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语文教学研讨会圆满结束
(2009-12-01 17:03:03)
标签:
高一语文教学 |
分类: 教研档案 |
高一年级语文教学研讨会圆满结束
朱成广
临沂市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教学研讨会于2009年11月25~28日分别在临沂二中和沂水二中报告厅相继召开并圆满闭幕,一周多的辛劳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2009年十一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过得紧张而又充实。
这是近几年来的第二次高一会议,比之高三会,高一的参会人数并不多,但高一教师的参会热情却是空前高涨,会后谈到收获也是多多的,这也说明了高一会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虽然很多学校受经济条件的制约不能派出全体老师与会,但作为学校领导也已经认识到了从起始年级抓起的重要,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嘛。当然,正如有的老师所言,这样的会如果放在九月份高一刚开学就开,效果会更好。虽然这样,能专门就高一教学开一次研讨会,也是火中送炭:已经带过高一和第一次带高一的老师们都太需要具体的指导了。
自2004年秋季进入课改以来,临沂的语文课改已经历了六载春秋。虽说“不培训不上岗”,但除了2004年秋季对当年的高一教师和部分教研组长进行过一次全员培训外,2004与2005进入高一的教师其实都没参加过统一组织的大规模培训,很多时候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2008年和2009年暑期的全省网上培训,才给了所有教师一次真正充电的机会。当然,这期间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2006年确立了临沂市高中语文“三五六”课堂教学策略,就从策略和模式方面为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快捷键”。在基本策略中,我们特别强调了如下几条:以人为本,以学定教,树立“生本”教学观;立足教材,关注文本,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加强诵读教学;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重视积累;重视语言训练和思维品质培养;实现课堂教学与学案导学的有机整合。在基本模式方面,我们也突出了文体特点、课型特点,并突出了整体感知、展示交流、语言品读等要求。这期间,应人教社之邀,七次为人教社录课均获好评。但是,在推进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也有很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生本”理念的落实仍有一段距离;多数老师仍没建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高三化、以教为主、不会取舍、重文言轻白话、文言文教学重言轻文、表达交流教学单一;课堂教学方面问题仍然很多(见《2009年高中语文优质课评比述评》);评价方式的单一,教材使用的不足等等。
新课程强调以校为本的教研,但由于各校情况不同,校本教研的开展效果也不一样,而且层次、效果也很难保证。理想的方式是教研部门的专业引领与校本教研的有机整合,特别是在临沂这样一个人口超过一千万的大市,最理想的方式是“以县为主”的教研引领和校本教研有机结合,但实际情况并不理想。拿语文学科来说,2006年12月,我们启动了“以县为主”的大集备模式构建,但除了平邑之外,其他县区做得并不理想。
有着以上的背景,则此次高一会的召开,委实意义重大矣。
上一次的高一会,除了传达省里的指导意见外,重点探讨了高效课堂的运行模式问题。这一次的高一会,主要是聚焦课堂,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以及语文元素即语文味的体现问题,刚刚结束的全市优质课评比为这次探讨提供了很好的张本。“教什么”与“怎么教”也就是教学内容的确定以及“依体而教”的问题,主要设计了两类文本的“同课异构”。第一类文本是文言文,
除了“同课异构”,还安排了写作课的展示,主要展示了近几年在作文教学改革方面做得较为突出的教师的教学思路。临沂二中的李宝华老师展示了他“序列化作文训练”中的“人物描写训练”,李老师的课目标切口小,注意读写结合和迁移运用,训练规范、高效,是一堂地道的作文训练课。沂水三中的公伟萍老师展示了她的“生活作文”理念指导下的训练思路,课堂开放、高效,思维训练充分,富有学术含量。公伟萍老师的“生活作文”训练理念曾经在人教社备课组长论坛上做过典型交流,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公开课后开课老师都进行了认真的教后反思,围绕着几节课,兰山教研室郭士丰、莒南教研室王统霞、罗庄教研室崔广胜三位老师又分别进行了相应的“主题评课”。
郭士丰老师的评课主题为《洗尽铅华,回归本真——高中文言文教学反思》,王统霞老师的评课主题为《实用类文本教学的思考》,崔广胜老师的评课主题为《遵循写作规律,提高训练效益》。三位教研员的“主题评课”,既指出了开课老师的优点和不足,更从各自“主题”的角度探讨了如何进行某一类文本的教学等问题,廓清了老师们在这些问题上的模糊认识,明确了今后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的方向性问题。
这次会议各县区提供的交流材料也很丰富,富有启发性。临沂三中盛朋、彭发坤等的《打开高一学生语文学习的心门》提供了他们进行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几点做法,临沂一中梁士国老师的《渗透传统文化,深度影响学生》一文,则从国学教育系列活动的角度,指出了国学教育在培养人的核心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在“高效课堂”构建方面,费县一中李振才的《“3-15”高效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和临沭实验中学赵梅的《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优势,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两文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案例。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方面,平邑二中张明德老师的《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蒙阴一中王明星老师的《手抄文学社工作与语文教学协调发展的实践探索》及莒南一中张广科、孙超二位老师的《对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思考》等材料都各有千秋。另外,河东一中史运胜老师的《计算机辅助语文教学初探》从实践上为老师们展示了计算机辅助语文教学的做法,特别是电子备课方面的做法。因时间关系,只有梁士国老师和史运胜老师每人获得了十分钟的发言时间,其余从材料中也可略窥端倪。
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传达并解读高一教学指导意见。这份指导意见共分指导思想、基本策略、教学建议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四部分,其中“教学建议”共有十六条,这些是由我拟出提纲大家讨论通过并分工写作的,可以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高一阶段的语文教学,应坚持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统一,既要注意与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有效衔接,关注学生语文发展的实际水平,又要明确高中阶段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在具体的解读中,我结合刚刚结束的市优质课评比的优点和不足,利用部分案例对指导意见作出了具体阐释。同时结合叶圣陶、顾之川、曹明海等语文教育专家的文章作出了理论的提升。“教学建议‘的十六个方面,重点强调了用好教材资源、体现语言教学及教学考统一等方面的问题,这也是下一步语文教研走向“深度研究”的必然性。最后,引用于漪老师2007年给全国中语会的贺信作结:语文教学的提高不靠天,不靠地,而靠我们语文教师自己。在社会转型的时候,在各种文化的冲击下,语文教学必然会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影响,但是母语教学是我们培养青少年成长的生命线,它对继承民族的优秀传统,认同我们民族的文化,培养健全的公民人格,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增强信心,鼓足勇气,坚守阵地,潜心研究教和学的规律。只要我们奉献忠诚和智慧,语文教学一定会有灿烂的明天!
