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美图上海散文东海大桥洋山深水港 |
分类: 本国之旅 |
作为生活在上海的上海人其实是看不到海的,记得小时候我问爸爸:“上海,上海,我怎么看不到海啊……?”,爸爸回答说:“看海要到长江口,到了长江口才可以看到东海。”可长江我也看不到,那时我家住在南京路,离我家最近的水域是苏州河,从南京路笔直朝东走,走到尽头也只能看到黄浦江,黄埔江是长江的支流,与东海还相差十万八千里。
随着一天天的长大,听说我国在长江上建起了横跨长江的南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成了当时中国人的骄傲,中国建桥史上的奇迹与里程碑,为之我特意去了南京。
这么多年过去了,上海终于在东海上建造起了东海大桥,东海大桥起于上海南汇芦潮港,北与沪芦高速公路相连,南跨杭州湾北部海域,直达浙江嵊泗小洋山岛,全长有 32.5公里的东海大桥成为了我国大桥建筑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东海大桥
东海大桥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深水港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被上海市政府列为“一号工程”,2005年5月25日全线贯,但时至今日要在东海大桥上通行还有严格的规定,车上大桥必须持有通行证,一般社会车辆不接待,车在大桥上行驶中途不得停车,旅游观光者要一睹大桥的风采必须搭乘旅游公司大巴并不得中途下车在桥上行走。
尽管政府有不少规定,可观东海大桥,览洋山深水港的游人依然络绎不绝。阳春五月,我坐上了上海旅游集散中心的旅游大巴,领略了东海大桥和洋山深水港的风采。
大巴从市中心区开出,在临港新城洋山深水港纪念馆里我读到了建设洋山深水港,东海大桥工程的全过程和建设者的丰功伟绩。
洋山深水港纪念馆
馆内
建设者造像
当车行在东海大桥上,我真正感觉到了建设者们的艰苦卓绝和伟大。
开山筑路
东海大桥远比当年的南京长江大桥有过之而无不及,“双向六车道,按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桥面宽达31.5米,分上、下行双幅桥面,行车速度可达80公里/小时。设计基准期为100年。大桥最大主航通孔,离海面净高达40米,相当于10层楼高,可满足万吨级货轮的通航要求……。”这是导游在车上的介绍。
自然这是一座跨海大桥,这是前人不敢想象的创举。东海大桥在一望无际的海上蜿蜒伸展,如蛟龙,让天堑变通途。
大巴的车窗是全封闭的,车窗的不干净与车速之快给拍摄带来了难度,大桥在海上飞架,但这历经35个月修筑起来的伟大海上工程还是令车上所有的游人叹为观止。
填海工程
在上海,桥梁大多建造在黄浦江和苏州河上,如今东海大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东海大桥的建成为洋山深水港的建成与开港,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上海一直梦想打造一座世界级的港口城市,上世纪,上海依靠的是黄浦江,从鸦片战争,黄浦江驶进了外国货轮开始,上海码头工人装卸靠的是肩扛,人挑。解放后,上海港有了吊车,电影《海港》是上海港当时历史的真实写照。几十年来,上海在不断的发展中,港口停泊了万吨级货轮,可货运与吞吐量与世界级港口,与香港都无法比拟,东海大桥的建成终于实现了上海的“南下临海”战略,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的建成为上海朝着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
海上岛屿
洋山深水港区位于杭州湾,长江口,浙江嵊泗崎岖列岛,由大、小洋山等数十个岛屿组成,我们在车上看到了残留的岛屿,看到了正在填海的工程。
洋山深水港距上海南汇芦潮港32公里,至宁波北仑港约90公里,向东经黄泽洋水道直通外海,距国际航线仅45海里,是中国首个在海岛上建起的港口。
当车到洋山深水港码头,满眼看到的是林立的塔吊,成千上万的集装箱,还有停泊在场地上随时准备上路的集装箱卡车。
上海要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是“航运中心”不可缺失的主体,据导游介绍,洋山深水港区总体规划至2012年,就可形成10多公里长的深水岸线,布置30多个泊位,通过能力1500万标准箱以上。
我站在洋山深水港的高处,远眺着无比繁荣的港口胜景,真切感受到了上海的发展。
确实,凭借跨海事业,上海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已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