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辩证法

标签:
东方月绘本人群小o文化 |
分类: 书舫 |
动不动将“孤独”二字挂在嘴边的现代人,其实未必真个孤独。现实里忙碌应酬大小聚会party,虚拟中社区网页与聊天窗口此起彼伏,没一刻不处于交流中,于此互联爆炸时代,孤独是迟钝,是机会流失,是无谓牺牲,是一种奢侈的可耻。
《人@群——小O的人群生活手记》中的小O,实际上就是忙碌人生的缩影。绘本文字不足三千,绘图过八十幅,顺手读完,不费吹灰,行云流水忘得快,却怎也挥不去徒留人形与一张O型口的形象。此中的主角小O,亦是他所身处时空中人群中之一位,无所带来,无所带去,时而陌生而安全地活着,时而相熟而高度戒备,彷如看透人生境界,又似自觉自愿扎堆茫茫人海,吃饭与活着的关系,千古谜题。
《人@群》状似简单,寥寥两三行字,大面速写构图,时有小O独舞,时却随沙漏而生长,时而闯入同具O型口的不知名人群中,时而形单影只于蜗居O房中。作者兼挥者东方月给了这些图文一种冲突而和谐的整体基调,即无论身处人群的孤独或独善其身的狂欢,都是相声并存的,不存在绝对的孤独,也就没有绝对的哈皮;“我”既是“无有归于无有”的零,亦可以“生于母腹,即生于人群”的社会动物,而所谓“人群”,更多的,竟仿似是人脑中的投影,令其有则有,教其无则无。
这种两端制衡的思维现实地在吾辈凡夫俗子身上一再呈现——在人群中欲成如鱼得水却发现水早将鱼淹没无影踪,逃离人群却又成孤独口实,实在难以取舍。东方月的文字有点玄,然而意思明白,天平的两端是一样的为难,而解决之道同样是辩证统一的殊途同归:把自己看成纯的O,亦同时,彻底的孤独会柳暗花明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群”。
说到底,《人@群》中不断出现的围观群众与独只个体,都是面对孤独时的两极,互动对话,个中滋味,唯有深谙有无之道者如作者方能处理得从容淡定,“人群即世界”,往往容易令人联想到另一句有名的多的“媒介即讯息”,如何左右逢源地处理好人与群的关系,答案在字字句句中,也在一张大口张开的嘴的笑意里。
或许可以理解成,人与群的关系在当今,一如书名般因为隔开了一个“@”而全部变质,见面谈笑渐渐成为显示器上的炫目表情,守候在屏幕前的现代人,嘴里喃喃念的其实不是“孤独”,而是另一种无言的群体行动。于是乎,独自翻开这册绘本的单个人,带着孤独,进入了想象性的群中,不经意间,也成了人群中的一枚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