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21世纪经济报道》)光伏“冬天”很快就会到来

(2008-11-11 13:12:40)
标签:

财经

    (接前一篇)

    短暂萎缩的市场 

  第二个影响是市场短期内出现萎缩。 

  上述创投人士称,金融危机使得欧洲的许多电站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或者不可能以很好利率获得贷款,其项目建设以及项目扩张就有压力,而这些欧洲太阳能电站,是中国大部分光伏企业的大客户。 

  “层层传递,最终这种压力会传导到中国光伏企业”,这位投资太阳能的创投人士认为。 

  上海一家光伏企业的老总认为,这种传导因为有时间上的延后,或许要到一个月后才更显著地体现出来。 

  “市场不会一下消失,但节奏上有调整。订单会集中到大型的光伏企业手上,小的太阳能企业会流失订单。” 

  与此同时,欧洲市场的补贴政策也发生变化。 

  占全球光伏市场近半数的德国(2007年一年的并网安装量突破了1000兆瓦),已打算从明年起减少7%的补贴额。西班牙首波补助案在9月底结束。而德国安装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90%为中国制造。 

  实际上,由于光伏发电成本太高,根本无法在市场环境中与传统能源竞争。它在欧洲、美国、日本的大幅度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补贴及政策优惠。 

  目前光伏发电的成本在3元人民币/度左右,欧洲的上网电价大致在2元人民币/度,而中国国内家庭使用电价只有0.5元多。由于补贴政策的改变,2009年德国和西班牙的市场都将下滑。 

  而除了汇率和市场之外,目前,太阳能电池板价格已下跌6%-8%,美国市场研究公司FBR一份报告称,“该行业公司的毛利率将下滑”,预计产品价格在11月仍将加速下跌,并将在今年第四季度至2009年第一季度期间下跌10%。 

  对于国内光伏企业,另一个阵痛是硅料价格狂跌,几个月时间,硅料现货价格从最高的400美元/公斤跌倒目前的200多美元/公斤。 

  此前,由于原料(硅料)不断上涨,国内光伏企业都抢着与国外硅料厂家签订长单,动辄签订5到7年,二三十亿美金的合同,并支付5%左右的定金。赛维LDK的迅速崛起,就是与其签订的原料保证合同有关。 

  但今年第四季度,硅料价格突然转头大幅朝下,这些长单就可能让企业蒙受损失。 

  究其原因,一是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资源价格普遍下跌;二是9月底前,许多公司赶着西班牙首波补助政策,想方设法挤进去,造成短时间硅料紧张,待到西班牙补助结束后,硅料突然剩余,“10月份硅料价格开始下跌。” 

  硅料的下跌,使得下游的硅片和组件的价格都开始下跌。据悉,此前市场上硅片的价格在50-54元/片,但现在价格只有38元左右。 

  江苏的一家太阳能企业称,公司刚刚开完应对会议,表示要坚持生产,同时加快库存处理,三是与日本企业合作(日元基本没有汇率影响),开拓新的市场。 

  但一些机构的行业报告则认为,市场只是暂时受到萎缩,从长远看,各国补助的政策并没有根本改变。 

  中金报告认为,美国光伏投资税减免政策(Investment Tax Credit,ITC)自2005年起施行将于2008年底到期。该政策能否延期是美国光伏市场未来增长前景的最大不确定性因素。之前,美国众议院已投票通过光伏减税政策延长8年的提案,但参议院迟迟不能达成统一意见。 

  但随着奥巴马在总统竞选中胜出,其在演讲中提到“未来十年内投资1500亿用于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和下一代的生物燃料”的计划将可能实施。如此推测,阻碍美国光伏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可望得以消除,行业在2009年的增长性将有望持续。 

  兴业证券9月份的一份报告也称,2009年行业增速因西班牙特殊情况发生的短暂放缓不会持续,行业整体将在2009年后加速增长。 

  洗牌 

  事实上,中国光伏行业产能过剩的危机,此前业内早有呼吁。 

  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的统计,2007年,我国太阳电池产量为821MWp,占世界总产量的22%,首次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二位,2008年中国太阳能电池总量再度突破,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 

