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獨孤島主
獨孤島主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795
  • 关注人气:1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飞越时空归来否

(2014-11-27 13:04:27)
标签:

娱乐

诺兰

星际穿越

海瑟薇

麦唐纳

分类: 影记

  在无论如何难免剧透的情况下,若在未看过影片的情形下阅读本文,可能会是一场灾难,这样的说法似乎太夸张,但无论是否诺兰的影迷,假如你自己买票进影院观赏《星际穿越》,我认为多少是带了期待的,这种期待对一个在“作者”标准下成立自我定义且在票房号召力或是类型大片领域的某种程度的特立独行著称的导演来说,十分正常,亦十分符合当今全球观众进影院看电影的原始驱动力,可以说,对于悬念(影片内容本身的悬念及关于影片本身的周边悬念)的好奇与渴望,是由单纯视觉体验升级后,全球观众最普世的经验,希区柯克是驱动这种吸引力的一代宗师,诺兰则是当下时空中一个也许被夸大的高手,在传媒建立的个人形象中,他是在数字时代坚持(有时带点愤怒姿态)拍摄胶片2D IMAX影片的“良心导演”,同时亦是以影片带给观众极端“烧脑”体验的“用心导演”。在观看《星际穿越》之前,观众自觉或不自觉将自己代入即将体验一场发烧快感的游戏者,这种感知恐怕比影片本身带来的快感更甚。
  言归正传,假如以学院派的叙事学理论来读解《星际穿越》,其实并不艰难,关于剧情层面,担负拯救人类使命的库珀、教授之女布兰德及周边人物,皆可以从各种叙事模型及范式中找到对应,从此意义上来说,其实这部克里斯托弗•诺兰最新的大片,并未脱离好莱坞模式,至少从剧作上来讲,是一出非常工整甚至带有浓厚通俗剧色彩的正剧。但脱离这些惯常的审视角度来看《星际穿越》不难发现,在IMAX环境下观赏此片,能获得甚至连通常的3D影片都无法提供的视觉超级快感,这是一种极强的吸引力,巨幕中以飞船的机身广角呈现穿越异星系冲天巨浪或在固定空间的“五维空间”中穿梭的画面,展示出一种决绝的壮烈,不止是剧情发展意义上的“逃出生天”的过程,更在在向充斥银幕的3D制作发出挑战:究竟怎样最大程度调动观者荷尔蒙,绝对不是简单的剥离图层就可以完成的。
  对比诺兰近年来如《盗梦空间》或《蝙蝠侠》系列影片,《星际穿越》的整体节奏偏慢,时长更是达到169分钟,整部影片在叙事上用了许多复杂的时空线索及关于量子物理等的理论表层设计(未免本文真的成为众矢之的,关于剧情部分只能尽量从略),但通篇其实也仅只讲了一件事情,即是一个父亲的归来。在剥离种种复杂的身份、社会经历及实际经历(比如在某星系逗留一小时,地球上便过了一年等等)等旨在建立“吸引力”的元素之后,核心的价值回归到了好莱坞造梦的惯用桥段,即是相信“爱”战胜一切。
  事实上尽管影片建立了一个看上去比较勉强但仍旧可以自圆其说的循环体系来解释所有的任务(这里的任务非止人物在剧情里承担的任务,而是一种解决事件的进程)如何发生及解决,但核心的价值观依旧落脚在情感上,一切的冲突及人物心理变化,皆由“情”字而起,新晋奥斯卡影帝马修•麦唐纳与性感“猫女”安妮•海瑟薇在剧中的联手,居然在大部分篇幅中都不展示两人之间的情感进行,甚至布兰德(海瑟薇)还是为了一个在异星球生死未知的恋人而进行任务中的抉择,是本片的科幻(极其遥远的星际形成及步步惊心的时空穿越)外核下被自觉强调的情感砝码,而这砝码一旦在剧中时得到释放,其能量甚至足以延及呼之欲出的续集,这与诺兰前作《蝙蝠侠》等异曲同工,在看似高端的视听背景下,仍旧执着地回望人之初。影片数个桥段令人看到心如刀绞,这是《盗梦空间》的逻辑挑战所难以兼顾的观影体验,当然这来自一个科幻前提下才能实现的背景,同时,也是对观影人群最原初期待的妥帖切合。
  针对这部话题之作,对尚未观看、即将入场的观众有几项非常善意的忠告,聊作剧情省略之下篇幅的补充:观看前不要吃太饱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困倦(这绝不是一部闷片),观看中请勿一时激动而打开手机拍照(有许多这样令人难以抵挡的时刻)而干扰其他观众的观影高潮,观看后不要忽悠有急事要吃饭的朋友等彩蛋,诺兰神话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亦在于此。
  
  
  《新民周刊》2014年第45期

 

 

飞越时空归来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