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v 小南海散记

(2014-06-03 00:15:15)
标签:

游记

分类: 浪迹天涯

 小南海散记

v <wbr>小南海散记

 v <wbr>小南海散记

v <wbr>小南海散记

v <wbr>小南海散记

       5月31日周末、6月1日周日,明日又是端午节,一连放三天假。这三天如何度过?远行孩子小,不如到周边转转,于是选定一家人去小南海风景区玩玩。今天正好是儿童节,也让孙子见识一下我们这座古城等神韵,虽然他可能还没有建立这个文化概念。

       离开家西向,首先到了花木之乡龙泉镇,侄媳妇在这里开办了一家“漂亮新娘”影楼,最近开业。我没有能帮她们做什么事情,到这里看看也是一种支持吧。

v <wbr>小南海散记

       影楼还真的是一座二层小楼,上下四大间,还有一个不小的院子。开业这两天正逢儿童节,业务还挺忙。祝愿他们兴旺发达。 

恶有山,善应水——善应镇名的缘起

 

v <wbr>小南海散记

v <wbr>小南海散记
 
 

       我们在那里稍停就向善应镇的小南海风景区驶去。大概又走了八九公里,善应镇到了。今天是假日,人车特别多,踟蹰不前,甚至找不出一个词来形容目前这种处境。走不动时人们的心情就自然容易上火、着急。我便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

       小南海,位于安阳城西南25公里的善应镇,处于四周群山环抱中,山上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山下百泉争涌,河流仟陌纵横;碧波上舟船似梭,自由驰骋,犹如小小的海洋。小南海便因此得名。一处好景致,尤其是有山有水,就有文化,小南海就是这样一处文化蕴积深厚的地方。

       小南海附近的山有九龙山、络茄山,水有玉泉和络丝潭,山环水绕,山水相依。“巍巍太行凌青苍,峰峦叠嶂碧云荡。峻岭纡岗凝翠微,南海泉酿醉夕阳。平岗回合尽桑麻,百汊清泉两岸花。更得青山作重复,武陵何处觅仙家。”金人元好问情至深处的诗,足以概括小南海秀美的风光。

       据传天神南丁老爷曾经四处云游,一眼就看中了这里山青水秀,碧海波涛,觉得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地方,便决定将这里作为自己长期的休养栖身地。他怕别人占居了这块地方,便抽出宝剑,插到了络丝潭旁边的一块巨石上,以此作为他立身占地的标记。

       南丁老爷刚刚占完地,就见天上一团祥云飘然而至,却原来是南海观世音。南丁老爷便问:“你来干啥?”观世音笑着回答,“我住在这里。”南丁老爷一听,非常着急,自己好不容易找到个好地方,怎能让她强占了去,急忙说:“我已经占下这里。”观世音菩萨笑着说:“我比你先。我早已经把绣花鞋放在络丝潭旁的石头上了。”南丁老爷心想,我插宝剑时没见有鞋啊。于是,两人一起来到巨石旁求证,果然,南丁老爷的剑正好插在绣花鞋上,铁证如山,南丁老爷只得拔出宝剑悻悻离开,到南方寻他的风水宝地,南海观世音从此就长住在这里。

       为考验这里的人心,观音菩萨扮作一个老妪,到村里要饭吃,村里人见老人可怜,纷纷拿出吃食招待,还帮她在络丝潭旁的巨石上安置了一个住所。据传这就是后来的南海观音庙。为报答当地人的善良之举,观世音菩萨将络丝潭中栽了许多海带,让生活在山中的百姓也能尝到海味。观世音菩萨知道这附近有个玉泉,水很好,她决定把玉泉水引到络丝潭来,让这里的百姓喝上更甘甜的泉水。在去玉泉的路上,遇到了劫匪,非要让观世音留下买路钱。观世音告诉他们“我一个穷老婆子没钱”,他们就轰抢老人的衣服。见这伙人如此蛮横,观世音大怒,腾空而起,说道:“恶有山,善应水,不叫玉泉地上走,穿越地下到潭边。”话音未落,玉泉水在地上就不见了,穿地而过到了络丝潭。而劫匪抢劫的地方,立时就树木禾苗干枯、有山无水。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叫“恶有”,而络丝潭附近因村人行善,就叫“善应”。那些拦路抢劫的人也知道自己错了,再加上“恶有”这个名字太难听,随后就改了别的名,而善应是叫人学好向善的,自然就留了下来,一代代承传至今,或许会到永远,这就是善应的来历。

       车实在是寸步难行了,严重塞车。可是竟然没有一个警察或者协警在指挥交通。警察没有,镇政府的人哪里去了?

