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西峰揽太华胜景

(2015-10-11 21:23:20)
标签:

旅游

分类: 踏遍青山

上西峰揽太华胜景

上西峰揽太华胜景

上西峰揽太华胜景

上西峰揽太华胜景

上西峰揽太华胜景


上西峰揽太华胜景

上西峰揽太华胜景

上西峰揽太华胜景

今天七点起床,吃了早餐后就到玉泉院集合,在那里有车辆拉上山游客去游客中心。大概有二十来分钟就到了游客中心。在那里游客先是购买上山的索道费,然后分坐北峰和西峰的大巴到达山下的索道站。

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西岳,以奇险、雄伟、挺拔、俊秀而著称,有东、西、南、北、中五个主峰组成,海拔2160.5米,雄踞五岳之冠。南依秦岭,北瞰黄渭,垂直高差1700米。《山海经》中说“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仟仞,其广十里”,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则说“远而望之,又若花状”。由于在中国古代汉语中,“华”和“花”通用,故而称为华山。显然,华山是以山的形状命名的。据顾炎武先生考证,我们的祖先轩辕黄帝曾经带领他的部落生活在有山有水的华山和山西夏县一带,所以,中华民族又称为华夏子孙。今天,我们可以这样说,华山是民族魂的具体写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如果说黄河是母亲河的话,那么华山就是父亲山。

上西峰揽太华胜景

上西峰揽太华胜景

上西峰揽太华胜景

上西峰揽太华胜景

上西峰揽太华胜景
上西峰揽太华胜景

上西峰揽太华胜景
上西峰揽太华胜景

上西峰揽太华胜景

我是200112月上的华山,那是只有通往北峰的一条索道,因为是旅游淡季,我们参观来玉泉院之后到了北峰索道站,上北峰后经苍龙岭到西峰、南峰又回到北峰坐索道下到山下才下午三点来钟。

今天有了两条索道,可是在游客中心等到10半才上旅游车,经过全长13公里瓮峪旅游公路行驶到达西峰索道站前的太华胜景牌坊时已经11时了。

历经十年论证,四年艰苦建设的长达4211米的华山西峰新索道,2013年4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从此,结束西岳华山17年来只有一条北峰索道的历史,游客可轻松直达华山西峰,饱览东、西、南、北、中五峰奇景。

华山西峰索道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条采取崖壁开凿硐室站房、W式起伏式走向、设中间站的单线循环脱挂式索道,索道设备引进法国波马公司,索道下站设在瓮峪内东沟口,中间站设在仙峪白缺(雀)寺,上站设在华山西峰巨灵足南侧下绝壁硐室内。索道线路斜长4211米,相对高差894米,全程需要大约20分钟。

西峰索道的建成,将彻底改变华山单线运营的大交通框架,为山上扩容,每遇节假日山上山下常见的拥堵现象将得到彻底有效解决,游客可直达华山最秀丽险峻的西峰,遍访东、中、西、南四峰,饱览华山风光。

我们在停车场下了车,前面矗立的一座气势恢弘的牌坊,高18米,宽35米,应该是西部地区目前最大的一座牌坊了。中国传统的牌坊它不仅是一种装饰符号和模式语言,也承载着无数个动人的故事,蕴涵着一种独特的文化精神。牌坊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成熟于唐、宋,至明、清登峰造极,并从实用衍化为一种纪念碑式的建筑,被极广泛地用于旌表功德标榜荣耀。这座石牌坊上面雕有以华山神话传说为素材的图案,包括观棋烂柯、劈山救母、吹箫引凤等著名的神话故事。牌坊正面刻有“太华胜景”四个大字,背面刻有“华岳雄风”四个大字,分别集自马王堆、及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传世手迹。牌坊立柱上所镌对联为“跨天堑平步青云横空出世闲赏玉莲花,穿通途举头红日登峰造极壮揽太华风光。”旌表索道建设造福后人以及人们渴望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

拾阶而上,在踏步末端,有一座褐色的“天威咫尺”牌坊,为生铁铸造,是按照西岳庙内天威咫尺石牌坊等比复制而成。天威咫尺牌坊为明万历年间所建,用了圆雕、浮雕、线刻等技法精雕细刻,人物、走兽均显得灵气洋溢,与横额题字苍劲端庄的风格相映成趣。据说这字是奸相严嵩所题,后人将严嵩题词的落款姓名铲掉了。石柱面南楹联为:“普四方利物之恩康疆福寿,跃七气素真之表正直聪明”,面北为: “职方纪豫州控楚相秦拱冀,月令司秋序生春长夏藏冬”。“天威咫尺”牌楼是中国石刻艺术集大成者,图案设计采用对称手法,将石刻艺术的线画、减底、浮雕、圆雕手法无所不用。又将中国传统文虎、宗教伦理、民俗文化融为一体,天上人家、飞禽走兽、虫鸟花卉,应有尽有。狮子本为佛祖的坐骑,但狮子又驮着象征道教盛敛仙丹的宝瓶。牌楼上方镌刻着道家的“三皇”,下部却用佛教的须弥座,佛道融合。牌楼前面镌刻八仙庆寿,天上祥云缭绕;后面浮雕人家行乐。天地融合,神人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吉祥之物无所不有,富贵的牡丹,吉祥的麒麟,聪明的猴子,长寿的仙鹤,行空的天马,丹凤朝阳,二龙戏珠,鲤鱼跳龙门,加官晋禄等等。

