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冷内含光

标签:
暮光之城杂谈 |
分类: 影记 |
早在《暮光之城》拿下北美票房冠军之前,同名畅销书已然风靡美利坚,而以女性年轻影迷为主打的观众群在2008年末的时候集体选择了这部阴冷与热情并存、凄清与活力同在的吸血鬼传奇,除却对长达四部曲的原著魅力本身的连带效应之外,影片通过对电影本身视听元素的恰到好处掌控与搭配,成为电影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整部影片是表达的吸血鬼与人的“绝恋”,在画面呈现上极尽各种手段来表现一个沉闷清冷令人抑郁的福克斯镇图景,同时在叙述女主角贝拉与男主角爱德华之间关系变化互动的处理上也别具一格,加以配合离奇情节的一系列调度方式以及原声音乐的适时加入,使得《暮光之城》成功跳脱了可能因题材同质化或故事的相对俗套所可能产生的观影副作用并将感官吸引最大化,成为当代好莱坞视听叙事的一个成功范例。
在《暮光之城》中,最明显也是最宏观的观感来自于笼罩全片的清冷气氛,这种气氛在剧情来说是阴天多雨的福克斯镇,从影片画面中传递出的,是几乎永远阴郁的天空、呈现深蓝基调的汽车,住宅房屋内黯淡的光线以及学校实验室课桌上蓝白的反光。通过电影画面的整体色调是偏向浅蓝与绿之间。早在影片一开始,随着拉伸的移动镜头展现出来的一幅后山全景,已然可以管窥影片的色彩布控,一片偏暗树丛里裹着一潭溪水,大范围的绿色里现出一头鹿。这种满含色彩对比的表达在之后又有相似处出现,包括贝拉铺满灰绿光线的卧房中显得尤为醒目的一盏橘红色床灯,还有屋外阴郁清冷车道上出现的一辆橘红色轿车。这些拉开对比的色调安排有效地造成了贝拉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在整个画面基调中醒目的橘红色,都是笼罩了一层灰蒙蒙的淡调:覆盖在床灯表面的灯罩,汽车表面的灰暗色泽,都在明显的对比中暗含了偏阴沉的视觉效果。这与《暮光之城》所想要达到的整体氛围是相符的,也是此片与一般吸血鬼剧情片有所不同的地方:阴沉却不一味冷酷绝望,整个环境色彩虽然是暗调但始终透着些许温暖气息。
除了色彩上的独特处理,《暮光之城》对于光线的运用也不太像一部传统的吸血鬼影片,在全片中涉及人物脸部特写的镜头,几乎没有完全遮蔽光源的感觉,相反,在大量涉及男女主角对话的场景中,在周边环境处于阴沉甚至幽暗状态下,始终有光源集中在人物脸部形成明亮个体呈现。作为吸血鬼形象,男主角极其家人在扮相上固然面白唇红得可怕,但导演始终没有让这种苍白呈现出病态或恐怖。在环境相对较明亮的餐厅自然不必说,即便是黑夜两人同处爱德华的车内时,近景呈现的两人脸部也是光线集中的焦点,餐厅对话,则由两人桌上一盏台灯提供了直接映出面目的光源,在此一段中,爱德华的面部虽然是被笼罩在阴影,但并未呈现深沉之感,相反在灯光映衬下具有一种柔和意味。即便是树林中爱德华尽诉苦衷的对话场景,环境清冷,人物却并不残酷,甚至还出现了一束阳光轻拂过两人的面庞。当然并不意味着全片都是如此,芭蕾舞教室中的吸血鬼詹姆斯,就完全背光而立,脸部轮廓完全处于一片灰蓝色阴影中,显得阴森恐怖。总的来说,《暮光之城》用光之所以并不可以营造恐怖气氛,是与电影所要表述的基本情感基调分不开的,讲的是偶像版的“人鬼情未了”,诉的不是决心杀戮而是款款柔情。
