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场雪》说课

(2007-08-09 20:53:46)
分类: 教学设计
 让小学语文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第一场雪》说课材料(2003年10月8日)
采芹人/文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让小学语文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对《第一场雪》一课的教学做整体性说课,谈谈我对这一课的理解;在这一课当中,我要让学生学到什么,怎样发挥教师与学生双方面的主体性以及为什么采取这样的教学策略。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和教材前后联系
  《第一场雪》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按照雪前、雪中、雪后的顺序,描写了雪景的美,表达了人们对“端雪兆丰年”的喜悦心情以及人们对美好前景的祁盼。
  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是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是一篇发展学生语言、发展学生思维的好课例。
  (二)教学目标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个例子不是泛例。每个文本都是一个特例,对于不同的文本,我们阅读、思考的角度应该是不同的,针对《第一场雪》这篇课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能力目标
  自学本课生字新词,注意积累、赏析好词佳句;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习作者抓住雪景的观察与表达方法。
  2.过程方法目标
  学会自主学习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学会提出问题,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与他人合作确定小组研究的问题;
  (学会搜集、筛选资料,对资料进行加工、组合,学写研究报告。)
  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朗读和想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景的美丽和人们对“瑞雪兆丰年”的喜悦心情。
  以上三个目标要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体现教学为了促进学的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使学生从作者对雪景诗意的描写中,体会雪景的美和人们对“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
  2.难点
  体会作者在观察基础上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3.关键
  图文对照、以读悟情、借文生画、借画会文是把握本课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关键。
  二、教法
  一节好的语文课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主动获取。为了上好本课,我将采用以下才教法:
  1.情境教学法:教学中坚持以情感为纽带,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利用好这个审美心理动力,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教学中。
  2.多媒体直观法:教师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境,诱发学生情感,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沟通事物与言语之间的联系,提高课堂效率。(崔峦语)
  3.质疑问难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颖”,中央教科所张田若研究员最近撰文《阅读要多思》,结合课型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想像。
  4.自主、合作、探究法
  早在半个世纪前陶行知先生就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5.熟读成诵法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内容、体验课文内容的主要方法,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积累语言,内化语言。
  三、说学法
  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变“我学会”为“我会学”,达到“教为了不教”的目的。
在这节课中,我将综合采用读思议结合、合作探究、表演、想像品味、绘画等学法策略及“营造氛围——创设情境——诵读感悟——体验学习——自主探究——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的程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那部分内容进行重点阅读和探究。
  四、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由题质疑,谈预习感受及收获;
  2.交流课外搜集查阅有描写雪景的好词佳句;
  3.欣赏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沟通好词佳句与画面的联系。
  (意图:通过交流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通过质疑了解学生迷惑,通过歌曲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自悟情况,引导学生按自己的意愿,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批注读文。“不动笔墨不读书”,在书上标明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你如果当小老师,同学们应该注意什么?
  3.搜集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4.小组合作。
  分小节轮读课文,相互纠正字词的读音。
  交流自读疑惑问题,简单的问题小组内解决,难点交班集体交流。
  小组内确定探究性问题,如为什么把及时的大雪称为“瑞雪”,怎样读好《第一场雪》等。
  (意图:把阅读的权力交给学生,把理解的权力交给学生,把表达的权力交给学生,为解学生读书之惑作准备。)
  (三)自主择读、感悟品味
  1.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用你的声音表达你对文章的理解。
  2.根据课文内容相机引导。(具体过程略)
  (意图:发挥学生多维互动的学习优势,以读悟情,促进阅读、促进交流,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
  (四)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1.通过抓典型语句,进行言语品析和语感训练,在读中感悟人们对第一场雪的喜悦之情。
  2.欣赏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在歌曲中进行多种方式的引读,品味佳句,熟读成诵,使课堂上书声琅琅。
  3.整体诵读“雪后的景色”和“瑞雪兆丰年”部分,体会作者的心情。
  (意图:在诵读中培养学生语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五)总结全文,提炼升华
  1.生成的教学资源以及困惑的解决;
  2.师生谈话、谈谈写法上特色;
  3.欣赏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回归整体。
  (意图:本教学设计的理念是自主读议,学生会产生许多矛盾和冲突,如情愿的碰撞、模糊的认识、错误的价值取向等,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归纳、提炼,陶冶性情。)
  (六)课后延伸,迁移运用
  1.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引导学生掌握积累的方法。
  2.实践性内容:制作雪景的卡片或网页。
  (意图: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资源,但在信息社会里教材显然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资源,教师必须积极拓展新的领域,引导学生从教材向课外延伸,增加学生阅读量和知识量,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
  (七)课程评价
  1.实施赏识教育,运用赞赏性语言、眼神、体态和学生交流,达到心有灵犀的激励效果。
  2.建立评价机制,体现“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导向,把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如合作探究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创造性成果,使评价具有个性化、多元化、人文性特点。
  (八)板书展示和教后记
  主要采用“图文式”板书,发挥简笔画的直观示范作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结合板书有条理地进行讲授,归纳总结课文知识要点,破解难点。
  教后记总结本课实施后的成败得失,值得提倡。
  五、本课设计的教学理论根据
  (一)整体教学法思想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节课让学生亲身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整体入手——自主择读——体验升华,也就是“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思维过程。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开始只对某事物有个大概的综合印象,进而对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分析比较,在理解各部分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构成新的综合。
  (二)新课改理念
  1.整合课程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课始入情入境,课中涵泳体味,课后移情体验,让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中加强对课文的感悟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享受语文审美乐趣,使课堂教学自然流畅。
  2.凸现教学重点,呈现教学的递进性
  在教材的处理上作大胆的剪裁,重点聚焦,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有的段落以读代讲,有的段落一读而过,以便腾出更多的时间去突破重点、化解难点。
  3.学习方式的变革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努力探讨,从而开阔视野,沟通思路,触发灵感。
  4.对课文的再创造
  语文教学不只是让学生经历“披文——得意——品文”的过程,更应当对课文进行再创造,这样教材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的率就会更高。
  各位评委、各位专家,以上就是我对这一课教学的粗浅认识,归纳起来我在这一节课中努力做到:
  目标尽可能让学生确定;问题尽可能让学生提出;
  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内容尽可能让学生选择;
  过程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各位评委、各位专家,我从1988年参加工作起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我感到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之路在摸索中不断前进,前途越走越光明,尤其是新《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我是从内心深处拥护这次全方位大手笔的“课程改革”,我相信这次改革是“绿色的革命”,作为一个普通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会努力探究、努力实践,让小学语文教学永远充满着生命的活力,让小学语文教学成为我们教师与学生心灵上的“绿色家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