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国故地 六朝古都 之一  走进邺城博物馆

(2013-09-05 22:26:10)
标签:

文化采风

分类: 历史文化

三国故地  六朝古都

三国故地 <wbr>六朝古都 <wbr>之一 <wbr> <wbr>走进邺城博物馆

三国故地 <wbr>六朝古都 <wbr>之一 <wbr> <wbr>走进邺城博物馆

三国故地 <wbr>六朝古都 <wbr>之一 <wbr> <wbr>走进邺城博物馆

    安阳举办周易与现代化国际讨论会今年已经是第24个年头了,客人们在会议期间参观了市区的殷墟博物院、文字博物馆、易园,汤阴的羑里城、岳飞庙,安阳县的万佛沟、长春寺、马氏庄园、曹操高陵,以致内黄县的二帝陵、林州市的洪谷寺,再看什么?于是想到了河北省的邺城遗址、古三台。这一打算得到河北省临漳县的热烈欢迎。

河北临漳历史悠久,古时称“邺”,始于为黄帝后裔颛顼帝孙女女修的儿子大业的封地。春秋时期,齐桓公始筑邺城。东汉末年,曹操击败袁绍,占据邺城,营建邺都,修建了以拒攻防变、赋诗饮宴为目的的“三台”——铜雀台、金凤台、冰井台。自此,邺城先后成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居黄河流域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中心长达4个世纪之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曹魏所建的邺北城开创了“中轴对称,分区布局”的先河,是现在全国唯一一处未被现代化大都市压住的遗址。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为领袖的邺下文人集团,开创繁荣了“建安文学”,留下了“建安风骨”这一宝贵精神财富。名列2002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皇家佛寺塔基”印证了邺城佛教文化的兴盛及其中心地位,2012年1月份一次性出土2895件(块)佛造像的北吴庄佛教造像埋藏坑考古发现,创出了全国佛造像出土之最。西门豹投巫治邺、鬼谷子授徒、项羽破釜沉舟、曹操唯才是举、蔡文姬归汉、铜雀春深锁二乔等历史故事都出自邺城,赋予了临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邺城因此享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以及“东方佛都”之美誉,同时也是西门豹投巫之地、鬼谷子诞生之地、都城建设规划肇始之地、建安文学发祥之地。邺城遗址于1988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列入全国36处大遗址之一,2011年入选中国十大最具文化创意旅游目的地,是河北唯一入选地。

    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临漳县按照“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相结合,注重长远与近期目标相结合,有形资源与文化内涵相结合”的思路,规划先行,分步实施,持续加大邺城文化保护与开发力度。2011年明确了“文化”作为全县四项重点工作的战略地位,成立了临漳县文化建设指挥部,又把2012年确定为“文化建设成效年”,抢抓中央、省、市重视文化的良好机遇,以弘扬邺城文化为依托,大力实施“文化强县、文化惠民、文化塑魂”三大工程,打造全国文化名城、实现邺都文化复兴。

    为实现遗址保护和旅游开发双赢,临漳县制定了《邺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为河北省第二部、邯郸第一部大遗址保护规划。依据《邺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该县谋划并开始实施总投资65亿元的邺北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总体布局为“一轴五区”:“一轴”为邺文化走廊(中心文化景观大道);“五区”为入口服务区、遗址保护展示区、生态农业观光采摘区、文化创意体验区和民俗文化体验区,预计可实现200余家宾馆、饭店、休闲娱乐等服务行业的企业投资入驻,安排就业岗位6.6万人,年接待游客可突破2000万人(次),年可实现收入25亿元,带动当地餐饮、物流、交通、商贸等行业年增收30亿元,致力打造国内外知名的遗址考古和生态型休闲旅游目的地。

    九月一日下午,7辆大巴拉着与会人员离开中原宾馆上了京港澳高速向北行二十余公里下道向西便进入“邺北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作为邺北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篇之作,该县于2008年作出建设邺城博物馆的决定,博物馆址选定在邺城遗址保护范围以外、邺北城中轴线的北延长线上,距离邺北城的北城墙基址约380米处,主要用于收藏和展示邺城出土文物,弘扬邺城历史文化,承担邺城历史研究和传播任务,兼作邺城考古工作站。

