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意神州】|中国诗人阳光自选诗及诗评

(2017-10-09 10:57:24)

【诗意神州】|中国诗人阳光自选诗及诗评

原创 2017-10-08 阳光 诗意神州

 

阳光的诗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DyJRJq3kUMo5vCWicUgtSfqHg9wB925sSDudpSEbOtYT6DhH4l84LTOLkUloibK7KZZp9icvI0T7mjvQBBtoJ0Rx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作者简介:阳光,原名汪有榕,《海峡诗人》杂志社编辑生于70年代,福建福州人。曾参加鲁迅文学院福州研修班学习。其作品散见美国《诗天空》《中外论坛》《人民文学》海外版《诗选刊》《福建文学》台湾《创世纪》香港《文学报》《诗歌周刊》等报刊。个人诗选《仿佛人间的前夜》待出,现为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居福州。



1、续茶




一杯接一杯地去喝
直到你对苦转变了原有的看法
直到你在回甘的路上
隐忍的开出了花

静,一层一层地铺过来
两三个小时里,我记住了你们
忘我的样子
几只朱鹮与白鹭
在湿漉漉的茶树下踱步
似水墨中的白循序渐进
它,美在你必经的路上

它克制住你
身体里亏欠的一部分的火
这么多年想家的味道
你一杯一杯地去喝

那时,你离我的渴那么近
那么滚烫。像两只稚鸟扑翅的最初
一只鸟心存另一只鸟的兰香



 

赏析点评

覃可


覃可,广东揭阳人,出版过个人诗集《板嶂山手记》,有作品散见于《诗歌月刊》《诗潮》《华语诗歌年鉴》《珠海特区报》等诗刊、报刊和多种网络平台。居珠海。


 

       这首诗中有一种流动的“回甘”的感觉。它源于茶叶的功效及其隐喻,也源于诗人因生活经历所带来的体验和回忆,这两者的叠加、交织成了诗写的情绪主线和推动力。


从茶叶最原始的味道“苦”和“甘”,写到了“朱鹮”、“白鹭”、“茶树”、“路上”、“家”和“你”等诸象,并有效地调用了味觉、视觉和触觉等感官拓展了诗歌的空间,其衍生出的诗意更丰富,诗境显得更立体、更多变。诗人阳光在世俗生活的海洋中寻觅并且打捞起那些有光泽的记忆碎片,从而构筑了一个诗意的港湾或者说世界。在这样的世界里,他追求大自然的宁静,怀念故乡的美,对少年男女之间那份青涩而美妙的感情心存眷恋。


相比之前我读过的不少关于茶叶的诗歌,这一首的特色在于,它把切入点选在了泡茶的过程中的一个节点上,着重于一个“续”字,为何要“续”又是如何“续”下去?相信不同的读者,能够找到不同的答案和感悟,但无论如何,如果能从诗人那舒缓的节奏、唯美而又略显忧伤的笔调中感受到一份诗意的美,也就足够了。




           诗 人 阳 光 诗 评 集——感受一个诗人的心跳



2、在茶亭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DyJRJq3kUMo5vCWicUgtSfqHg9wB925sSUkECGAd9Nm0kvI5xDWSYyUPGfiaDb0tQPKf4OK1q4gNXJYDMBQE2CGQ/0?wx_fmt=jpeg


   
不会有谁再来。他从她隔夜的茎上醒来
蜿蜒的流水
还有很长的一段抚琴的路
七米外
灰鹭在问 
两次起身后我坐回 
原来的风景。现在,花开仅仅是抬手的
瞬间。像遗忘和未知的事
交替浮现。我不断写下离分
并假设一场相遇,解开的缆绳
一只兰舟想着它覆水的痕

不动声色呀。我想起
那杯我还没有喝完的酒
仿佛我是它们,孤独
请来的客



 

赏析点评



舍得

《新汉诗选刊》编委、诗评人。从事现代诗的理论研究和诗歌评论创作。主要作品有:《论诗歌的人文主义创作》《诗歌的意象和留白》《汉诗的发展及导向性问题的探索》等。




  读阳光的诗作《在茶亭》,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无论场景还是作品情感,都似南唐后主李煜的《独上西楼》。   


   “不会有谁来了”,而“蜿蜒的流水,还有一段很长的抚琴的路”;近处的灰鹭像在询问诗人的心事。诗人两次起身,但无奈地回到原来的风景。“无言独上西楼”(茶亭独处,你不会来了),近处的灰鹭和远处的“月如钩”不谋而合。纠结、落寞与孤独让诗人思绪翻飞,恰如“寂寞梧桐深院”:不断写下离分,假设一场相遇!“剪不断,理还乱”的落寞情愁,让诗人依旧牵挂“那杯我还没有喝完的酒”,孤独的滋味再次涌上心头。


      诗人阳光曾言及诗歌的新古典主义,虽然该作品的语言并无太多的古典主义诗歌气息;就作品的意象而言却大多是古典的,传统的。另外,诗人对花开花落的交替,似乎悟出些许的哲理,但和“两次起身后我坐回 /原来的风景”一样,所有的感悟只是“灵光一闪”,又重新陷入孤独与寂寞的情感。这符合“一愁到底”的古典诗歌思想。也许,这就是他所说的新古典主义吧!