       我们只好把车停在路边,沿着坑坑洼洼的河边小路向景区走去。

 

鸭蛋、河虾、南海鱼——一个也不能少

 v <wbr>小南海散记

v <wbr>小南海散记

v <wbr>小南海散记

v <wbr>小南海散记

       这里是洹河上游的一部分。小镇就在河的两边,这段河也叫善应河,西南头连着小南海水库,东北头连着彰武水库。河水清澈见地,河道里的泉眼很多,泛着晶莹透亮的珍珠般的水珠。

       这几年没有来了,只见河道两边密密麻麻地尽是店铺、酒家。我们坐一只小舟渡到河的对岸,在一家酒店的大棚里找了一个位置,吃午饭吧,因为时间已经是下午1:30分了。

       在这个地方吃饭有三样东西必须要吃:鸭蛋、河虾、南海鱼。这些都是本地特产,绿色食品,营养丰富。所以这三样都点了。孩子给要了啤酒,我感到农村食堂的卫生还大打折扣,不如喝点白酒消消毒。于是就拿了一瓶“老村长”,在这里喝这个酒正合适。 

 

观音、孔子、道家——三教融会小南海庙

 

v <wbr>小南海散记

 v <wbr>小南海散记

v <wbr>小南海散记

v <wbr>小南海散记

v <wbr>小南海散记

v <wbr>小南海散记

       吃过午饭,我们沿着善应河岸向西,可是路途越来越来难走,原本宽阔岸边小道突然变得很窄,有的地方仅可容足。窄窄的小道不仅坑洼不平,而且是被人们脚踏日久磨砺得光光的。更何况这里的河岸变得陡峭,下面就是深深的水流。作为七旬老人已经够惊险了,还带着一个三岁的孩子。然而,没有退路,只好硬撑着小心翼翼地、手脚并用地摸着石头蠕动。

       在经过几次有惊无险的挫折之后,山腰绝壁上一座古庙——小南海庙出现在眼前。红砖绿瓦,玲珑雅秀,古色古香的庙宇地掩映在丛林翠柏之中,点缀于山光水色之间。这里便是安阳八景之一——善应松涛。

 v <wbr>小南海散记

v <wbr>小南海散记

v <wbr>小南海散记

v <wbr>小南海散记
v <wbr>小南海散记

v <wbr>小南海散记
 

       小南海南岸有一突出的山峰,状如牛头,山顶有两株古柏,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很是迷人。茂松翠柏,郁郁葱葱,风推松林,犹如波浪阵阵,加之河水波涛之声,松林映波涛,身在此间,犹如身入画卷,连绵起伏的松涛不时传来天籁般的轰鸣,“如谱琴瑟,如吹笙竽,如咽寒泉,如喧飞瀑,令人仰听。”小南海美丽可人的自然风光,自古就是吸引文人骚客来此处采风观光的好地方。元代文学家许有壬就曾经为这里的美景痴迷过:“崖上留题破紫烟,岩前瀹茗挹清泉。烂游三日酒如川,有水有山高士宅。无风无雨小春天,人间真见地行仙。”(《游善应·浣溪沙》)其实何止是许有壬呢?就连云游天上地下、观尽人间美景的观世音菩萨也曾经被这里的美景吸引而流连忘返。

       小南海古庙始建于唐代,走进山门,由西至东依次为灵官殿、佛殿、碧霞祠、圣人阁、道房,一字排开,楼阁雄秀,青砖灰瓦,道房古朴。柏林凝翠,花红卉青,道院清幽。圣人阁平面方形,面阔进深3间,房架由28根木柱承托,檐部斗拱密布,角檐翘挑凌空欲飞,黄绿琉璃瓦盖顶,金碧辉煌,下层有木梯可通上层,阁上供孔子像。碧霞祠面阔3间,上下2层,高10米,悬山顶式,顶盖绿琉璃瓦,沿石梯登上,远天长水尽收眼底。

       这虽然是一座三教融合的古庙,里面不仅敬奉观音,而且还有孔子、王禅(鬼谷子)、庞涓、毛遂、财神等。

       古庙虽然规模很小,但依山临水而建,红墙绿瓦,金碧辉煌,飞檐重楼,精巧玲珑,古朴简约而不失其古风。

        从古庙处凭栏下望,来自小南海水库之水波涛而至,有一座明代古磊桥横亘河上,上下两层桥孔层叠相连三叠桥,一字排开横贯河面,任凭流水汹涌,稳固依然,彰显了古人建桥智慧及技艺精湛。小南海清澈见底,水草丰盛,群鱼游弋,虾蹬泉珠,蟹栖石缝,水蛇穿梭,野鸭潜泳,鳖隐草丛,充满野趣。最为珍奇的是,水中陷匿有极少像海豹一类的海洋动物,建国初期曾被捕捉,证明远古这里曾是海洋,个别动物后来竟适应在淡水中生存。

       正是初夏时节,城市的人们携家带口来这里度假休闲。三叠桥的东侧已建成了水上公园,在这里泛舟,应当是件很惬意的事。桥东边一侧的漫水坪上,有不少游客正挽着裤腿儿,打着赤脚,在水中体验着清凉的感觉,笑意毫无掩饰地在他们的脸上洋溢着。

 

西窟、中窟、东窟——北齐石窟艺术的珍品

  v <wbr>小南海散记

v <wbr>小南海散记

v <wbr>小南海散记

v <wbr>小南海散记

 

       我们走出小南海庙,踏过三叠桥,来到河的北岸。只见茂盛的松柏把原本光光的山头戴上了一顶厚厚的“绿帽子”。上世纪八十年代,市政府号召绿化善应,重现“善应松涛”。我们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在这座山上都划分了绿化区,连续几年在这里植树。这片绿海中肯定就有我们当年用汗水浇灌的松柏……