    2009年3月,经对比多家公司的博物馆外形设计方案,最终选定北京古代建筑研究所的设计方案。2009年7月30日,邺城博物馆主体工程施工招标结束,北京房修二古代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标。2009年8月11日上午,邺城博物馆奠基兴建。2011年1月,博物馆主体建设完工。同期,陈布展、园林景观工程进场开始施工。2012年8月16日,邺城博物馆试开馆试运行。我们参观的首站就是邺城博物馆。

 

走进邺城博物馆

——有六代繁华,三国锦绣

三国故地 <wbr>六朝古都 <wbr>之一 <wbr> <wbr>走进邺城博物馆

三国故地 <wbr>六朝古都 <wbr>之一 <wbr> <wbr>走进邺城博物馆

   作为安阳人(亦称邺下人)每次踏上临漳邺城这块热土,脑海里总禁不住萦绕起毛阿敏那充满沧桑感的歌声:“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邺城自三国时期曹操称霸北方开始,先后成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个朝代的都城,位居中国北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四个世纪之久。在那片土地上演绎了西门豹投巫治邺、文姬归汉、曹冲称象、建安七子等诸多传奇故事。汽车在新修建的水泥道上辗转前进,穿过一个个斑驳错乱的村庄,掠过一片片葱茏的秋野,在一个新建的古城前停下。这里就是总投资1亿多元的临漳县邺城博物馆。邺城博物馆采用汉代建筑风格,占地65亩,建筑面积5228平方米。

    博物馆大门挂着两块牌子,一块写“邺城博物馆”,另一块写“邺城珍宝馆”。

博物馆大门外是标志性建筑“人面瓦当”照壁墙。它是仿造邺城遗址出土的前燕时期半人面瓦饰件以约1∶50比例放大建成。照壁墙上用篆体镌刻“史越千秋文承一脉,馆藏万象霞接三台。”

三国故地 <wbr>六朝古都 <wbr>之一 <wbr> <wbr>走进邺城博物馆

三国故地 <wbr>六朝古都 <wbr>之一 <wbr> <wbr>走进邺城博物馆

三国故地 <wbr>六朝古都 <wbr>之一 <wbr> <wbr>走进邺城博物馆

    进入大院,广场两侧建有六面黄沙岩浮雕墙,分别雕刻着曹魏都邺、石虎阅兵(后赵)、冉闵都邺(冉魏)、慕容三杰(中原霸主石虎欲南下攻晋,遣使向鲜卑诸酋通和,只有慕容魁专事正统天子,断然拒绝。石虎便唆使宇文部酋长乞得归,再攻慕容魁。慕容魁再命三子进军宇文氏,连败乞得归,夺得许多部民和大量牲畜。乞得归穷途失势,为别部酋长逸豆归驱逐,窜死荒郊。逸豆归继为宇文部长,收复故土,无心争胜,向慕容氏请求结盟,慕容皝兄弟方才凯旋回师,至此慕容三杰之名威震辽东。)、东魏高欢、北齐高洋等与邺城有关的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三国故地 <wbr>六朝古都 <wbr>之一 <wbr> <wbr>走进邺城博物馆


    两侧还建有高约11米的两座仿汉阙和六根成语景观柱,表现的内容为“窃符救赵”、“曹冲称象”、“下笔成章”(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发言可咏,下笔成篇。”)“文姬归汉”等成语故事。

三国故地 <wbr>六朝古都 <wbr>之一 <wbr> <wbr>走进邺城博物馆

三国故地 <wbr>六朝古都 <wbr>之一 <wbr> <wbr>走进邺城博物馆

    博物馆主楼仿造邺南城的正南门朱明门而建,东西长65米,南北宽50米,面积约为邺北城的千分之一。整个博物馆由城楼、城门和城墙共同组成。

    三城门分别挂有三幅楹联。

    中城门:

    一馆纳沧桑,有六代繁华,三国锦绣;千年昭霸业,看邺城梦远,漳水春深。

                                            ——湖北省嘉鱼县殷德盛 撰

三国故地 <wbr>六朝古都 <wbr>之一 <wbr> <wbr>走进邺城博物馆 三国故地 <wbr>六朝古都 <wbr>之一 <wbr> <wbr>走进邺城博物馆



