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五当召的停车场下车。
五当召原名叫巴达嘎尔庙,蒙语“五当”是“柳树”的意思,而“召”即为“庙”的意。
五当召建于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年—1722),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重修,赐名广觉寺。
五当召依山而建,站在五当召广场,可以看到五当召是层层叠叠,整个建筑雄浑而大气。
根据介绍,包括苏古沁独宫、洞阔尔独宫、当圪希独宫、却衣林独宫、阿会独宫、日木伦独宫、甘珠尔府、章嘉府、苏波尔盖陵,还有一座座喇嘛居住的僧舍,如今全部房舍有二千五百多间,占地300多亩。
五当召属于标准的藏式建筑,也许是修缮不久,与青海的塔尔寺比起来墙面更白,方整的窗洞立体感更强,呈四方形的屋顶菱角更锐。
为避免“走马观花”,我们特请了一位五当召的讲解员。请到的讲解员年纪很轻,小伙子穿上蒙古服看上去很帅气,开始讲解时小伙子还细致认真,后来看我们走得慢,还拍照,为缩短时间,于是进殿简单说两句话就完事,也不管你们是听到了还是没听到,最后走时连招呼都不打就自己下山了。也许对他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可作为一个寺庙讲解员也“争分夺秒”,不说有损消费者利益,也有悖寺庙弘扬佛法,传经送道的职业操守。
快速讲解的结果是让我们也很快完成了对五当召的走马观花,让我回来后不得不继续做功课,以补上对五当召的认识。
造访五当召,整体感觉五当召外面被修缮得很新,里面的沧桑感还是浓重。
时下的五当召有经堂六座,三座活佛邸和一幢安放历世活佛舍利塔的灵堂。苏古沁独宫是五当召内最大的建筑物,一楼经堂有八十根柱子,柱子上用绒地毯包住,四面墙壁是彩绘的释迦牟尼佛像和护法神像。
由于内部不能拍照,我拍下了堂外廊上相似的彩绘壁画和与内部相似的顶部装饰。
在却依拉殿,供奉着五当召最大的铜制弥勒佛,高达十米。弥勒佛是藏传佛教的未来佛。
由于五当召所有殿堂都不可以拍照,于是让我拍下了这门口把门的喇嘛,他从我们进去到出来一直在打手机。
洞阔尔独宫是讲授天文、地理的场所,门楣上我们看到悬挂着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写的“广觉寺”匾额,这块匾的真品是由乾隆皇帝所书,放在殿内,属于五当召的镇殿之宝。
五当召的这些殿内虽然有塑像,壁画,唐卡,释迦牟尼铜像,黄教始祖宗喀巴铜像,护法金刚像,白度母和绿度母塑像等,但五当召整体感觉殿堂内的管理比较混乱,杂物在佛堂间里随便放。
五当召是内蒙古地区著名的佛学圣地,到19世纪末期已有僧侣上千人。可如今尽管可以看到殿内的各色幡幔,喇嘛诵经的木榻,可已经看不到喇嘛诵经的场面。
各殿虽然供奉着各种佛像,唐卡,曼陀罗坛城,壁画等虽然都十分珍贵,然除殿堂门口有喇嘛把手,监督着游人不许照相外,没见到其它喇嘛的身影,也许他们都置身在僧舍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