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口同声”的背后
(2009-09-10 18:30:07)
标签:
临沂五村车祸杂谈 |
分类: 词章 |
距离9月5日上海临沂五村的车祸已有几天了,回顾当日事发时沪上两家报刊的最新消息,所讲事件固然相同,却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一个情理之中的新闻点——车主“海归本本族”的身份。如某晨报9月7日的跟踪报道标题《浦东临沂五村小区车祸惨剧6名伤者仍在住院
此处无意厚此薄彼来说明什么新闻水准问题,因为基本上,两家媒体都是如实报道了事件本身,至于延伸开去的深度内容,则视报纸从业者自身观察视角与判断思想而定。然而从读者的眼光来看,两家报纸,包括同时的另一些媒体,在第一眼吸引人的标题上都以车主作为焦点的,无论是“‘本本族’肇事者”还是“油门当刹车”,说的都是车主本身。诚然,新闻报导需要用最简洁的语言来将所报道的事件说出口,但客观上,在标题里便点名了“本本族”这一特定群族,便具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引导倾向。就报纸的传播特点而言,大多数读者,在看过了标题之后,便会有更多可能性先在地将事件来龙去脉完全归到兼负“肇事者”与“车主”两种身份的这位海归身上。
但我们就可以因此忽视了小区规划上的种种疏漏么?为什么肇事车辆竟会这么轻易地在中老年人密集的小区主干道失控呢?固然,有车主驾车技术的主观原因,但他既非半点皮毛都不会的生手,也并没有喝醉了酒驾车,为何会在短短几分钟内横冲直撞直至“1死12伤”呢?早报的报导便是在这一点上,发现了更深层的信息:小区房屋是老旧建筑、主干道拥挤、幼儿园与卫生中心密集分布以及路边小摊随意摆设。正是因为“寸步难行”,才导致了车主“紧张”而忘了刹车与油门的分别,然后才引起了一系列错乱反应,酿成惨剧。如果说车主本人应该对事件负上百分百直接刑责的话,那么小区规划上这种陈旧与失衡,又该背上怎样的责任呢?这个问题或许不能得到立时的解答,作为新闻传媒也并没有能力来回答。但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媒体有必要将这样的事实呈现出来,甚至亲自提出这样的问题。
但即便是早报延展性地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恐怕也很难引起读者的注意。醒目的“油门当刹车”已经传奇地表达了一种故事性而非警示性,带着猎奇心态再去看这篇报道,纵然能得到对于事件本身的基本信息,也会最大程度地忽略其中暗藏的另一面。早报尚且如此,晨报如何?最大的新闻纸媒尚且如此,网媒又如何?一个新闻事件需要的,岂止是“异口同声”的话语而已?即便肇事者不是什么海归本本族,同一个小区完全有可能在相同情况下造成另一波躲闪不及或者无路可躲的老年人受害,这与报道尺度已然无关,伤亡数字,也不过是标志一件事件的的logo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