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记(十)

(2022-04-23 15:50:33)
标签:

日记(十)

日记(十)

 

195843  星期四 

出三次车,出了三次小事故:第一次蹭了下左边的大箱板;第二次蹭了下右侧的叶子板;第三次丢了一个放气螺丝。事虽都不大,现在又是天天运人,可要加倍注意。

这些日子来的人特别多,每天两列火车,上午一列,下午一列,我们全队车辆两班倒送人,不分昼夜,车回来就走,人一时还送不出去。密山镇里镇外到处都是复员转业军人,车库、俱乐部,凡能住人的地方都住上了人,还临时搭起不少帐篷。

                     1958410  星期四 

这一趟车跑的最远,去的地方叫雁窝岛,属于853农场。整整三天三夜没下车,困得最厉害的时候吸烟都不顶用,两眼瞪多大也迷糊了。在朝鲜三年也没跑过这么长时间的车,下车后全身都突突的。不管怎样,还是坚持下来了。

我们一行四台车,山东大汉杜忠良,朝鲜族老李,还有位姓白的,加上我。一路上互相帮助,陷车一起挖一起抠,坏车一起修,不让一台车掉队。路本来就不好,有的地方根本就没路,又加上天气渐暖,白天已经开化,修车、挖车弄得我们几个人满身是泥。

车陷得太深,路实在不能走的时候,就去求沿途农场的拖拉机给一台一台地拽过去。农场的同志们都是当兵的来的,很多都是1956年来的。只要找到他们有求必应,一直把我们送到车辆能行驶的路段上。没有他们帮助,我们完不成这趟任务。

入夜到了一个比较大的村子,带队的人,让停车待命。

这次送的是从上海转业来的官兵,不少人带着家属,坐在我驾驶室内的一对夫妇,就是一个河北籍的军官领着家住上海的妻子。

他们问我:“我们去的农场还有多远?”

“不知道。”

“农场的房子怎样?”

“不知道。”

“有电灯吗?”

“不知道。”

“……”

夫妻俩对我的回答有些感觉,想问却不开口了。见状我笑了:“我和你们一样,也是刚来的,资格只比你们老一个月。”三个人笑了。

过了一会,传下令来:军官家属下车,暂住大和镇。

哦,这个村子叫大和镇。

军官家属下车后,我们把其他官兵送到雁窝岛。

到了雁窝岛才知道:既没有房子更没有电灯。

同志们团结奋斗才完成了这趟艰难的任务,但有的同志你帮他,他却不想帮助你,他车陷住了,大家帮助挖、抠,车抠出来了,他跑了,跑不动了只好等同志们再来帮助——那位白同志就是这样!

人呵,各不一样。

这趟车给了我灵感,写了首诗:

《我驾着“解放”飞》

我驾着“解放”飞,

太阳后边追;

太阳追累了,

换上星星追;

星星也累了,

太阳又来追!

追的太阳红了脸,

累的星星直眨眼儿,

我还驾着“解放”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日记(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