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梦》大揭秘——之凹晶馆联诗

(2008-02-12 16:15:56)
标签:

红楼梦

文化

分类: 文学
 

《红楼梦》大揭秘

——之凹晶馆联诗

    在红学界有几个争论了多年的问题,《红楼梦》的作者是不是曹雪芹?曹雪芹是否已经写完了《红楼梦》?如果已经写完,或至少已经拟定了回目、构思了大纲,那么《红楼梦》全书究竟是多少回?与此相关联的问题还有现在流行的一百二十回全本的后四十回,究竟是高鹗续写还是曹雪芹原创?对于这几个在红学研究中难以解决又无法回避的问题,除非有重大的考古发现,否则争论还将会永远地继续下去。

    对于第一个问题,其实争论已经不多,我同意关于《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的结论。因为有太多证据已经支持了这一说法,例如富察明义,例如脂砚斋的批语等等。对于后面几个问题,我的看法是:1、曹翁并未彻底完成他的著作。原因在于即便是前八十回也有许多不完整的地方,如缺中秋诗、鹦哥变紫鹃、贾母生日等等,充分说明《红楼梦》是一部尚未完成的作品。如果已经完成,不可能丢失这么多的书稿,也不可能会有这么多矛盾之处。2、虽然作品尚未完成,但作者早已构思好了全书的大纲目,而且全书后几十回的内容早已拟定,大部分章节业已写完。依据是在前八十回,作者已经做好了后面的准备工作。他以对十二钗的精心刻画为前提,以贾宝玉为萦绕联结的纽带、牵金引玉的砖石,以判词、诗歌为平台,采取明言与暗喻相结合的手段,把金陵十二钗的命运沉浮、贾府的兴旺与衰败交代的清清楚楚。况且根据脂砚斋的评语,后几十回的大部分章节已经完成,例如卫若兰射圃、狱神庙等都已写完,残缺的原因是书稿的迷失。3、全书共有一百一十回。我将结合凹晶馆联诗进行深入分析。4、现在流行的一百二十回全本的后四十回出自高鹗之手,并非曹公所创。一方面是由于续作违背了作者本意,多写出十回不说,文字水平亦不能相提并论。高鹗的后四十回几乎没有一句象样的诗歌,而根据脂批,原著后三十回有大量的好诗:有宝玉与湘云的《除夕唱和诗》一百韵;有最后用来收尾的中秋诗等等。另一方面是因为,几乎所有与后三十回有关的脂批都与续作不沾边。

    《红楼梦》前八十回的诗歌和判词,是全书的精髓。要想解决好以上问题,必须对第七十六回的凹晶馆联诗进行仔细的研究,因为虽然它的文字寥寥无几,却暗喻了包括俟稿在内的、《红楼梦》的全部故事情节。其实在黛玉和湘云商议如何限韵时,作者就已经卖了一个关子——数栏杆的直棍,然后便是湘云道:“偏又(十三元)了”。我在《 揭秘红楼梦当从十二钗入手一文中曾经讲过“十二”这一数字在《红楼梦》全书中的重要地位,这显然又是“十二加一”的组合了。及至黛玉湘云被妙玉打断,这位扮演着“终结者”角色的人物——妙玉又续作了十三韵,为什么又是“十三”呢?仔细一看,原来又是十二钗加宝玉的判词!而且是两组!(我将另写文分析)那前面黛玉和湘云写的呢?共有二十二韵,这回与十二钗联系不上了,但很明显这一数字也有非凡的含义。首句“三五中秋夕”怎么如此面熟呢?原来是出自第一回脂批所言的,全书以中秋始的“时逢三五便团圆”。末句“冷月葬花魂”其“月”也是中秋之月,正合以中秋诗收尾的原著安排。由此我联想到了“二十二”这一数字可能与全书的回目有关。

    根据庚辰本第二十一回的批语:“按此回之文固妙,然未见后三十回,犹不见此之妙。”以及庚辰本第四十二回“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的批语。如果按照后一条批语,那么全书的回目一定小于一百一十四回,而按照前一条则全书共有一百一十回。由于一百一是二十二的整数倍,因此我们可以假定全书的回目为一百一十回,黛玉和湘云诗的每一韵暗喻书中的五个回目。当我以这样的方式拿诗文与书中情节相比对时,竟发现完全相符!最有力的证明是“分曹尊一令,射覆听三宣”一韵,位置排在第八,按照以上方法应当暗喻第三十六回到四十回。其中第四十回是“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是这五回的重头戏。其中选鸳鸯为令官三宣牙牌令的情节,正合第八韵的含义,我认为这种现象如果仍然用巧合来解释未免可笑。书中写湘云笑道:“三宣有趣,竟化俗成雅了”,作者在暗示我们,三宣这词可不是随便用在这里的。因此,根据这二十二韵诗可断定曹雪芹拟定的全书回目是一百一十回。《红楼梦》回目数的确定非常重要,早在五十年代,红学前辈俞平伯就作出了“一百一十回”的推测,在《读<红楼梦>随笔》(1954年)中,俞平伯把第五十四、五十五两回作为《红楼梦》全书的分界线,论证全书为一百一十回的推测。前辈周汝昌也曾在《红楼梦新证》增订版中说:“全书当中以第五十四回为分水岭,共计一百一十回。”但后来并未坚持,又提出了一百零八回的推测。

