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dhu在长城上飞奔,真个“一步一个脚印”踩碎了砖砖瓦瓦的时候,有那么一二刻以为是《功夫》再生。这之前同样容易令人断章取义的段落来自于他在跟师傅练功时突然脱光了上身,那是张彻的招牌来的。
问题这不是星爷的作品,也不是老掉牙的三段式功夫片,虽然有说来颇为曲折的典型情节(误打误撞闯到正邪对阵的风口浪尖,遭遇暂时性挫折最后奋起而胜),亦不乏真真实实的从功夫片时代走来的活化石(刘家辉),《从印度到中国》还是正八经的印度电影,那种无厘头中的无厘头画面剪接,永远不会缺席的靓仔靓女载歌载舞,是不会随着“刘胜”这个颇为中国风的名字而改变的。
打着“中国”的旗号,从月光集市走出来的印度青年sidhu,被同样塑造成愚昧无知的中国百姓当做了数百年前的战神转世,推到了打倒乡村暴君胡州的第一线。从此,频频贴贴的巧合穿插着对《黄金甲》《色戒》等等各色华语大片的恶搞,把一个完整而荒诞的复仇为民除害的故事讲得圆满利落,既有对阵恶势力却被无情击倒受尽凌辱,也不乏新仇旧恨交织的闪回段落,总之,该有的桥段,一个不拉。
曾经列维·施特劳斯把经典叙事规划成了万变不离其宗的不同组合,指出叙事其实是同一套序列的不同排列,其内涵是完整而不变的。说来在《从印度到中国》中以中西结合的方式作了完美注解,不仅用上了典型桥段,而且几乎成了故事片关键帧的浓缩全书。只不过这次,换成了懵懵懂懂的印度阿三,假如是美国中学生,恐怕就成了《功夫之王》了罢。
除了非常娱乐之外,结局没有让中国功夫负载在sidhu身上击败胡州,而是令得sidhu以集市切菜的“个人绝学”化解了强敌的暴戾攻击,应证了“命运不靠手相纹理,而是靠你自己的拳头”的自力更生箴言,同时最后借了战神刘胜的石像解决胡州,既给印度人民长了脸,也没忘为中国偶像脸上贴金(虽然刘爷只是个传说)。说起来,印邻邦拍电影,无论正谐皆秉承好看有味的原则,比起本朝大片有名无实,用心高下,可以立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