    左城门:

    操渴求贤,琰欣归汉,邺城春驻金鸾殿;植方作赋,粲更吟诗,漳水波摇铜雀台。

                                           ——福建省厦门市曾清严 撰

三国故地 <wbr>六朝古都 <wbr>之一 <wbr> <wbr>走进邺城博物馆 三国故地 <wbr>六朝古都 <wbr>之一 <wbr> <wbr>走进邺城博物馆

    右城门:

    慷慨沉雄,一馆烟云追汉魏;精深博大,六朝风物灿辰星。

                                          ——河北省滦县张志强 撰

三国故地 <wbr>六朝古都 <wbr>之一 <wbr> <wbr>走进邺城博物馆  三国故地 <wbr>六朝古都 <wbr>之一 <wbr> <wbr>走进邺城博物馆

    走进邺城博物馆,一个大沙盘引来众多好奇的目光。原来这是文物专家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和邺城考古队近30年的考古勘探成果,首次成功制作出的邺城内廓城全貌和部分外廓城貌。

    城市规划和建设,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智慧和理念。

三国故地 <wbr>六朝古都 <wbr>之一 <wbr> <wbr>走进邺城博物馆

三国故地 <wbr>六朝古都 <wbr>之一 <wbr> <wbr>走进邺城博物馆

三国故地 <wbr>六朝古都 <wbr>之一 <wbr> <wbr>走进邺城博物馆

三国故地 <wbr>六朝古都 <wbr>之一 <wbr> <wbr>走进邺城博物馆

    在邺城近400年的历史上,曾有过三次大规模的城市营建活动,先后为曹魏时期,后赵石虎时期和东魏、北齐时期。特别是曹魏时期营建的全新模式的邺都,开创了古代城市建设中“中轴对称,分区明显,棋盘式格局”城市建筑风格的先河,其建筑特色对中外城市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明清时期北京城的建设格局也有邺城的影子。

邺城最早始建于春秋时期,是齐桓公为军事防御而建。后经过邺县令西门豹和史起的先后治理,邺城成为北方有名的城市。

三国故地 <wbr>六朝古都 <wbr>之一 <wbr> <wbr>走进邺城博物馆

三国故地 <wbr>六朝古都 <wbr>之一 <wbr> <wbr>走进邺城博物馆

三国故地 <wbr>六朝古都 <wbr>之一 <wbr> <wbr>走进邺城博物馆

三国故地 <wbr>六朝古都 <wbr>之一 <wbr> <wbr>走进邺城博物馆

三国故地 <wbr>六朝古都 <wbr>之一 <wbr> <wbr>走进邺城博物馆

三国故地 <wbr>六朝古都 <wbr>之一 <wbr> <wbr>走进邺城博物馆

三国故地 <wbr>六朝古都 <wbr>之一 <wbr> <wbr>走进邺城博物馆

     大规模建城是从邺城成为曹魏都城以后。曹魏时期,曹操以邺城为“王业之根基”,从山西上党采石伐木,征调民工,大规模营建邺城。曹魏邺城将宫殿区集中于都城北半部的中央,闾里居住区按功能分开。其中修建了以拒攻防变、赋诗饮宴为目的的“三台”——铜雀台、金凤台、冰井台。城内以东西大道为界,分为南北两区,北半区中部有宫城,西部为铜爵园,南半部有里坊区,这就是邺北城或曹魏邺城。在邺城城外,曹操还修筑了几个大型园囿。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与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在铜雀台和这些园囿中,吟诗抒怀,开创文学新风,形成邺下文人集团。他们的诗作,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的“建安风骨”,被后人尊为典范。

    再次建城是在公元335年,石虎迁都邺城,在曹魏邺城的基础上开始大兴土木。据史料记载,石虎执政期间,在邺城共修筑大型宫殿9座,台观40余所,小型殿堂无数。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饰表以砖,百步一楼,凡诸宫殿门台隅雉,皆加观榭,层薨反宇,飞檐拂云,图以丹青,色以轻素。当其全盛之时,去邺七十里,远望苕亭,巍若仙居。”虽然有些夸张,但表现了当时邺城的盛况。

