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hold得住的戏剧人生

(2012-02-04 20:34:28)
标签:

黎耀祥

戏剧浮生

文化

分类: 书舫

已然两度斩获无线最佳的新晋视帝黎耀祥,颇让人想起三年前的夏雨,从来戏骨,演过一堆脍炙人口的配角,终于熬成葡萄成熟时,区别在于,夏雨老爷子卅年前已然是与朱江、周润发等齐名的小生主角,今次获封视帝,乃折返后的涅槃重生;而纵观黎耀祥的作品谱系,可清晰看到从训练班毕业担将军甲士兵乙起,世纪末数年暂别电视台拍大银幕,几乎未曾离开过彷如昔年大制片时代批量工厂运作的无线,其之好戏,亦是亦步亦趋稳当走来,少却诸多所谓娱乐圈的规则纷扰。《戏剧浮生——黎耀祥论演剧与人生》的出版,固然首先是他执笔专栏《戏假情真》的总结,内质却明晰道出廿数载,自路人演到周伯通、八戒以至柴九的艺海生涯所秉承的内心逻辑,如无这些点滴修习、观察研究,想来今日的黎耀祥,终不过青春流逝,再做头大无脑的闲角罢了。

全书的目次亦如同文字般分明,分作“形体设计”、“节奏表达”、“演员思考”三大板块,内容往往自中西具体演员为例证入手,阐释一个条理与观点。尽管作者在开篇罗展凤对其所做的访谈中表示“演员要学习的是哲学,而不是电影,如果没有哲学这个基础,所有的表演都是空泛的”,他的文字却并未有拘泥于理论化的表述而陷入另一种空泛,这自然与其长期的演员生涯实践历练有关,文字虽说的是理,却在在深入浅出,到达实践性的彼岸。诸如在介绍演习中的“停顿之必要“时,接连引入其有份参与的无线剧集《楚汉骄雄》与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录影《This is it》,来说明“停顿的可贵,在于演员与观众同时作出交流,让大家一同进入那幻想的空间里面”,更不乏以高仓健的作品来佐证对于一个好演员的看法。作为一个资深的演员,其对于演员的形体节奏及作为演员本身的内在哲学思考,实在令人刮目相看,在普世眼光中,一个电视台艺员(尤其是如同TVB这般批量生产视觉商品的大企业),除了在自己的表演修为中尽其所能,还能积极思考如“‘戏’是应该要精心设计地去‘演’,还是要自然舒服地去‘演’”或“在戏剧的世界中,是否需要‘特别’利用技巧去表达人的生活呢?”这样的有些形而上的问题,实在是非常难得的。

演过无数好剧烂剧正片咸片的黎耀祥,在文字中并没有如许多名人写字一般对自己的所谓奋斗史夸耀一番,他所有的成就,都浓缩在各种可见的资料中,而在书内,则展现出另一番理性思维的从容淡定。他在多篇文章中反复言说到演员的外在形态与内心的关系,指出作为一个好演员,对于“感受”对手、自己的存在以及环境气氛的重要性,更直言“要感动观众还得看演员的内心,而不是光看演员表演的技巧及表象”,就这一点回望哪怕仅局限于无线本身的演员阵容,亦是令人唏嘘不已,四十载电视风云,造就不少来得戏入得戏的上佳演员,亦沉浮了不少昙花一现的偶像,终其一生都未能将内心与其俊朗外表化为一体,成为瞬逝谈资者不在少数。

这样一本论述表演的文集(自然,这够不上“专著”的高度),相当容易令人联想到许多表演理论的鼻祖——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他的《演员的自我修养》。但黎耀祥坦言自己至今未能看完斯氏著作,但重要的是培养对万事万物的情怀与感觉,因为“没有情怀的演员是很难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表达出来的”。笔者有幸看过黎耀祥投入大银幕的四年间(1998-2002)及之后所拍的数部电影如《丧尽天良之烹尸》、《头号人物》及《情癫大圣》等,由cult剧到喜剧到社会正剧不一而足,在深知电影表演之于电视表演的难度的黎耀祥演绎下,内敛的变态狂魔或机关算尽的警察署长,都被演出一种“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含蓄味道。笔者印象最深当属《头号人物》中被色诱导致珠宝失窃的警官,为记者亦是好友周华健捅破真相后的表演,并无流于表面的歇斯底里也非精神失常的抓狂,而是定定望住对方,眼神中的绝望压过了表情的木然,角色最终饮弹自杀,是通过过道上的记者周华健听到枪声间接表现,而之前的戏码做足,即令观众对角色的结局既有震撼,亦复感觉意料之中。在《戏剧浮生》中,有一段文字是黎耀祥对与外在于内在的思考:“演员演出的状态有时真的很奇妙,外在的东西愈多,内在的东西就愈少:演员把创作的注意力集中在外在的东西时,内在的东西往往就会不自觉地被淹没,甚至消失的无影无踪。”

岂止是内在于外在,作者的视野直接关注到作为演员的大基础:情怀,做人,对生活的触动与感知,由内向外的内心与形体协调。这些是理论但全部需要在实践中特别是在演出过程以外的生活中体会。而这些,是当今无忧无虑比当年更像商业符号而不是影戏工作者的演员们所万难达到的,黎耀祥自己亦承认无法通过单纯的言传身教来改变现状。笔者亦曾关注港产文化(自然包括港剧)多年,与黎耀祥同类型的演员,刘松仁似乎更契合这样的气场,平民化、善于观察生活,表演形态的由内而外。而在罗展凤访谈中,黎耀祥回顾他演戏的努力功课(看许许多多各种视像节目)、哲学思考甚至与好友刘青云的交流,说到他们认识二十年,更重要的是刘是“用行动、语言告诉我、我是‘得’的人”,于是念及《我要成名》中,二人为数不多的对手戏,场场论及做演员的甜酸苦辣今昔际遇,一再随手随口做些说些老友记的默契动作,现在想来,其实是情怀与遭际水到渠成的缘故罢。而《戏剧浮生》,即可以是黎耀祥个人的表演史,也可看作是戏剧甚至影视表演的一份忠心参考,因为是由作出有目共睹好戏的好戏者执笔,因而有了更多的认同,因为是浸透理性思维,是故纵然字里行间几多重复,几多啰嗦,几多点到为止,却是坦荡荡,教你沉得下心来,重新审视在当今浮云遍地的境遇下,表演的意义,但若言简意赅,也许只是“hold住”而已。

 

 

hold得住的戏剧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