在临沂二中和沂水县教研室、沂水二中的大力支持下,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讲课和发言的老师都做了精心准备,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他们对新课程语文教学的理解。担纲“主题评课”的三位教研员也提前进行了有效的备课,在大家议课的基础上,从微观到宏观、从内容到教法、从目标到实施等方面都做了精当的点评。费县教研室的王家福老师主持了两场会议,王老师的主持激情洋溢,妙语连珠,时时博得大家会心的掌声。总之,在十一月这最后一个星期,临沂语文上演了最精彩的一页华章。
附会议报道:
2009年11月25—26日,临沂市高一语文教学研讨会在临沂二中隆重召开。会议由费县教研室王家福老师主持,各县区教研员和苍山、郯城、临沭、莒南、蒙阴、市直学校近200名高一语文教师参加了会议,市教科研中心高中语文教研员朱成广老师出席会议并传达了高一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会议内容包括举行公开课、评课讨论、主题发言、经验交流、传达各学科高一年级教学指导意见等。25日下午,在临沂二中多媒体教室举行了三节公开课,沂南一中的王纪团老师和郯城美澳学校的刘振娟老师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执教了《兰亭集序》;临沂二中的李宝华老师执教了关于“人物描写”的作文专题训练。课后与会老师进行积极交流,反应热烈。
26日上午,执教老师进行“教学反思”发言,兰山教研室郭士丰和罗庄教研室崔广胜进行“主题评课”。郭老师对王纪团老师、刘振娟老师的课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强调,文言文教学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文言文教学出了具体要求,要求老师在教学中目的必须明确,要“言”“文”并重,体现“言”的基础地位。崔老师充分肯定了李老师在写作教学上的探索。认为李老师的课具有“常态”“平实”“高效”的特点。并就高一的写作教学提出了指导性“五有”要求,即有标,有序,有法,有效,有趣。
最后,市教科室朱成广老师作了总结讲话,传达了高一语文教学实施意见。朱老师高屋建瓴,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高一年级是学生习惯、知识、心理进一步发展的开始,是高中的课程改革的起点,也是高考备考的起点,要充分重视;二是要确立“教育”的视角,全面发挥语文课程教育功能,促使学生素质整体提高;三是要尊重语文课程特点,重视语言感受能力和事件能力的培养;四是要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模式,正确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五是要适应课程改革需要,努力形成教学特色,在新课程实践中提高专业技能,勤于反思,与新课程同步发展。并就下一步教学提出了十六点具体建议。
本次教学研讨会对进一步深化高中课程改革,提高普通高中起始阶段的语文教学质量,切实加强和改进高一年级的学科教学工作,提升学科教育教学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11月27日~28日,临沂市高一语文教学研讨会在沂水二中隆重举行,各县区高中语文教研员和沂水、沂南、费县、平邑、兰山、罗庄、河东等县区的高一语文教师共1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王家福老师主持,市教科研中心高中语文教研员朱成广老师传达了《临沂市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会上,沂水一中刘淑华老师和沂水二中王庆华老师“同课异构”,执教了《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积极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新路子,引发与会的老师们更深的思考和探索。沂水三中公维萍老师执教了《与生活建构,写生活作文》的公开课,把自己思考和创作经验与老师们、同学们分享,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随后执教教师谈了自己的“教后反思”,莒南教研室王统霞老师和罗庄教研室崔广胜老师分别进行了“主题评课”,就实用类文本教学和写作教学进行研讨,对我市今后的高一语文教学有很大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最后,市教科研中心朱成广老师传达了《临沂市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朱老师在报告中明确了高一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策略,提出了十六条教学建议,指出了在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朱老师的报告既高屋建瓴,从理论上引领我市高一语文教学,又切合教学实际,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一定会对我市的高一语文教学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山东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这一大背景下,我市高一语文教学研讨会的举行对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具有积极作用。本次研讨会不但加强了我市各县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且进一步明确了初始年级构建高效课堂的方向,有利于我市高一语文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临沂二中李娜、沂水教研室孙兴盛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