    第三次建城是在公元534年,高欢拥立东魏孝静帝元善见迁都邺城,从洛阳移来40万户,因安置困难,征集民工7.6万多人,紧靠邺北城营建邺南城,共11座城门,周长约10368米,占地面积总计9.2平方公里。据记载,工程动工时,掘出了一只大神龟,预示吉祥,所以统治者将城垣的平面布局由方形改为龟形。公元550年,东魏被高洋篡位,建立北齐,高洋大肆重修邺城,奢侈程度超过了后赵和曹魏,这就是邺南城。

据邺城考古专家讲,邺南城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龟形城。经考古发现,南北两城紧密相连,成“日”字形,邺南城的北门就是邺北城的南门。

    大象二年(即公元580年)8月,杨坚打败在邺城起兵反抗自己的尉迟迥,攻占邺城后,为了绝后患,“徙其居民南迁四十五里”,下令放火焚烧邺城,使这座六朝古都毁于一旦,再未复兴。

    我国历史上记载邺城的文献资料很少,但有着丰厚历史底蕴的邺城,如一块强力磁石,半个世纪以来,一直紧紧地吸引着众多考古专家们的目光。邺城也不负众望,随着考古发掘的日渐深入,呈现给人们越来越多的具有重大科研和历史价值的新发现,使邺城的历史面貌得以慢慢重现,并日渐趋于完整。

    曹魏邺城(邺北城)历经人为破坏与自然毁坏,古城遗迹几乎全部埋没于地下,现地表仅存铜雀三台局部。考古人员通过普遍勘探结合探沟发掘的方法,逐步确认了曹魏邺城的城墙、城门、道路、主要宫殿等遗迹。曹魏邺城遗址平面大致呈横长方形,东西长2400-2620米,南北宽1700米,规划严谨合理,创立了贯穿全城的中轴线、单一宫城制度、区划规整、功能有别的设计理念,为历代都城沿袭。

    考古人员还逐步确认了东魏北齐邺城(邺南城)城墙、城门、马面、城壕、道路,及宫城与宫殿基址等遗迹。东魏北齐邺城遗址平面呈纵长方形,东西宽2400-2800米,南北长3460米。都城的规划建造,承袭了曹魏邺城的规划思想精髓,以精湛创新的建筑技术,突出了封建帝都的威严礼仪,并兼顾经济文化生活实用之需要。

    自20世纪90年代起,在邺城遗址西部陆续发现清理了一批战国时期小型贵族墓葬,在一定程度反映了战国时期魏国邺城的繁荣。

    勘探发掘确认的铜雀三台遗迹、宫城区大型宫殿基址,都是曹魏邺城独具特色的明证。

    考古发掘出的十六国时期邺城遗迹遗物中,都可以看到为争得中原文化之正统地位,后赵、前燕王朝在建筑技术、装饰风格等方面极尽奢华的表象。邺城成为南北民族融合、多元文化碰撞的舞台。

    2011年,考古专家对埋于漳河故道沙土下的广德门(位于北城垣,南北轴线终点)勘探时,发现了深埋地下的火烧土块和炭块。临漳县文物旅游局长朱金海说,杨坚焚毁邺城,虽说史书确有记载,但多少年来,没发现直接物证。广德门遗址初探出的火烧过的黑色炭块和红色土块,首次为印证邺城焚毁这一史实提供了珍贵的佐证。

展馆共分为六个展厅,分别是“序厅”、“中原要地、富庶粮仓——史前至秦汉时期的邺地”、“魏武雄才、崭新都城——曹魏时期邺城”、“民族融合、文化激荡——十六国时期邺城”、“隋唐文明之前奏——东魏北齐邺城”、“中国北方佛都——六世纪邺城佛教”。