    下面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前八十回的内容与凹晶馆联诗的前十六韵是否相符。首句“三五中秋夕,清游拟上元”暗喻第一回至第五回的情节。重头戏是“假语村”和“真事隐”的中秋开局和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的“清游”,“拟上元”暗合《红楼梦》十二曲和薄命司中众女子的判词。第二句“撒天箕斗灿,匝地管弦繁”是指第六回到第十回,宝玉初试云雨、会秦钟、识金锁、闹书房和贾琏戏凤等情节。第八回有诗句“女娲炼石已荒唐”正是满天的星斗、遍地的繁华,但同时第十回“张太医论病细穷源”却道出了另一种“烦”的意味。第三韵是“几处狂飞盏,谁家不启轩”。其中的“几处狂飞盏“正合了第十一回的宁府家宴,“谁家不启轩”暗指第十三回到十五回秦可卿与林如海的丧事。第四韵“轻寒风剪剪”言十六回秦钟之死,“良夜景暄暄”是说十七回到二十回中元妃归省的热闹场面。第五韵是“争饼嘲黄发,分瓜笑绿媛”这里面有两个故事:其一是争饼,其二是分瓜。“争”意指宝黛及袭人争恋宝玉的情节,“分瓜”则与第四十一回栊翠庵品茶时,妙玉为宝钗斟茶时所用的称作分瓜”、“包瓜”的斝(茶具)互为呼应,也暗喻了宝玉和黛钗之间的感情纠葛。字“嘲”“笑”是指二十一回袭人的“娇嗔”与平儿的“软语”,“黄发”寓宝玉,“绿媛”暗隐“叔嫂逢五鬼”一节。第六韵“香新荣玉桂,色健茂金萱”,“香新”是言宝钗扑蝶,“荣玉”是黛玉葬花。“色健茂金萱”意泛,指自二十一回到三十回的情感故事,包括:蜂腰桥小红与贾芸的“传心事”、潇湘馆宝黛的“发幽情”、蒋玉菡的“情赠茜香罗”、宝钗的“羞笼红麝串”和“借扇双敲”、黛玉的“情重愈斟情”、以及最后的“龄官划蔷”。

    第七韵是“蜡烛辉琼宴,觥筹乱绮园”。“蜡烛辉”体现了三十一回撕扇子取笑和三十二回宝玉因情迷智的无聊情趣。“觥筹乱”指宝玉挨打和玉钏尝莲叶羹的情节,与“蜡烛辉”一起暗喻了贾府由盛转衰的前兆。第八韵前面已经提及。第九韵“骰彩红成点,传花鼓滥喧”初看似与第四十一回到四十五回的情节不符,但是四十三回却明显有为凤姐庆寿的文字。至于“骰彩”,我认为是暗指凤姐对刘姥姥的恩亲投(“骰”字音投)资,以作为后三十回,巧姐遇救的伏笔。“传花鼓滥喧”则暗指贾琏的偷情与凤姐的泼醋。第十韵“晴光摇院宇,素彩接乾坤”暗喻四十六回到五十回。不难理解,四十六回鸳鸯的拒婚是震撼宁荣二府的“晴光”事件,而“素彩接乾坤”就是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的翻版。第十一韵“赏罚无宾主,吟诗序昆仲”是指五十一回到五十五回中的事件。“赏罚无宾主”是和了五十三回末贾母看赏的场景;“吟诗”是说五十一回薛宝琴的怀古诗;“序昆仲”是言五十三回除夕祭宗祠的场面。十二韵“构思时倚槛,拟句或依门”也并非是说作诗时的动作,而是暗藏了五十六至六十回中关于玫瑰露(没归路)、茯苓霜(服囹圄)、茉莉粉(莫离分)、蔷薇硝(强微笑),这四种预示贾府衰败的物品的传送、流转的细节。其中“构思”与“拟句”暗示着涉及人物的特殊心理,“时倚槛”和“或依门”则暗示了传递者的遮遮掩掩。