就企业数量而言,国内的光伏企业已达500多家,其中材料方面企业40余家,硅定硅片70余家、电池30余家。当中已经有10家在国外上市,多家国内上市公司也投资光伏行业,包括交大南洋、南玻A、江苏阳光、航天机电等。 

但繁荣的背后,是产能过剩的危机。 

  以2006年底在美国纽约交易所上市的天合光能为例,上市前其产能为59.8兆瓦,2007年扩张到150兆瓦,2008年将达到350兆瓦,预计2009年为700兆瓦;无锡尚德2008年尚德的产能将达到1G瓦——这大致是2007年底中国所有光伏企业的实际产量。而到2010年,尚德的产能预计将达到4.2G瓦。 

  同时,在一批太阳能企业成功上市之后,各地政府、各种资本力量开始惊人地涌向光伏太阳能领域,在江西、浙江、四川、福建、湖南等地,各类光伏投资层出不穷。 

  如在江西上饶,其计划2012年的光伏产值达到800亿,仅上饶经济开发区就有11家光伏企业。 

  在浙江海宁,许多皮革企业转向太阳能行业。今年海宁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实施意见》,力争到2012年实现太阳能光伏产业生产总值达200亿元以上。典型的如从事服装产业的丁桥佳力制衣,注册了好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上马年产500万片太阳能单晶硅片的项目。 

  在江苏扬州,其太阳能光伏产业计划到2010年高纯硅材料的年产量达到6000吨以上。 

  此前,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秘书长孟宪淦就表示,按照规划,中国光伏需求量到2020年也只有1800兆瓦,而2006年中国光伏电池产能已达到1600兆瓦,这意味着仅这一年的产能就可满足未来十余年后的规划目标。 

  在硅料方面,驰昂咨询的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5月,我国共有34家厂商开工建设高纯多晶硅提纯项目,其中新光硅业、洛阳中硅、东汽峨嵋、江苏中能等4家企业已经拥有批量生产能力,在建生产项目共37个,完全投产后产能总和为6.8万吨,项目大多数在今明两年进入试生产。 

  江苏的一家太阳能企业表示,目前国内自身行业存在问题,企业过多产能饱和,“国外要不了那么多产品。” 

  而光伏发电价格和国内电网价格的巨大差距,也让这些光伏企业转战国内市场的可能性破灭。 

  兴业证券的一位人士称,短时间看,明年国内企业硅料投产后,是有过剩之虞,但长远看,在光伏发电价格降低后,市场就会无限大,不存在过剩问题。 

  “(最近的影响)是一个挤泡沫的过程,长期来看是有利的。”有投行人士指出,光伏行业整合大幕已经拉开,小企业因资金问题顶不住会被整合,特别是没有现金的企业将面临倒闭。 

  有私募股权投资界的人士还告诉记者,一些光伏企业家不得已将自己的股份质押给投行,以掉期获得部分现金,但由于股价不断下跌,投行要求企业家补充保证金,否则将卖掉质押股份。如此这些企业家可能因此失去自己辛苦创业的企业。 

  这场洗牌游戏,对于那些规模较大,有现金在手的企业来说,却是一个机会。 

  一方面,大企业以其信誉和产品质量,在这次调整中将获得更多的订单。 

  另一方面,硅料下跌,钢铁等资源价格回落,降低了光伏发电的成本。“2年之内将实现2元并网电价的水平,到时光伏发电就不需要政府额补贴,到那时光欧洲市场就会无限大。”LDK的一位人士称。 

  事实上,目前硅料价格的下跌仍然有很大空间,有创投人士预测,硅料价格很快就会在100美元以下。目前硅料现货价为200多美元,而国内硅料的生产成本在60美元/公斤左右(国外是35美元)。 

  根据兴业证券的报告,光伏产业在2009年、2010年、2011年三年的需求增速分别为39.58%、43.70%、55.11%。同时,中金预计2008-2010年美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分别为400MW、800MW和1400MW。 

  “寒冬过后,光伏产业仍然会被非常看好,尽管短期会有调整。”上述创投人士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