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士馆夜景
上海世博园就我看来最好看的是C区,因为C区属于欧洲板块,集聚了德国,法国,西班牙,波兰英国,荷兰等欧洲许多国家的展馆,那些最现代,最有艺术,最值得阅读的建筑大都在c区。
5月9日,我们看完东方歌舞团的表演,然后选择坐世博专车去c区。感觉许多人到世博不懂得利用世博提供的便利,其实世博园内的专线车特别好,人少,不要钱,还方便。我们在世博文化中心上车,直达后滩,下车就是c区。
5月9日是欧洲日,这天到c区的人特别多,因为已是下午,我们看瑞士馆门前人不多,于是决定先看瑞士馆。
到世博园,啥叫人不多呢,就是只要看到排着的队伍在“动”,没排出栏杆就可以算不多。
外墙“网罩”
我去过瑞士,感觉瑞士人很聪明,他们花小钱,赚大钱,像瑞士手表,瑞士药等都属于附加值很高的营生。同样瑞士馆也体现了这样的风格。瑞士馆整个建筑结构很简单,水泥圆柱,加环绕的楼梯,外墙不用涂料,只在建筑外面用“网”罩上,网上点缀些红点点,

透过瑞士馆网罩看德国馆
透过“网”罩看外面的景观,感觉会是另一种画面。

环绕梯旁的望远镜
镜头里的画面
排队上楼,我们看见环绕的楼梯旁有望远镜,我上去看,原来镜头里不是远景,而是瑞士风光。
我很感叹瑞士设计者的聪明才智与匠心独具,

瑞士场馆其实不大,我们上楼走进馆内,我们看到了一幅幅竖形屏幕,屏幕上投放着各种人像,这些人像旁有语言对话键,或选择中文,或是英文,参观者可以与屏幕上的人对话,很有意思。

再往里走,我们看到占去一片墙的大屏幕,屏幕上在滚动播放瑞士风光片,

人站在屏幕前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该说瑞士馆小而不失科技含量。
参观世博会,最大感觉是时间,因为1百多元的门票,时间也就意味着金钱。走出瑞士馆,我们忙跑到对面的波兰馆。

我对波兰馆的印象很好,波兰馆的外墙是镂空的,感觉也很有创意。

当我走近看,发觉这外墙用的是装饰板,不过镂出图案很艺术,白天看立体感很强,

不过到了晚上,当灯光透过镂空的图案,立体感更强,还有透明的效果。

走进波兰馆,看到有许多灯光在闪烁。

里面的光影图案。

天地与人的光影

墙面灯光图案。

也算是城市生活。

大面积的灯光射出旋转的飞龙。

孩子们和声光飞龙在玩

我没去过波兰,但感觉波兰的工业设计还很不错。

展出的创意设计作品。
波兰馆内除了场内灯光在炫耀和旋转,还有就是波兰馆内的创意生活。

左边是残疾人用的手摇自行车,绿色的是健身球。

灯光图案
这次世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感觉在贴近主题的发挥上各国都尽显其能。
波兰馆内的画面很多,想到还有许多馆要看,我也只能是边走边看边拍。
除了波兰馆,斜对面就是西班牙馆。
西班牙我去过,并且西班牙给我的印象特别好,特别是那至今还在建造的高迪馆。

我们走出波兰馆时天已晚,周围的场馆也都亮起了灯,该说这时是c区最美丽的时光,而此时西班牙馆馆闪出的灯光是迷离的。
西班牙馆的建筑在外观上可谓时尚加节约,他们用藤条编织出一块块长方块,并不规则地覆盖在建筑的外墙上,当晚上的灯光透过藤编的空隙折射出来的光影竟然会变得炫而华丽。

我很感叹,别人家怎么会设计和建造出这样价廉物美的东东,而我们的场馆耗资巨大,还不美观和艺术,那用横梁搭建起的建筑是几百年老祖宗们的建造模样,拿到今天来展出感觉真为之难为情。

西班牙女郎出名,当我们刚走进场西班牙馆,就传来哒,哒哒,哒哒哒……的声音,原来真是西班牙女郎在狂舞。

哇,灯光,美女,灯在旋转,美女在旋转,让人忍不住说:精彩,精彩……!

除了美女,还有西班牙城市生活的投影,

悬在空中的光的花镜,

悬在墙上,玄幻在相互交替中变幻的人,让人感觉人在流动,城市在流动。

突然,我们看到一个巨大的男孩,巨大的男孩眼睛会眨,头会动,

男孩造得逼真,这巨大的脚就有半人高,让参观者看了目瞪口呆。
(待续)
我的相关博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