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安阳的这项武术 为何技惊1936年希特勒统治下的柏林奥运会?

标签:
文化 |
分类: 天下梅花 |

源自安阳的这项武术
为何技惊1936年希特勒统治下的柏林奥运会?
原创
193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第十一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开幕了。中国代表团的69名运动员全军覆没,不过,在这次的代表团中,有一个9人组成的团队,却用自己的方式展现了这个东方大国所潜在的体育能量,他们在这次奥运会上,震惊了西方,震惊了世界。
1936年柏林奥运,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山雨欲来,由纳粹德国举办的这届奥运会,在奥运史上是一个绝无仅有的特例,载入另册。
虽然中国在这届奥运会上是零奖牌,但是中国武术代表团却是一个亮点。武术代表团由9个人组成,他们用短短20分钟的表演为中国赢得了尊重,成为旧中国奥运史上难得的亮色。表演结束后,中国武术队又应邀在德国多个城市巡回表演,在欧洲掀起了一阵武术热。
9个人是从国内的的众多门派和顶尖高手中选拔出来的,其中有两个人一个叫寇运兴,另外一个叫金丽贵,他们所表演的武术项目名为“梅花拳”,二人同时也都是梅花拳的传人。
梅花拳又叫梅花桩拳,最初它的所有动作都要在桩上完成。因梅花拳有大势、顺势、拗势、小势和败势五个基本招式,左右对称,形状象梅花开放,故得名梅花拳。
据安阳师范学院教授,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马爱民介绍,梅花拳五势象征五行相生相克,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也取梅花耐寒开放的品格。
梅花拳创始于明朝末年,第一代祖师名叫朱永元。梅花拳传至豫北地区后,出现了邹志刚、孟有德等一批梅花拳大师。19世纪,安阳内黄一位梅花拳大师杨炳练习梅花拳的记载被发现,他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有文献记载的梅花拳大师。
杨炳是安阳内黄城关镇丁庄村人。据典籍记载,杨炳“虎项猿臂,技勇绝伦”, 1712年,杨炳赴京参加武举考试。凭借自己的高超武艺层层闯关,最终在武举最高规格的考试——殿试中被当时的康熙皇帝点为武探花。之后,被任命为三等御前侍卫。
据杨炳第十世孙杨彦明先生所著的《梅花拳通义》中记述,梅花拳由来有一种说法是“反清复明”说。据说此拳是为纪念崇祯帝吊死煤山而创立,煤山的“煤”和梅花的“梅”取谐音。作为清朝皇帝的大内侍卫,杨炳在北京传拳自然不敢公开自己所练梅花拳的事实。
1898年,梅花拳第十四代传人赵三多组织梅花拳弟子在山东、河北两省交界发动起义。他们攻打教堂,连战连捷,队伍迅速壮大到数千人,并蔓延至其他地区。一场震惊世界的义和团运动由此拉开了序幕。马爱民教授介绍说,赵三多发动起义时,梅花拳弟子中也有不同意的,为了不连累其他人,赵三多就改梅花拳为义和拳,所以义和拳本名梅花拳。
除了在1936年在柏林奥运会上的表演技惊四座,震动世界,多年之后的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梅花拳作为中国民间竞技项目的惟一代表参加了开幕式的演出,在世界面前再次展示了中国功夫的神奇。
2010年,一群特殊的志愿者走进了上海世博园,胸前佩戴的梅花标志格外醒目。他们是来自上海各个高校梅花拳联合会的学子们。在世博会这个舞台,在国人和世界面前,古老的梅花拳又一次焕发出了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