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参观“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

(2011-11-07 13:25:05)
标签:

见闻

旅游

十三届艺术节

毕加索画展

毕加索博物馆

游人新华

毕加索大展

分类: 随笔

 

参观“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
  毕加索是艺术天才,画家,雕塑家,立体派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代表……,可说实话,观赏毕加索的艺术绘画不像欣赏法国风景画展那样清新,自然,富有诗意,有的作品看时确实有点让人“匪夷所思”,让人既便站在画作前呆半天也有点搞不明白。

  记得2009年我去西班牙,特意到巴塞罗那的毕加索美术博物馆去参观,该说毕加索早期的作品相对比较“纪实”,尽管博物馆内所有的作品介绍用的都是西文和英文但就作品本身还是能看明白,可当毕加索进入到了他的“蓝色时期”,作品基调变了,但还可以看出个大概,等到他的作品进入到了“玫瑰时代”,因为那时他境况有所变化,作品的色彩也有了改变。当看到了“黑人”的出现,知道了那时他受到了来自“非洲作品”的影响。但当他进入到了“立体”和“印象”阶段,那种用几何图形加之变形的画作确实是让人看不懂了。

 

参观“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

         巴塞罗那毕加索博物馆外的弄堂,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钱来参观的人

  

  或许不知道,不了解毕加索,看他的作品真的很累,有时会觉得在读“天书”,特别是那些把本来眼睛在上,鼻子在中间,嘴巴在下面的人脸全都做了个大切换,看着画作,还真难以拼凑出一个正常人的脸,于是同去毕加索博物馆的同伴中有人便说:什么毕加索呀,画的都是些啥东西呀……!

 

参观“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

      西班牙毕加索博物馆建筑

   呵呵,当艺术来自太自我的创造,已经由“纪实”变成了夸张,变异……,一切就变得可知而又不可知了,只是不管是搞怪也好,变异也好,毕加索才华横溢,一生创作了三万多件作品,特别是那些个有油画,素描,版画,包括雕塑等,都成为了价值连城的精品,毕加索也因此成了世界上唯一在活着的时候看到自己作品被收进卢浮宫的第一人,不得不让人叹服。

 

参观“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

         西班牙毕加索博物馆出口处的小咖啡馆

 

  在巴塞罗那的毕加索博物馆很小,是坐落在很小的一条弄堂内,并且展馆的房间也很小,里面的灯光也很暗,还不许拍照。我们进去参观,可见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是一拨接着一拨,一张画作前可以有好多的人头叠加在一起看。我们看不懂作品的介绍,对许多无法理解的作品也只能是“一头的雾水”。我们同去中人有比较了解艺术市场的说,巴塞罗那的毕加索博物馆内许多著名的画作都没在里面。

  是不是这和因为毕加索后来长期居住在法国有关呢,我当时在想。

 

参观“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

 

   这次来上海的“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里的62幅作品都来自法国国立毕加索博物馆的收藏,我想2009年花那么多的钱到西班牙去拜访“毕加索”,现如今“毕加索”来上海了,怎么能不去看呢,再说这次大展展出的作品来自法国,一定是我在巴塞罗那没看到过的作品,并且既便看不懂,至少作品的介绍是中文,可以看懂啊……。

   

参观“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

 

  “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在上海世博园的中国馆内,自从上海世博会闭幕后我就再没去过世博园。那天当我乘坐地铁八号线再次来到世博园,又一次看到那红彤彤的中国馆,感觉世博的“味道”又来了。不过当我在中国馆看到这样的牌子,我意识到,呵呵,“世博”已进入到“新时期”。

 

 

参观“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

 

  “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门票根据不同时间,价格从80-100元。可当我从地铁八号线到耀华路下,刚到出口,就有不少黄牛拥上前,”票子要吗……?”我想“大展”大概很“热”吧,可当来到展馆门前才发现,其实售票窗口没人排队。

 

  参观“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

 

  我进入展馆,我发现展馆内人真的很少,进入大厅,我看到左边有很大一面墙上展示着“毕加索年表”。确实,如果要参观毕加索的画展,了解毕加索的生平和各时期的“动态”很重要。

 

参观“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

 

 

  只可惜“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内也不许拍照,并且参观的人被看管得很严,上面照片是我在进去大厅拍摄的,后来就再没机会了。

  

参观“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

 

   这次大展里有62幅真迹画作和雕塑,是毕加索少年到晚年八个时期的代表经典作品,还有50幅毕加索的生活照片

   其实如果看画展不许拍照,时间长了画作会在脑海中慢慢淡去的,好在展馆内不能拍照,但参观结束,在“毕加索纪念品”的卖品部里,卖的纪念品上印有馆内展出的毕加索的代表作,于是我只好借着纪念品来“参观”和回味大展了。

