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黎世湖畔的琴声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灵高地 |
苏黎世湖畔的琴声
——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啊,圣洁的苏黎世湖,
阿尔卑斯山是你的母亲;
带着远古雪山的琴音,
你留在这里积成了一湾平静……
啊,苏黎世湖,母亲的湖
你多像波林,山那边的一位母亲
16岁的儿子就要去苏黎世读书,
波林送儿子一把贴身的提琴。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揣着妈妈的提琴踏上了人生征程;
十七岁前必须离开德国,
不然到了年龄必须回来当兵!
他赌咒:魔鬼般的军营生活,
他厌烦:侵略者的军国主义战争!
阿尔伯特抱紧了妈妈的提琴,
琴上有妈妈留给儿子的体温……
中学生活让妈妈差点失去了自信,
性格古怪让自己成了被开除的学生;
爸爸问教导主任孩子以后能干什么,
主任一脸嘲笑:你的孩子将来一事无成!
想到这里,阿尔伯特擦拭了眼泪,
摸着母亲的提琴默默地来到了湖滨……
多么熟悉的琴啊,多么亲切的弦声 ,
六岁那年母亲就教他与琴结为知音 。
童年的阿尔伯特习惯了卑视的眼睛,
四岁了,开口说话还是那么迟钝;
为此妈妈牵着他的小手去找医生,
一点事儿没有,医生给出的结论。
直到有一天晚饭,他说“这汤太烫了”,
全家人才知道孩子原来不是哑人。
“你怎么一直不开口说话”,母亲轻问,
“我到现在一切都是正常的”,孩子深沉。
四岁了,孩子几乎活在无声的世界,
四岁了,妈妈含泪守着孩子的童心;
年轻的妈妈被孩子深深地感动,
孩子会说话成了父母到处传播的喜讯。
五岁那年,阿尔伯特被一场疾病染身,
爸爸从朋友弄来一副罗盘让孩子解闷;
奇怪的罗盘让孩子百思不得其解,
那个指针为什么始终指北不乱方寸?
妈妈是一位善良的母亲,
她怕孩子跳不出这根缠人的祉针;
来,我教你拉提琴吧,我的孩子,
音乐才是用天上的语言说人间的事情。
http://s3/mw690/001mQMU7gy6GkYmmEKK22&690
琴声悠扬,悠扬的琴声,
阿尔伯特读懂了母亲博大的胸襟;
这是母亲,这就是母亲
孩子累了,刺疼了妈妈那颗柔软的心。
悠扬的琴声是母亲递过来的一把金梳,
让孩子那纷乱的 思绪有条不紊:
我要用平生的毅力解开这神针之迷,
解开它,只有用知识填充一生的光阴!
他终日畅游在知识的翰海里沉默无语,
累了,惟有琴声才能将他的内心梳理平静;
中学时代,当同学们还在攻克三角几何,
他却在不声不哈钻研大学里才有的微积分。
他感谢当工程师的叔叔步步引领,
凭借这把金手杖他在勇敢地攀登;
他还感谢微积分让他认识了一个人物,
这就是让名字镌刻在力学三大定律的牛顿。
1895,知识之船载着这颗大脑走进大学,
ETH,它是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简称;
古怪木讷的他还是那样整日都在思考,
闷了就抱着一把提琴走近苏黎世湖滨。
晚霞醺醉了苏黎世的黄昏,
莫扎特奏鸣曲惊起了片片鸢群;
谁也读不懂的爱因斯坦和琴声对话,
曲高和寡谁之过?他一遍遍向自己发问。
他走得太远,ETH谁能望其项背?
他读书偏执,放弃了一些无关的课程,
他冷漠老师,超出了基本的人之常情,
四年后,ETH婉拒了他留校执教的申请。
上帝给天才的道路也许都埋了坎儿,
ETH的大门又弥漫着路易波尔德①的阴云;
一扇扇招工的大门向天才紧紧关闭,
一年半的失业让天才博士懂得了世事艰辛!