3、傍晚的味道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DyJRJq3kUMo5vCWicUgtSfqHg9wB925sS9AjujdVKU89r6WM6fgYaTI0sDXyLY2VT1VqA0rRpEPjRJl49MJ82bQ/0?wx_fmt=jpeg




闲来无事,蜷在暮色里,接近契合。
——一茶君染墨的手指:
从画布上撤下

门,清冷虚掩着。
挨着院墙的比划
那些线条我还没想好,遮翳的性情
与沉默的颜料
相对暮色中那一个难以细说的达诂
寒暄的人不来
碗盏,在寂静与寂静之间

附着薄薄的霜。我蜷在暮色里
火炉上煮着米粥


赏析点评



林浩珍


林浩珍,1967年生。福建省作协会员。“诗意神州”作家掌上出版平台创始人。创办《世纪未》诗报。曾获《青春》杂志等联合主办的“全国大学生诗歌比赛”二等奖。已在《诗歌报》、《诗神》、《飞天》、《福建文学》等刊物发表作品近400首(篇)。已出版诗集《回眸》、《那时花开》。


  

 在我的眼里,没有各种“流派”之分、“主义”之分,只有“伪诗”与“真诗”之分、“劣诗”与“好诗”之分。但诗人阳光说他是“新古典主义”,我认可了。
《傍晚的味道》的意像、意境颇具古典主义的风格。从第一段:“闲来无事,蜷在暮色里,接近契合。/——一茶君染墨的手指:/从画布上撤下”到最后一段:“附着薄薄的霜。我蜷在暮色里/火炉上煮着米粥”就是一幅有着中国风韵味的水墨画,营造出空灵、寂静的氛围,透出淡淡的禅意。“寒暄的人不来/碗盏,在寂静与寂静之间”让我想起了我非常喜欢的古代诗人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王维归隐于山水之间的,而阳光的诗却还透出一丝生活的气息和烟火味。
  阳光在这首诗中充分运用了“通感”。“通感”运用得好,可以精准表达出诗人当下最微妙的感觉。这首充满画面感的诗,阳光取题目为《傍晚的味道》。画面不仅可以动用你的想像去“看”到,而且还可以“闻”到。暮色中,人与自然、与景物融为一体,但又好像还有“难以细说的达诂”。画中人好像在等着谁,却一直未到,只有炉火上的米粥在冒着热气。此时,作为读者的我们似乎也闻到了米香,同时也闻到那种等候中寂静的气息。
如果说非要说这首诗有什么不足的话,就是这首诗在“新”上还需要做功夫。现代诗可以有古曲主义风格,但其内核必须是现代意识,而不是停留在句式上的创新。


4总是会运用到一些中年的词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DyJRJq3kUMo5vCWicUgtSfqHg9wB925sSyGkXXrH8dBSPDOZEQBxs37I5AxsV7uFDwGPkVALUEdTicZuLGS7u7PQ/0?wx_fmt=jpeg


很少有人带自己来这里
在你拨慢的钟表里
我不能开口说第一句话,我一开口就犯难
我们很少聊天,更别说一本正经地劝
水溢满了一口深井。想起曾经有另一个人
他的柔软与心碎
大雾消弥于早醒的鬓白:如果你也在其中
就请安放下我喘息的眼神
此刻仰面而来的风是太平洋的
它正疾步走进中年
有人搬动了伤感,也有人无谓裸身。空空的双手
总会用到一些中年的词





赏析点评



郑朝阳


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诗歌、散文和文学评论作品散见《诗刊》、《福建文学》、《星星诗刊》、《绿风诗刊》、《文学月刊》等五十多家报刊杂志,部分诗歌作品和文学评论入选《青春诗选》、《中国当代诗人情诗集萃》、《中国诗歌精选300首》、《中国民间好诗2016》等相关诗文选集。出版诗集《那晚的风》。



      “词”,对于这首诗是生活的印象,也是主体感觉的抒发。它是诗人在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一些东西,但又说不清那是什么?即如“伤感”在“搬动”中显示出立体和质感;在扑朔迷离中呈现出一种情绪有意味的流动而获得清晰的感受。那是人生历练中的感情本色和美学旨趣。如诗中“水”、“大雾”、“风”等意象的选择,也许是实有的,也许是幻化,但它们忠实记录了与诗人具体生存语境密切相关的情境和细节。让人从中读到了由生活和心跳支架起具有独立自足品质的东西。