   在我结束整个画展的参观,我觉得里面的画作确实比我在巴塞罗那毕加索博物馆内看到的要“精彩”得多,并且既便有些作品看不懂,至少文字解释能帮助我。

   上面这幅“坐红色扶手的女人”是大展里我最喜欢的一幅作品,因为它被做成了本子的封面,让我在卖品部里拍到了它。

   这是一幅毕加索超立体主义的抽象画作,作品有变形,夸张,还有扭曲……,他把人的头,四肢,包括手和关节等都变得十分的怪异,不过尽管怪异,但整个画面还是十分有趣,那大胆的创意和构思,特别是画作的色彩我很喜欢

 

 

参观“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

 

    这作品叫“坐着的女孩”,也是被做成了小本子的封面被我拍了下来的。

   这幅画是在毕加索进入老年时画的,在画展的介绍上说,这幅画上的女孩代表着毕加索当时内心拥有的童真。这幅画上的女孩带着帽子,尽管五官没有变形,但身体和手的位置还是不成比列的。

    我想这些变形的画作因为出自毕加索之手,如果是出自一个无名小卒,这种“怪异”是否会被认可并受到追捧呢。时下有不少艺术作品也在加入“变异”的行列,追求那种“丑”与“怪”的“和谐”,是否他们在追随或是仿造毕加索还是什么,我不知,只是抽象思维,超现实,该是一种发散式的思维与想像,他们可以在不同于正常人的眼睛里去寻找正常和超然……。

 

参观“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

 

  我没有办法在展内得到任何的照片,在我借着卖品部的纪念品“复制”着毕加索的画作来写文章,觉得有点别扭。

  1900年到1903年是毕加索的“蓝色时期”,那时因为毕加索一直来往于西班牙和巴黎之间,并且生活很窘迫,那时他心情很不好,也十分的忧郁,所以他那时的画作基本上用的是蓝色,而画的作品也大多是乞丐,瘦弱的小孩啦等悲情人物。

    1906年后毕加索经济好转起来,也有了自己喜欢的人,于是他的画作也由冷色调变成了玫瑰红。玫瑰红本就代表了一种快乐,浪漫,于是那时期他的作品画的大多是女人,有少女,还有裸女等

   通过卖品部里的纪念品,也就是上面照片上墙上挂着的那些个丝巾,可以看到毕加索“蓝色时期”和“玫瑰时期”的作品。

  

参观“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

 

    1906年毕加索受非洲面具影响,又称毕加索的“非洲时期”,那时毕加索画的作品人物相对深沉。如上面这幅“男子的头像”,人头变形,肤色很“黑”,画面相对深沉。因为这幅画作被做成了本子的封面,也被我“留”了下来。

 

参观“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

 

    

    1910年后,毕加索进入到了他的“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像那些个用几何图形,多边,可谓多变,并且还采用不同的材质开始作画

  像上面这幅“有胡子的男人”我怎么也看不明白,一块块的颜色,各种几何图形的组合,创作出了一个有“胡子的男人”。或许这就是艺术大师的灵感,那种自我意识“放飞”的产物……!

   “有胡子的男人”被做成了文件夹,被我拍下来了。

 

参观“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

 毕加索大展纪念品

    

   感觉今天写这篇博文很累,全靠纪念品来述说。

  毕加索的立体,印象,综合,超自然,超现实主义……,让我在展馆内边看变读画作的解释。

  1914年后毕加索在意大利时为俄罗斯芭蕾舞剧《游行》设计背景和服装,还与芭蕾舞演员科赫洛娃结了婚。大展内有几幅毕加索为舞剧设计的服装,感觉很像我在意大利看到的米开朗基罗设计的服装作品,是那种条子的,有古典味道的服装,我很喜欢,只可惜纪念品里没有这样画作的纪念品。

 

 

参观“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

          巴塞罗那毕加索博物馆外廊

 

  1921年以后,毕加索的大部分作品都属于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或许毕加索这种不断追求“自我”,又不断改变自己作品的风格,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褒贬,但不管这种褒还是贬,毕竟毕加索还是在自己的创作中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毕加索1973年逝于法国,享年92岁。在毕加索去世后,他的作品被列入世界最高拍品的前10位,据说这次来中国的62件毕加索绘画和雕塑价值达到了6亿多欧元。

  借着第十三届上海国际艺术节,“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也成了中国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毕加索作品展,尽管没有机会拍照,然能目睹大师的经典之作,也可算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了。 

 

 

 

我的西班牙葡萄牙荷兰之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