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忆的回放(二)没能留下遗言的女记者(附照)

(2006-12-06 15:48:23)
标签:

随笔

记忆的回放

女记者

分类: 随笔

没能留下遗言的女记者

 

记忆的回放(二)没能留下遗言的女记者(附照)

 

她曾经做过《上海科技报》,《上海郊区报》现为《上海东方城乡报》记者。我和她初识是在《上海环境报》松江记者站成立的那一天。

那天我也应邀参加开幕式,开会时正好坐在她的旁边。席间去方便,在夹着隔断的中间她问我:“你有男朋友吗?”在这种地方问这问题,而且彼此都还不知道对方的名字,我笑起来,我老实回答:“没有。”她眼睛突然一亮:“是吗,我也是。”出门时她挽住了我的臂膀。

回到座位上,她和我滔滔不绝起来,她告诉我她家住在淮海路,她去过农场,从《上海科技报》到《上海郊区报》,她妈希望她结婚,不断地想办法给她介绍对象,可惜没中意的。那天我们说了许多话,分手时她邀我到她家去玩。

我家那时住在南京西路,距淮海路不远,那天晚上我去了。凭地址我走进一条弄堂,我站在石库门前叫她的名字,她来开门,看到我,她高兴地拉住我的手,带我走进天井里搭着的房子里。那房子真小,最多有两平方,一张单人床塞里正好。她叫我坐到床上,满意地说:“这是我的小天地。”随后从床边捧出一大堆零食,话梅,杏仁,瓜子,简直是应有尽有。我不怎么爱吃零食,看着她的热情,我拿了一粒话梅放嘴里,话梅酸得令我口水直往肚里咽,她还兴奋地问:“好吃吗,我刚买的,还是奶油的。”

这天我俩聊到十点半还意犹未尽,离开时她送我到弄堂口,依依不舍地说:“下次再来啊……。”就这样我们成了好朋友。

一天她来电说:“我们搞个聚会好吗,都是没结婚的。”我说:“好啊,没问题。”那天聚会,参加的人竟有十来个,就在那天聚会上,她的朋友又成了我的好朋友。

也许是该结婚了,一天她突然告诉我说她要结婚了,是她妈八年前给她介绍的那个对象。我说:“说明你们有缘,有缘人终成眷属。”

她新房坐落在黄埔区,是里弄房子,在二楼,朝北,公用卫生间,烧饭在门口。婚后她告诉我她不喜欢烧饭,烧饭的任务由她老公负责。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结婚了。那天我去她家,她告诉我她怀孕了,我还没来得及祝贺,她又告诉我说她把孩子打掉了,说她吃过感冒药,怕生下来的孩子不好。我无言以对,孩子都打了,还说什么呀……!

那年我生病住院,医院离她家很近,她不爱烧饭,可我手术后一连好几天她都给我送可口的饭菜。有一天她没来,她老公来了,她老公告诉我说她身体不适,可能是颈椎病,头晕,还想吐。”我说:“你劝劝她别太忙了,身体要紧,原来负责一个版面,现在负责两个版面,就多赚一百块钱,别到时付药费都不够。”

我病愈出院,接到她的电话,她告诉我单位分给她新房了,在浦东,她想装修一下过去住,我一口答应帮忙。那天我去浦东帮她做了设计,遗憾的是她房子装修好我还没来得及去又住进了医院。那天她到医院看我,告诉我她要搬家了,准备把原来家里的那套家具搬过去。”我忙说:“算了,既然住新房,就买套新家具吧,你挣钱干什么,不就为了享受吗,再说买套家具花不了多少钱。”她一贯节俭,不舍得吃也不舍得穿,她忙摇头:“不行,我没孩子,我挣钱是为了防老,等我老了谁来管我啊……!”她搬到了浦东,没买新家具。

一个月后我出院了。记得那是星期天的清晨,在睡梦中我听到了刺耳的铃声,我拿起电话,就听电话里在说:“小付脑溢血,快不行了。” 我怀疑自己的听力:“什么,小付!是付自华吗?”电话里我听出了她老公的声音:“是的,你不来就见不到她了……!”天哪,这是怎么回事啊,我身上还缠着纱布,我在丈夫的陪伴下驱车赶到瑞金医院,没料她已停止了呼吸。在急诊间的小房间里,我见到她躺在推车上,我进去拼命叫喊她的名字,可她双目紧闭,再也不会和我说话了。我看着她的红唇由红变白,柔软的小手由软变硬,她没能留下任何遗言就走了。

她生前好友都赶来了,大家替她换上干净衣服。当医院里的公务员拿来一条白被单把她裹起来时,我眼前已是一片漆黑。

她就这么走过了她短暂的46年,她没有孩子,她不小的积蓄都留给了别人。

她去已六年,可她的爽朗,她的热情,她的笑声,至今还留在我的记忆中。其实人生说漫长却又短暂,谁都难料今天和明天,只能说快乐地活着,这就是幸福。

 

 

(上面照片是付自华当年在开会时的容貌,也是她留给我的唯一纪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