三国故地 <wbr>六朝古都 <wbr>之一 <wbr> <wbr>走进邺城博物馆

三国故地 <wbr>六朝古都 <wbr>之一 <wbr> <wbr>走进邺城博物馆

三国故地 <wbr>六朝古都 <wbr>之一 <wbr> <wbr>走进邺城博物馆

三国故地 <wbr>六朝古都 <wbr>之一 <wbr> <wbr>走进邺城博物馆

三国故地 <wbr>六朝古都 <wbr>之一 <wbr> <wbr>走进邺城博物馆

三国故地 <wbr>六朝古都 <wbr>之一 <wbr> <wbr>走进邺城博物馆

三国故地 <wbr>六朝古都 <wbr>之一 <wbr> <wbr>走进邺城博物馆

三国故地 <wbr>六朝古都 <wbr>之一 <wbr> <wbr>走进邺城博物馆

三国故地 <wbr>六朝古都 <wbr>之一 <wbr> <wbr>走进邺城博物馆

三国故地 <wbr>六朝古都 <wbr>之一 <wbr> <wbr>走进邺城博物馆


三国故地 <wbr>六朝古都 <wbr>之一 <wbr> <wbr>走进邺城博物馆

三国故地 <wbr>六朝古都 <wbr>之一 <wbr> <wbr>走进邺城博物馆

三国故地 <wbr>六朝古都 <wbr>之一 <wbr> <wbr>走进邺城博物馆

    据工作人员介绍,博物馆建筑面积5228平方米,开馆初期展出不同时期的陶器、铜器、铁器、瓷器等各类文物300件(组),其中曹魏时期青石螭首、北吴庄出土佛造像等珍品都是首次公开亮相。威武霸气的青石螭首出土于铜雀台,这种造型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砖瓦是各类建筑物的主要原材料,记者在邺城博物馆曹魏展厅内,看到一块两三米长,半米多宽的大“石板”,除表面雕刻有大量凹凸不平的花纹外,中间居然是空心。据考古专家介绍,这块造型独特的“石板”是陶制品,又称“琴砖”,系曹魏时期铺地用的砖,当人在上面走路的时候会发出悦耳的声音,上面的花纹主要起到防滑作用。

    目前,由于空心砖质轻、消耗原材少等优势,已经成为国家建筑部门首先推荐的产品。没想到早在1800多年前,古人就已拥有这项“专利”。

邺城于十六国后赵时期兴起佛教,并得到较快发展。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邺城遗址内屡有佛教造像出土。2012年1月考古队在临漳县习文乡北吴庄附近,邺城南外廓城区内,抢救发掘出一处佛造像埋葬坑遗迹,出土佛造像2895件(块),而且佛造像工艺精湛,造型精美,类型多样,题材丰富。是至今为止全国出土最多的佛造像埋藏坑。

三国故地 <wbr>六朝古都 <wbr>之一 <wbr> <wbr>走进邺城博物馆

三国故地 <wbr>六朝古都 <wbr>之一 <wbr> <wbr>走进邺城博物馆

三国故地 <wbr>六朝古都 <wbr>之一 <wbr> <wbr>走进邺城博物馆

三国故地 <wbr>六朝古都 <wbr>之一 <wbr> <wbr>走进邺城博物馆

三国故地 <wbr>六朝古都 <wbr>之一 <wbr> <wbr>走进邺城博物馆
 

    据考古专家说: “一次性出土这么多的佛造像,充分印证邺城在北朝晚期是中原地区佛教文化传播中心。而且这批佛造像,时代跨越北魏、东魏、北齐和唐代,各时期纪年明确,时代前后衔接,为研究北朝晚期至隋唐时期邺城地区佛教造像的类型和题材提供了可靠的标本。”

    作为邺北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开篇之作,博物馆融古典美与时代气息于一身,功能完善,文物精美,是临漳博物馆建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附带说一下:该馆对曹操墓就在安阳安丰乡西高陵仍存有疑问,认为:曹操墓的精确定位还有待新的发现和研究。

三国故地 <wbr>六朝古都 <wbr>之一 <wbr> <wbr>走进邺城博物馆



三国故地 <wbr>六朝古都 <wbr>之一 <wbr> <wbr>走进邺城博物馆

 

三国故地 <wbr>六朝古都 <wbr>之一 <wbr> <wbr>走进邺城博物馆


三国故地 <wbr>六朝古都 <wbr>之一 <wbr> <wbr>走进邺城博物馆

三国故地 <wbr>六朝古都 <wbr>之一 <wbr> <wbr>走进邺城博物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