在物理学的深海里他可以纵横遨游,
在社会学的海洋里他却是寸步难伸;
同学格罗斯曼担心一个天才无辜夭折,
他将爱因斯坦推荐给专利局任职的父亲。
“大学毕业时,突然被一切人抛弃,
一筹莫展地面对社会,面对人生;
是他帮助了我,我才到了哈勒②那里,
没有他们大概不至于饿死,但怕蹋了精神!”
只要给他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
他的心就会像苏黎世湖一样平静;
八小时内:他审核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
八小时外:他在声光电的世界纵横驰骋。
多欲志昏,指间怎能流出命运交响曲,
天地之美,不研究明白枉为犹太人的子孙:
罗盘神针——爸爸为他选定了人生坐标,
多念志散——妈妈为他选择了音乐圣灵!
1900——1904,迎着新世纪的曙光
爱因斯坦收获了五篇重磅论文也收获了爱情,
大学同窗米列娃·玛丽克走进他的生活,
莺莺燕语之中不时有相对论的话题穿行……
1905,物理学的天之骄子让石破天惊,
六篇论文、三个领域,四个划时代的引擎!
光量子说,说的是光的产生和转化,
首次揭示了微观客体的波粒二象性。
对于时间平均值,光表现为波动,
对于瞬间值,光又表现为粒子性;
这是一颗何等智慧的大脑啊,
能将一束光推导出前无古人的光电效应!
四月完成了分子大小测定法,
五月完成了静液体中悬浮粒子运动;
半个世纪让科学与哲学争论不休的话题,
爱因斯坦拍案惊奇:原子不再是危言耸听。
上帝为天才打开一扇洞若神明的窗口,
天才用他的大脑将辽阔深遂的宇宙探寻;
草地上午后的阳光是那样明媚宜人,
他却能将乘上这阳光的列车无限前行……
啊,经过运算,光速下运行钟慢尺缩,
十年求索终于找到了这盏相对论的神灯;
给面临危机的古典物理找到适用范围,
让近代物理领域爆发了一场酣畅的革命!
哦,质量和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哦,质量守恒失去了顽固的独立性;
爱因斯坦开启“人类之神”般的大脑,
拨开了笼罩在物理学上空的阴云!
我们无法知道这颗大脑预言了多少效应,
我们更不知道将有多少神奇的故事发生;
我们只知道1919发生的那场日蚀,
给光线弯曲的预言找到了世界瞩目的佐证。
1921,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者获得诺奖,
他的名字也从科技界走进了普通的家庭 ;
人们在茶余饭后津津若道地谈论着——
谈论着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
此时的他,却在回忆童年的一段往事:
做了两条凳子向老师交上了工艺作业,
老师取笑:这是世界上最拙笨的板凳
“不,这只才是最拙笨的”,课堂一片笑声。
爱因斯坦是谁,他们大脑能有多重?
其实他很普通,没事就到湖边拉拉提琴;
伯尔尼专利局的同事知道他,
他不是神,他是一个彬彬有礼和蔼谦逊的人。
德国《物理年报》的编辑依稀记得,
1905年的春天,他那带着几分羞涩的眼神,
“给我一块位置吧,如能刊出这篇论文
我会感到愉快”,分明是个毕恭毕敬的学生。
一百个教授曾联名签字否定他的结论,
他笑笑:只要能证明我是错的一个就行。
他的人格魅力成为普通大众的谈资,
能洞悉宇宙的人看什么都举重若轻。
在科学面前,他从没低下高贵的头颅,
在生活面前,他却将这颗头颅沉了又沉:
我常为过多占用同胞劳动而感到不安,
朴素的衣着,引发了肉比皮值钱③的宏论。
写一部回忆录留给这个世界该有多好,
他说不必,世界上的知识像流沙河恒星,
如果把我的知识比喻成一个圆,
直径越大,越不知道更多的事情。
给他一张课桌,他可以驾驭光速驰骋,
给他一支铅笔,他可以让思绪在笔下奔腾;
给他一点闲暇,他可以捧出累累果实,
给他一把提琴,他可以奏出生命的强音!
爱因斯坦,你是科学大矗的化名,
你是科学家人格典范中的结晶;
今天我顺着ETH走近苏黎世的湖边,
侧耳倾听,又听到了你流水般的琴声……
http://s15/mw690/001mQMU7gy6GkYvwJMGee&690
①
②
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