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纲要>>的颁布\实施.我们都知道在教育活动中,应注意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会把握不住,以致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况.以下是我在组织语言活动<<树妈妈的信>>后的反思\体会.
1\课前应多做些铺垫,为幼儿理解作品打好基础.由于孩子们注意力\观察力发展的年龄特点,以及生活经验的局限,面对秋季的来临,秋季的变化往往视而不见其现象,感受不觉其美之所在.所以课前应带幼儿走进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发现秋天的特征,秋天的美.在理解作品时,由于幼儿课前没有好好去感受过秋天的特征,只是凭借自己模糊的记忆,对作品理解就不够透彻.导致幼儿回答问题时留于表面的一些现象,语言也及其平乏.
2\教师的主导作用尽量最大发挥.在讲到"叶娃娃随着风婆婆出发"时,我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叶娃娃会把信送给谁呢?当幼儿与同伴交流时,我注意蹲下身与幼儿平等交流.看到依依小朋友欲言却止的样子,马上过去与她交流,开始她很害羞,但慢慢地大方起来,用柔柔的声音说"叶娃娃可能把信送给小鸟了."后来,我又跟两个小朋友交流了一下,但没有深入到其他幼儿中去.我想,这肯定不行.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多与一些幼儿交流,以便尽快了解更多的信息,及时调整教育手段.
3\可以留一个展现作品魅力的空间.在语言活动的学习中,幼儿更多的应是主动参与感受和表达作品的审美价值.完整欣赏<<树妈妈的信>>后,我只是引导幼儿说说"秋天美在哪儿".其实幼儿回答后,可进一步引导:"你愿意用什么方法表现秋天美丽的景象?"并可鼓励幼儿用画\用身体\歌曲等方式来表现,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幼儿进一步加深对作品中秋天美的认识,并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4\以这篇童话为契机,开展以"金色的秋天"为主题向多个方向生成发展的教育活动,使幼儿对秋天有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认识.如:秋天的水果\秋天的干果\秋天的服饰\秋天的色彩以及秋季的自我保健;带领幼儿去看农民伯伯秋种\秋收;组织幼儿去秋游.环境创设中也可突出"秋天"的主题,美工区可引导幼儿制作树叶标本或做树叶拼贴画;欣赏区可准备有关秋天的图片和照片;音乐区可请幼儿欣赏有关秋天的歌曲;探索区提供一些秋天的水果\干果,数学区可以用小树叶作教具,帮助幼儿学习顺数\倒数以及数的形成等等.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考虑周全,尽可能使幼儿在活动中多一些收获.并利用教学智能收放自如,使幼儿在感兴趣的时候,主动积极地探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