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而且大大增强了课堂学习效果,使这堂课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五)值得商榷的地方

1、要坚持在阅读教学中切实过好“认读关”。

低段语文两大任务,一是识字积词,二是发展语言。“随课文识字”是识字教学的重头戏,也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主要任务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低段的课文阅读,只是为识字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语言环境,以便学生随着语境的变化进行立体识字,这是因为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所有字词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有确切的含义。国标本试验教材主张识读同步,寓识于读,并不是先要把全课生字音、形、义一次性解决好,然后再去读课文,而是要以读为本,随读书活动的展开分部解决音、形、义问题,尤其是对字词意思的理解,要随着对课文内容、情感的理解体悟而逐步深化。因此,教学中要处理好识与读的关系,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可集中认读一下,为阅读铺路,要想更深入的学习,还必须把生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学。

2、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

要有对课文整体的朗读指导,有层次地引导学生逐步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在读中体验、感悟,适当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本节课,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以句子为单位进行阅读,但如何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人文内涵,通过熟读、背诵、复述,引导学生积累和内化语言材料方面要加强研究。

3、建议低年级要安排课内安排书面练习,每节课书面练习时间一般不少于5分钟,书面作业原则上在课内完成,在低年级教学中处理好阅读、识字写字三者的有机联系。建议图像资料一般采用先读文字再看画面的方式呈现,防止用看画面先入为主,影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想象敏锐力。

 

二、中高段的略读课文教学《妈妈的账单》和《鲁滨孙漂流记》

长久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略读课文不列入考试范围),许多老师只重视精读课文的教学,对略读课文的教学研究甚少,不能很好地把握它的特点,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出现两种倾向,要么与精读课文的教学没有什么区别,字词句段、篇章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要么就轻描淡写、囫囵吞枣,一读带过,学生根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那么,略读课文教学的目标究竟又是什么?教学中又如何体现它的教学特点呢?我们通过今天两节略读课文的教学实践,有了一些思考。

(一)领会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

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从二年级下册开始安排略读课文,并提出了对这类课文教学的要求: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由此可见,编者安排略读课文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要我们训练学生略读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目的之二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

《妈妈的账单》教学板块清晰,首先在导入新课后开始切入课题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直接、形象地了解到什么叫账单;然后,对比读两份账单,重点是读懂妈妈账单背后的博大母爱,再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谈谈我们应该做。

《鲁滨孙漂流记》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依托,让学生采用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的方式,一是重点理解鲁滨孙恶劣的生存环境,了解到他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特点,体会人物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二是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两节课把握了略读教学的特点,突出重点的训练,较好地领会了编者的意图

(二)一些细节值得关注

《妈妈的账单》重视读的方式的变化。初读时,采用的是朗读方式,要求把难读的词语多读几遍,关注点是读通课文;在教师检查朗读效果后,教师再一次引导学生采用默读的方式潜心会文,关注点是读懂课文,读的形式丰富而不单一,且有层次。在感受妈妈的帐单过程中,采用了补白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口语交际),这是在给课文的空白处进行补白,是在让学生通过回忆生活中的真实,唤醒那份真挚、伟大的情感。这个环节的设计简单而有意义,效果很好。

《鲁滨孙漂流记》教师板书字写得好,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点拔及时、准确且有针对性。后面对原著精彩片断的择读的教学处理显得本节课很有张力,表明教师的教学功力是比较高超的。

(三)一些问题值得商榷

我个人认为,《妈妈的账单》在教师指导学生读的环节不到位,师生对话及问问题有余,而整篇课文读的份量显得不足。时间安排上不够妥当,前松后紧,忽略了对后半部分文本的挖掘和语言训练点的落实,如对“蹑手蹑脚”、“小心翼翼”等词语的理解和想象,这样不利于语言的积累。板书的出现要有时机,本节课中,板书的出现、复现与课文的理解是“两张皮”。

《鲁滨孙漂流记》一课教学时,教师写“逊”时笔顺不正确,可能是强调“孙”与“逊”之间的区别,但觉得还是作两次写为宜。在谈感想时显得有些生硬,我觉得语文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润特细无声、非功利化的过程,学生有了情感体验最好,而不必每件事都谈“我们该怎样做”,来影射我们的现实生活。我一直觉得,语文教育有其学科特征,要以文学欣赏的角度读文。

 

三、祝福的话

三位教师都很年轻,摆在你们面前的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金光大道。你们的优秀表现,给了我一次再学习、再认识你们的机会,我相信,你们还会做得更好!当然,我今天说的不妥之处,你们可以批评指正,我也是一个很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只不过教龄比你们略长而已,走过的经验教训比你们略多而已,我们需要相互提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