我们在“天威咫尺”牌坊右侧的售票窗口换了坐索道的票到“与华无极”小广场又排起了蛇形队,准备坐索道。

这个广场是融合中国传统的周易文化与华山当地的瓦当文化建设的,在乾、兑、离、震、巽、坎、艮、坤的周围有与华无极四字,中间采用LED来演绎诠释中国传统印章,在印章下方投影到水面上仍为“与华无极”四字。“与华”的意思是与华山相生同寿,“无极”原指“无边际,无穷尽”出自《庄子·逍遥游》,也指一种古代哲学思想,指称道的终极性的概念。“与华无极”可以引申为对人类福祉与华山一样万古永存、永无止境的一种祝愿。

经过一个过小时的排队,终于在下午1:40步入华山西峰索道的下站站房,站房上面“太华索道”四个大字是集自著名书法家于右任老先生的墨迹。站房的整体设计采用关中民居的风格,同时融合道教建筑的一些元素,追求古朴典雅,与景区环境相协调。

我们坐上直通西峰的索道吊厢,从索道吊厢向下望去,一条崎岖蜿蜒的小道映入眼底,它是索道建设之初运送物资的施工便道,由太华索道公司用一块块石条垒成通往每一处支架的台阶,全长9948米。在完成建设使命之后,现在成了索道的救援通道。西峰索道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条采取崖壁开凿硐室站房、起伏式走向、设中间站的单线循环脱挂式索道,总计投资5.2亿余元建设。索道设备引进法国波马公司,整体安全与运营系统采用最尖端的客运索道技术,全程数字自动化控制系统达世界一流水平。索道下站设在瓮峪内东沟口,中间站设在仙峪白缺寺,上站设在华山西峰巨灵足南侧下绝壁硐室内。索道线路斜长4211米,相对高差894米,支架28个,客运吊厢84个,吊厢间距为115米,每厢可乘8人,运行速度最高6米/秒,单向运量1500人/小时。

过了中间站,就是目前国内索道中最高的15号支架,高达65米,此时此刻,可以在吊厢内极目环顾四周,只见奇峭峥嵘、峰峦拔地而起,青山挂白雪,怪松岩栽。16号支架处在华山玉秀峰,峰上奇石林立,树木丛生,景色秀丽,秋季尤甚。往南方向看,远处三个峰头上各矗立着一块长方形的巨石,形态宛如三位老人面向华山主峰而立,故曰“三公山”。明代湖广巡抚魏光绪《华游记》中记述,南峰绝顶,背临绝壑,壑外有三座峰头,与南峰等高,名三公山。三公山两侧,千峰林立,如一片片青莲花瓣,簇拥着华山主峰。

上西峰揽太华胜景

上西峰揽太华胜景

上西峰揽太华胜景

上西峰揽太华胜景

17号支架所在的位置为华山的玉柱峰,抬头所见的硐室就是索道上站。这时的索道与西峰成30度夹角,索道发出沉闷的“哽哽”声,看来机器的负荷相当沉重,不免心旌摇荡。《水经注》这样描述华山:“其广十里,其高五千仞,一石也。”从此东仰华山,方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华山果然浑然一石也。大概20分钟后索道进入上站。当初兴建华山西峰索道,为保护生态资源永续利用之大计,太华索道公司择巨灵足下太古围岩凿洞建站,岩层硬比金刚,凿岩破壁,寸若抽丝,历时六百余日贯通隧洞,不世之功,动地感天。成洞中所取岩石为“二长花岗岩”,其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斜长石和正长石,太华公司悉数保留,多数斥百余万元雇工背至金天宫旧址,以资道教复修金天之材。少余部分雕琢石斧,内嵌青铜,桃木为柄,取义道法自然,赐福纳祥。一曰:追缅昔日建设者敢为人先开创事业之艰辛;二曰:馈赠嘉宾高朋以祈万里通亨。“石斧””喻为施福、施富;仕福、仕富;世福、世富也。