    第十三韵为“酒尽情犹在,更残乐已谖”其意义指向了第六十一回到六十五回的章节。“酒尽情犹在”特别地刻画了六十二回的憨湘云醉眠芍药裀;“更残乐已谖”是指六十三回群芳夜宴,“谖”字为忘记的意思,这句话又暗示了贾敬之死和贾府没落的前兆。十四韵“渐闻语笑寂,空剩雪霜痕”更加重了衰败的气氛。六十六回到七十回的重点是凤姐残害尤二姐的情节,“渐闻语笑寂”暗喻了尤二姐之死和凤姐笑里藏刀的本性,“空剩雪霜痕”则着重强调了凤姐的手段残忍和冷酷无情。第十五韵“阶露团朝菌,庭烟敛夕棔”是七十一回到七十五回的情节概括。“阶露团朝菌”意味着贾府内部问题的暴露,以致于发生了七十四回的抄检事件。“庭烟敛夕棔”中“棔”字的含义书里已经言明,湘云称它含有“朝开夜合”的意义,暗示着贾府没落的日子不远了。十六韵“秋湍泻石髓,风叶聚云根”是七十五回至八十回的结语。“秋湍泻石髓”意指晴雯之死和芳官、藕官、蕊官的出家,“石”暗指宝玉,“泻”字指众芳的离去。“风叶聚云根”则以迎春出嫁和香菱挨打为“风”,说明了贾府“山雨欲来风满楼”“大厦将倾”的必然局面。

    当然,二十二韵中最重要的是后六韵,它暗示了后三十回的全部内容。依据以上分析,再结合前八十回的判词伏笔,按照作者的暗喻形式和方法,我们作如下解释:第十七韵“宝婺情孤洁,银蟾气吐吞”是说第八十一回到第八十五回中的情节。重点内容是宝钗对金桂和宝蟾的忍让,“孤洁”二字暗喻了宝钗只求自保,对哥哥和香菱却不闻不问,使二人越发得意。“气吐吞”不仅暗示了金桂与宝蟾的气焰嚣张,还隐含了香菱被二人暗害“自从两地生孤木(射桂字),致使香魂返故乡”的情节。十八韵是“药经灵兔捣,人向广寒奔”。由于“灵”字暗喻探春(幽微灵秀中探春为灵),“药经灵兔捣”显然是指赵姨娘买通贾菖、贾菱二人,在黛玉的药中做了手脚。从“人向广寒奔”一句可知黛玉的被害和魂归离恨天是发生在八十六回至九十回。第十九韵“犯斗邀牛女,乘槎访帝孙”暗喻内容较多。 “犯斗邀牛女”显然与第三十一回“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有关,牛女是暗指牛郎与织女双星(当指宝玉与湘云),既然有“犯斗”二字显然是双星并未结合。也就是说在第九十一回到九十五回间,会有宝玉迎娶宝钗和湘云出嫁卫若兰的情节。 “槎”字意为木筏暗喻船只,“乘槎访帝孙”是言探春的乘船远嫁,而且还嫁给了“帝孙”级别的人物。另因“访”字暗喻妙玉(访菊),可能还会有妙玉身份的流露。第二十韵“虚盈轮莫定,晦朔魄空存”隐藏了第九十六回到第一百回的内容。“虚”为空,“盈”为满,说明此时的贾府已经是虚盈轮换、风声鹤唳、鸡犬不宁了。“晦朔”二字表明这时的宁荣二府发生了许多动荡之事,迎春之死、元春之死、贾母之死、鸳鸯之死、宝钗之死、惜春出家,都会在此五回发生,贾府陷入一片混乱与悲哀之中,“魄空存”就是当时贾府人物心情的写照。第二十一韵“壶漏声将涸,窗灯焰已昏”指发生于第一百零一回到一百零五回的事件。“壶漏”代表事情的败漏,表明贾府抄没发生在这五回;“涸”字暗合湘云判词中的“水涸湘江”、“湘江水逝”,暗指卫若兰死去湘云守寡;“窗灯焰已昏”正是凤姐判词中“昏惨惨似灯将尽”的最好总结,表示这里会有凤巧母女的大量正文。“灯”字暗喻巧姐,“昏”字与“聪明”意义相反,暗示着这五回会有偷偷救出巧姐,藏在刘姥姥家中,以及凤姐扫雪为奴、哭向金陵,最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情节发展。最后第二十二韵是“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它归纳了最后五回的全部内容。 “寒塘渡鹤影”是湘云与妙玉的正文,“塘”字出自第五回警幻仙姑(妙玉的仙界身份是警幻,详情请参阅拙文《关于妙玉》)的相貌描写“霞映澄塘”。由于“霞”字寓湘云(枕霞旧友),塘字也与湘云有关(去散高唐),而鹤字也是寓湘云(五十回“石楼闲睡鹤”),因此“霞映澄塘”其实就是“寒塘渡鹤影”的伏笔。这说明后五回将有妙玉和湘云的对手戏。“冷月葬花魂”的“冷”字与李纨有关(判词中有“如冰”),最后会有她“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的情节,她和贾兰(判词“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最终也没能逃脱宿命。“冷月”是指在中秋节贾雨村对红楼梦的归结,并由尤三姐揭示最后的情榜。

    由此可见,后六韵所暗示的内容,与作者前八十回的总体思路,是完全吻合的。能用诗来概括作品的全部内容,体现了曹雪芹的强大文学力量。尤其是后三十回的总结诗句,由于原稿的遗失,作者的诗就成了研究佚文的关键线索,它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重要信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