       如果说自然风光是大自然的恩赐,那么,文物古迹则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文化财富。小南海不仅自然风光迷人,而且文物古迹众多,文化底蕴丰厚。仅国家级、省级和县级重点保护文物就有多处。这里有灵山寺小南海北齐石窟一处,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小南海原始人洞穴遗址和楼上瓷窟遗址为省级保护文物……

       北齐石窟就在三磊桥北头西侧200来米的地方。过去在路边孤苦伶仃备受零落,来往车辆荡起的尘土把它搞得土头灰脸。这些年也许是引起政府重视,也许是现在有钱了,也许是旅游开发的影响,这座石窟被圈了起来,一把门锁把旅人挡在门外。其实,这个石窟对于非专业的游客来说可能索然无味。但对于专业人士却大相径庭。

       人们之所以习惯称之为灵山寺小南海石窟,是因为过去这里曾经有个香火很旺的寺院,如今寺毁窟存。

       西窟进深1.76米,面阔1.36米,高1.76米,平面呈方形,面积为2.4平方米。正中雕释迦牟尼佛一尊,结跏跌坐于长方形台座上,左右为胁侍菩萨二像,两侧壁各镌刻菩萨三立像,门作拱券状,门楣上雕有滚龙两条,中间有一莲花,门两旁各雕刻有护法神王一尊,组成火焰拱门。

       中窟进深1.34米,面阔1.19米,高1.78米,平面呈方形,面积约1.6平方米。是三窟中雕刻最为精湛,内容最为丰富的一窟。正中雕释迦佛一尊,火焰背光,内浅刻腾空飞舞的飞天6个,左右刻二胁菩萨,两侧壁各镌侍立菩萨3尊,其间各浅刻小型菩萨3尊,手拿莲枝。东壁上部有浮雕弥勒说法图案,西壁有浮雕莲枝菩提树图案,座台上刻有三个伎乐人。全窟萦壁遍布拜佛积德、敬佛造像的题刻。门亦作拱状,有门槛。门额饰形象生动的二青龙,间有火焰宝珠,下为两只金翅鸟。门洞两旁对称浮雕护法神王立像,威武雄壮。门额上方及右侧有削平大片岩石,镌《方法师镂石板经记》云:“大齐天保元年,灵山寺僧方法师、故云阳公子林等,率诸邑人刊此岩窟,仿像真容。至六年中,国师大德稠禅师重茔修成,相好斯备,方欲刊记金言,光流末季,但运感将移,暨乾明元年岁次庚辰,于云门帝寺奄从迁化,众等仰惟先师,依准观法,遂镂石板经,传之不朽。”后接着刻《华严经偈赞》和《涅盘经·圣行品》。这些经文篆刻,为标准的北齐隶书体,苍劲浑重,委婉秀丽,书法价值极高。

       东窟毁坏较重,其进深和面阔均为1.29米,高1.67米,平面呈正方形,面积为1.66平方米。正面中间雕琢释迦佛1尊,左右刻二胁侍菩萨,两侧壁各雕3尊菩萨。其间弥刻大小佛像23尊,无统一布局,不像是一次刻成的。

       这里原是宏伟的灵山寺,可能有较大规模的石窟造像群,现仅余三座石窟,从形体结构,风格题材来看,与河北省峰峰响堂山石窟,遥相呼应,相辅相成,是北齐时期石窟艺术的珍品。

 

道光、康熙、现今——四通碑刻见证治水历史

        在北山坡上还有四通碑刻正对善应河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引起了我的好奇。虽然没有步道,我毅然“披荆斩棘”登临寻觅。亦有收获:

 
v <wbr>小南海散记

v <wbr>小南海散记

  

       最东面的是一座四棱方碑。

       正面刻有:小南海泉治理纪念碑,1987年10月由安阳市人民政府所立。

碑阴是“重浚小南海泉碑记”,记叙了安阳市人民政府疏浚小南海泉的功绩。

       由安阳市已故书法家刘顺(时任安阳博物馆馆员)撰文,安阳市已故书法家范县人朱长河(时任安阳市群艺馆馆员)书丹。

v <wbr>小南海散记

       第二通碑是康熙五十年岁次辛卯夏四月重修南海石桥的一通记事碑,碑文的第一句为,“南海也邺之名山水也,其地有:至圣阁居大士阁右….”列举了此地的文物古迹。

v <wbr>小南海散记

       第三通碑是由安阳县正堂加五级某官员所立,是一座“优免差徭碑”。碑文大意记录了因当地民众修桥、浚河而十次被免除徭役的记事。立于大清道光十七年一月初九,由安阳儒学生员王天柱作序。

v <wbr>小南海散记

       最西面的那通碑立于道光四年岁次甲申某月初一癸巳吉日。是一座修过河石阶的记事碑。

v <wbr>小南海散记
      

     这四通碑展示了安阳人民从道光四年(1824年 )至1987年163年治理小南海泉的历史。

       可能是1987年将它们放置一起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