出了索道上站,旁边便是镇岳宫,是道教著名宫观,古称上宫。宫外山谷间松林荫翳,清幽异常;宫中有井,名曰玉井,深达30余米,水味甘醇,传说此井与山下玉泉院内的玉泉相通。该宫是华山诸峰间较大的道教宫观,倚山间峭壁而筑,单进一院落。据《大元己亥韩道善重修玉井庵》石碑所载,镇岳宫元代时称玉井庵,现存建筑均为清末和民国初年所建,1982年华山道教协会再次对其部分建筑进行修缮,并扩建了殿堂。宫内现有正殿三间,内供奉西岳大帝少昊金天氏塑像,宫后石壁上有一药王洞,内奉药王神位。

我们选择一处,在那里把携带的月饼、苹果、鸡蛋拿来填填肚子,喝喝水,因为这时已经是下午两点半钟了。因为这里到西峰还要往上攀登400多米,俊敏腿不行了,就在原地休息,我和儿子、儿媳、孙孙上山。顺着台阶往上走,到了巨灵足,眼前豁然开朗,千峰万豁展示在面前。这里是一条长300余米,石色苍黛,形态好像一条屈缩的巨龙的“脊梁”,人称为屈岭,也称小苍龙岭,是华山著名的险道之一。沿着这条险道,扶着路边挂满来连心锁和红色吉祥带的铁链,艰难地一步步向上攀登,险象环生。大概二十分钟就到翠云宫,为这是峰上保存最完好的道教宫观,里边供奉的是众星之母斗母。

上西峰揽太华胜景

上西峰揽太华胜景

上西峰揽太华胜景

上西峰揽太华胜景

上西峰揽太华胜景

上西峰揽太华胜景

上西峰揽太华胜景

上西峰揽太华胜景

上西峰揽太华胜景

上西峰揽太华胜景

上西峰揽太华胜景

上西峰揽太华胜景

上西峰揽太华胜景

上西峰揽太华胜景

上西峰揽太华胜景

上西峰揽太华胜景

上西峰揽太华胜景

上西峰揽太华胜景

上西峰揽太华胜景

翠云宫前面有个莲花洞,也叫莲花石、太乙莲台,此石头如莲花瓣覆盖石上,顶上的松树在气象站没有剁去一半前,就象莲花的莲蓬一样,很有意思,乃西峰奇景之一。

穿过翠云宫,攀上守身崖,到了斧劈石,一大块岩石像被斧子劈开一样,分成两半。斧劈石下插着一把巨大的铁斧子。传说这里就是沉香劈山救母处。相传沉香的母亲三圣母是王母娘娘的小女儿,因她与凡人刘彦昌一见钟情,私结姻缘,被哥哥二郎神知道后,为维护天规,施法力把她压在这块大石头下。三圣母石下产子,取名沉香,在仙女灵帮助下,回到父亲身边。沉香长大成人后,受霹雳大仙指点,扛着这把大斧头来到这里,救出了他的母亲。据说,在那块石头中间,似有个妇人仰卧的痕迹,相传为三圣母压在下面留下来的仙迹。可是游客是无法上去眼见为实的。

西峰海拔2082米,是华山最美丽的主峰之一,因位置居西得名。又因峰巅有巨石形状好似莲花瓣,古代文人多称其为莲花峰、芙蓉峰。袁宏道在他的《华山永》中记述:“石叶上覆而横裂”;徐霞客《游太华山日记》中也记述:“峰上石耸起,有石片覆其上,如荷花。”李白诗中有“石作莲花云作台”句,也当指此石。

西峰为一块完整巨石,浑然天成。西北绝崖千丈,似刀削锯截,其陡峭巍峨、阳刚挺拔之势是华山山形之代表,因此古人常把华山叫莲花山。

登西峰极目远眺,四周群山起伏,云霞四披,周野屏开,黄渭曲流,置身其中若入仙乡神府,万种俗念,一扫而空。宋名隐士陈抟在他的《西峰》诗中就有“寄言嘉遁客,此处是仙乡”的名句。峰上崖壁题刻遍布,工草隶篆,琳琅满目。

下西峰往北有一绝顶叫西石楼峰,峰上杨公塔为杨虎城将军所建,塔上有杨虎场将军亲笔题词。塔下岩石上有“枕破鸿蒙”题刻,是书法家王铎手迹。

西峰南崖有山脊与南峰相连,去那里可以登上华山最高处的太华极顶。海拔2090米的东峰是观日出最佳的地方。然而,已经到了下午4时了,俊敏也打来电话,让赶快下山,我们只有放弃,下山吧。

在回索道站的路口出现大批保安,将山道戒严,让我们绕道而行。我们好说歹说,说有一位老人在这段路上等我们,才放行。索道站已经拥挤不堪,在站前拉起绳子,排气长蛇阵,经过一个多小时才坐上下乘缆车。

上西峰揽太华胜景

回到下站,走下五处高高的石级乘上大巴,待回到玉泉院时已经八点多了。我们在路边小摊吃来几口饭就离开华阴夜奔渭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