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饮河之鼠:中国历史的“正闰之论”

(2008-12-05 16:24:19)
标签:

资治通鉴

正闰之论

正统

五胡十六国

五德终始说

邹衍

五行

阴阳

统一

分类: 通读《通鉴》

   宋末元初史学家胡三省评价《资治通鉴》时说道:“《通鉴》不特记治乱之迹而已,至于礼乐、历数、天文、地理、尤致其详。读者如饮河之鼠,各充其量而已。”一直零散地看此书,多有反覆忘却者,及改变原有成见谬误处,算只饮河之鼠,且看且记吧。

 

   一直以为《资治通鉴》和封建正统史观一样。读到《魏纪一》,司马光在写刘备称帝时,大发了一番议论,讲为何称刘为“汉主”,而称曹魏为“皇帝”。以前,我以为司马光是和传统史观一样,尊曹贬蜀,视魏为正统,其实不然。

 

    司马光先回顾了历代君主的世系,论述“正闰之论”始于汉代:“三代之前,有民人、社稷者,通谓之君。合万国而君之,立法度,班号令,乃谓之王。王德既衰,强大之国能帅诸侯以尊天子者,则谓之霸。”“秦焚书坑儒,汉兴,学者始推五德生、胜,以秦为闰位,在木火之间,霸而不王,于是正闰之论兴矣。”

 

    所谓正闰,正即正统,闰即僭伪。汉朝建立后,采用战国阴阳家邹衍的五德终始说。按五德终始说,每个朝代与五行相配,继承也如五行相生相克。如黄帝尚土,夏尚木,商尚金,周尚火,秦尚水。汉代认为秦朝短暂暴虐,不是正统的朝代,是闰位(僭伪),因此汉朝是直接继承了周朝的火德。所以汉朝又称为“炎汉”。后来,按这种五德终始说与正闰史观,各个朝代的继承,都相应的配于五行,以表明正统。

 

    现列出被认为是正统王朝的历代五德相配图:汉(火)—曹魏(土)—晋(金)—北魏(火)—北周(木)—隋(火)—唐(土)—后梁(金)—后汉(水)—后周(木)—宋(火)—金(土)—元(金)—明(火)—清(水)。以及:中华民国(木)—中华人民共和国(火)。


  司马光“但据其功业之实而言之。周、秦、汉、晋、隋、唐,皆尝混壹九州,全用天子之制以临之。”认为统一王朝没有“正闰”之争,但在分裂时代呢?司马光认为,没有统一全中国(“苟不能使九州合为一统”),虽用“天子之名,而无其实者也”。而且分裂的不同政治区域,不能以政权更迭、民族、制度、疆域(“华夷仁暴,大小强弱”)来作为确认正统的标准。

 

    接着司马光用史实,一一列举这些标准都有不合理处:“自上相授受者为正邪,则陈氏(陈胜)何所授?拓跋氏(北魏)何所受?”“以居中夏者为正邪,则刘(渊,前赵)、石(勒,后赵)、慕容(皇光,前燕)、苻(坚,前秦)、姚(苌,后秦)、赫连(勃勃,胡夏)所得之土,皆五帝、三王之旧都也。”“以道德者为正邪,则蕞尔之国,必有令主,三代之季,岂无僻王!”因此“岂能独尊奖一国谓之正统,而其馀皆为僭伪哉!”指出“正闰之论,自古及今,未有能通其义,确然使人不可移夺者也。”“正闰之际,非所敢知”,对“正闰之论”的不合理提出质疑。

 

    但是司马光为何又称曹魏君主为皇帝呢?“然天下离析之际,不可无岁、时、月、日以识事之先后。据汉传于魏而晋受之,晋传于宋以至于陈而隋取之,唐传于梁以至于周而大宋承之,故不得不取魏、宋、齐、梁、陈、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年号,以纪诸国之事,非尊此而卑彼,有正闰之辨也。”所以,历史上分裂的时代,选取一脉相承的政权作为纪年,并没有谁正、谁伪的“正闰之辨”。

 

    最后,司马光还特别说明,“昭烈之汉,虽云中山靖王之后,而族属疏远,不能纪其世数名位,亦犹宋高祖称楚元王后,南唐烈祖称吴王恪后,是非难辨,故不敢以光武及晋元帝为比,使得绍汉氏之遗统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来去横岗
后一篇:房间里有棵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