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古兜山地古称百峰山脉,濒临南海,依傍广东四大出海口之一的崖门,在新会境内绵延数十里,西与台山北峰山相连。古兜山位于古兜山地西南部,在新会境内面积46万亩,主峰狮子头高程 982米,为新会最高的山峰。其他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有三牙石、瓶身山等7座。山地坡度一般为30—40度,山顶部达70—80度,山势陡峭,自然生态环境丰富多彩。
2001年,古兜山被定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为珠江三角洲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区内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温暖湿润,高山上的11个水库,水色碧绿,如璀璨的明珠,堪称“千山汇玉磨明镜”。地表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调查发现区内有常绿阔叶林7976.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区内绵延起伏的山峦,清澈秀丽的水体,激扬浩荡的溪流,翠绿浩瀚的林海,怪异嶙峋的奇石,神奇迷人的云雾,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古兜山的“花、果、山、石、溪、林、瀑”构成了新会葵乡境内又一“世外桃园”。
二
然而这一世外桃园曾几时又是山贼为祸村民、横行霸道的天下。
民国初年,虽然已经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但由于未能建立统一的政府,政局动荡,军阀长期割据,互相火拼,导致盗贼四起,人民又陷入劫难之中。早在清光绪二十一年,新宁知县李平书曾在《到县三月情形禀》中分析:“近数十年来,出洋谋生者多,井里颇见丰足,外匪因之流涎,强窃劫掠之案层见叠出。”
为害新会、台山两地最大的盗贼,民国初年有梁朝贵一伙。后来梁朝贵手下的小头目梁恩拉帮结伙,自立门户,并与新会的匪徒指天成、梁社等率夥会合,麇集到300多人,形成股匪,盘踞在古兜山,称为新会帮。陈祝三盘踞在大隆洞,股匪内多是信宜人,称为信宜帮。两股贼帮一东一西,长期为害周围,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灾难。1918年,古兜山贼梁恩百余人,夜劫新会会城浐湾、承恩、濠桥街,劫数万元,掳商人57人,打死3人。
贼窝
盗贼不仅劫掠钱财,还掳人勒赎,其手段之残酷、野蛮,令人发指。贼匪对于掳来的“肉参”,施以种种酷刑,把不少被掳的人残杀:将人缚住手脚立埋于泥坎中,称做“种生树”;缚人于树身而用绳索拔去头颅,谓之“拔柿蒂”;迫人穿上葵衣,然后淋上煤油,点火烧死,叫作“火衣舞”……。贼帮头目陈祝三、叶兰初等都是杀人不眨眼的魔王;女贼头单眼英的杀人手段也极其残忍。一位被掳过的妇女说她被掳入贼巢,几次被单眼英强迫去看她亲自动手劏人。把要劏的人剥光衣服,强迫人质躺在一块岩石上,然后举刀生劏。单眼英强迫被掳的人直视而看,并威胁说:你等家人如果不快拿钱来赎,则照此办理!
劏人石
贼头单眼英原是台山广海大洋村的妇女,入山斩柴,被匪首邱明阶掳去。亲人将她赎回来,不久便因生活困苦而再度入山,找邱明阶入伙,以致演变成为凶狠成性的贼婆。捉到她时,还从她身上搜出几个人胆干呢!至今,这块劏人石仍在山溪与林木之间,默默诉说这段黑暗日子。
盗贼横行年复年,军阀混战连年不断,一则兵贼不分,如匪首梁恩劫掠既富,乃以孽钱运动,变贼为兵;一则兵助匪势,名为剿贼,实向匪贿以饷械,互不侵犯,向上级敷衍。民国十二年,熊华统领的警察游击队一部分人前来剿匪,一仗未打便即携带开花炮二门投入陈祝三匪帮。在此境况下,周边乡村各乡各村只能力谋自卫,以求安全。于是,绝大多数的村庄都集资购置枪械,建筑碉楼,组织壮丁自卫。这些碉楼建筑牢固,不但墙厚,还是钢筋水泥结构,或者是砖墙中间用水泥充填墙心。这样的碉楼遍布新会、台山的乡村,其中近山地区特别多,平原地区也不少。出于防贼,一些华侨回乡建楼房,也用水泥塞墙心,在洋楼的四面开了枪眼。但是,碉楼林立亦难自保。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