镜头语言与调度方式直接决定了影片的叙事节奏与呈现风格,在《暮光之城》中,藉由色彩与光线铺陈的福克斯镇这个人鬼同路的沉郁世界以及人与人/鬼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娴熟的摄影技巧与设计得到了极富表现力的展示。而人际的互动则与环境相互推动,达到合一。贝拉坐在老爸的车里,一个沉稳的中景镜头中,灰蓝汽车里,一边一个,构图平衡,两人中间隔开大块空间留给了后窗玻璃后的景物,贝拉父女显然是“同车异梦”的疏离状态,有一搭没一搭地讲话,然而两人的关系并不是平常父女那样的亲密无间,这一段落直接点出了贝拉前来福克斯镇生活的内在孤独,也暗含了被爱德华苍白冷傲气质吸引的伏笔。相似的手法还包括贝拉父亲常去的餐馆里,拍两个人进餐谈话的场景,采用了微微晃动的近景拍摄,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里制造出某种局促不安的气氛,也是父女关系的另一种微妙表达。而在作为主线呈现的贝拉与爱德华的恋爱进程中,包括两人在实验室以及餐厅的谈话,采用的近景对切,有力地展现两人渐趋近的心理状态,而在对切中似乎又是有意识地将对方的背影置于画面前景,即在拍贝拉时同时包含了部分爱德华的背影,反之亦然。这种处理方式下双方的对话便不再受到拍摄空间的限制,每一幅画面都包含了双方却又有所侧重,真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拉近了对话双方呈现的空间和心理距离。除了上述这些精巧设计之外,在树林中及爱德华家屋外都采用了相当一部分360度的移动全景来展现两人身处自然中的状态,一次是伴随阳光打在仰卧草坪的两人头部,阴暗环境里注入了一道强烈的生气,第二次则随着镜头移动而逐渐拉远到大全景,拍出树林与远山,具有海阔天空、强烈感情奔流意味。在《暮光之城》中,绝少强烈摇晃或大幅度景别变幻等富于冲击力的镜语运用,除了最后与詹姆斯的恶斗外,几乎都是以这种相对徐缓的方式来推动故事进程的,是以造成影片整体的缓慢节奏,包括库伦家族出场等场景的慢镜头都是加深了悬疑情绪与影片的浪漫气息。
影片的配乐部分也是不可不提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暮光之城》的音乐整体是冷而不酷,静而不柔的,配合影片表达的淡淡忧愁情境,多数都是钢琴的缓缓流动,在每一个起承转合但当了情绪流走的磨合剂。时断时续的电吉他在贝拉对爱德华的疑惑以及吸血鬼家族面临大敌时便恰到好处地游荡出来,全片的配乐偏向舒缓,即便是追杀的段落,音乐都绝无激烈感觉,依旧是沉稳缓慢推进。配合画面呈现的灰暗,有效衬出了环境的现场感。
此外一些声音上的小细节也颇为耐人寻味,比如沙滩上正在谈话的两人被突如其来的尖叫打断,回头确实同伴在打闹,这种类似希区柯克的悬疑处理也可算是影片的亮点之一。在爱德华家中,握碎酒杯时那一声清脆响声,也起到了类似心理震慑作用。而作为重要抒情段落的德彪西音乐,则象征着贝拉与爱德华旷世爱情的世俗诉求:如月光一般安静地相守,而非真的“人鬼情未了”。
诚然,《暮光之城》的好评来自于以原著为基础的吸血鬼青春传奇,来自于青春偶像的落力演出以及影片宣传的花巧策略,而真正决定影片口碑的,则是通过以女导演凯瑟琳·哈德威克为主导的主创通过一系列精巧的视听呈现所营造的那个神秘而不失浪漫的《暮光之城》独特的世界。在好莱坞电影铺天盖地横冲直撞冲击眼球时,这一道风格独特,冷静又温婉的小菜,无疑是巨片大餐后,给观影者的一剂轻扬良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