 

5、霜降日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DyJRJq3kUMo5vCWicUgtSfqHg9wB925sSoAVowicORwNwRrTLKiaCibCD1lzCMJlzg49QpEEmZkhzMADRAI8M4YEpw/0?wx_fmt=png



这是一个秋天的下午

我没有提起落叶的笔

我要睡到自然醒

霜降后,亲爱的,我等你

撤了凉席换垫被

像身后马嚼青草的声音

孤独开始出来迈它忧郁的步

空山落叶怀抱我一小节

一小节霜降的凉

 



赏析点评



西门吹风



西门吹风,原名严关福,男,福建宁化人曾有诗作散见《三明日报》《福建师大校报》等,有作品入编《中国当代诗典》《永存的报春花》等诗集。现为“三明诗群”“客家诗群”成员,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有作品发表于《宁化文艺》《客家诗人》《诗谱》等纸刊和部分网刊。



         喜欢阅读有关廿四节气的作品,喜欢篇幅小巧玲珑的诗歌,甚至喜欢洋溢着大自然气息的笔名,而我的这些癖好,诗人阳光的短诗《霜降日》竟然都惠及到了。


      目光触及诗题《霜降日》的片刻,瞬间拨响了我心底那根敏感而忧伤的弦,似乎有一股寒气侵入骨髓,洁白的霜花在心底暗暗凝结。而诗题《霜降日》,或许也流露了诗人埋藏心底的淡淡愁绪。“愁”什么呢?诗人将时间定格在“一个秋天的下午”,轻松唤醒读者内心“愁”的神经。而诗中“我没有提起落叶的笔/我要睡到自然醒”,传达了内心的一丝倦怠和下意识的一种放空,这其实也是今天巨大生活压力下的一种必要和适时的调节,它表面上似消极,实际上是一种生活机智。此时,诗人或许经历离别之苦,或许遭遇情感起伏,或许正应对生活压力,而“亲爱的”“你”,可以是自己的爱人,也可以是自己心中期待的某种理想境界。等“亲爱的”“撤了凉席换垫被”,表达了对心爱之人的思念,或期待获得对方的谅解,或是对工作或人生转机的一种期待。“没有”和“要”形成人生态度上的鲜明对比,诗人有所为有所不为,表达了一种顺应自然的安适的心态。而“马嚼青草的声音”传达的是嘈杂生活背后大自然的宁静,也夹杂着诗人内心隐隐的孤独。而诗人却能举重若轻,用“一小节”表达了内心的从容和淡定,也表现了一种豁达乐观的处世态度。


      “秋天”“霜降”“凉席”“凉”,与孤独和忧郁相联,“自然醒”“亲爱的”“等”“一小节”,又足见作者内心开阔,淡定从容,积极乐观的情操。全文九行,80个字,精简练达,意境空阔,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和品味空间,表现了诗人深厚的诗歌写作功底和匠心独运,也给读者真实美好的情绪共鸣和“空山落叶怀抱我”的一种慰藉。因此,我们的心不再因为“霜降”而受“凉”。


 

6茉莉花茶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DyJRJq3kUMo5vCWicUgtSfqHg9wB925sSaYzWTichibibUvyyJibs0adqOSqpXTIFWocyEsGmOeHOvAIlRQOiaTJNa8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闭目。打坐。听书。

一张孩子稚气的脸睡在她小小的手上

春风翻动评话先生的书页

我们常常忘了,花香

也是有出处的

 

在花遇见活水之前

词古色水亭香,那是坊巷、茶楼间

烘焙的一抹月光的白。 我们,都错忆了

一首诗最初的芬芳

 

饮清淡的茶水,想着南方的婉约

像哥哥牵着妹妹的手

十八朵茉莉开的时候,有那么一朵

就簪在你的髻上




赏析点评



咏樱


咏樱,真名黄勇英,毕业于福建师大中文系,福建省作协会员、现代诗歌文化艺术主编、诗意神州主编、中国诗歌网诗人认证诗人。大学时曾任福建师大“南方诗社”副主编。擅长散文诗歌写作,在各级刊物发表诗歌、散文。已出版散文集《带爱上路》。



     读阳光的诗歌,感觉十分的清丽婉约,仿佛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娉娉婷婷,穿廊而来。


     诗歌的开头,茉莉花茶的出现有一个安静地背景:闭目。打坐。听书。茉莉花茶在这个背景下出场,显得十分宁静、清雅。”我们常常忘了,花香也是有出处的“。”花香“的出处是哪里?是春风的怀抱,是宁静的居处。它带着脱离尘世的美好翩然而至,令人神往。然后是“活水”的出场,没有活水就没有茉莉花茶的清香四溢,就没有所有关于坊巷、茶楼和月光白的美好回忆。这一段是一个延展,诗人调动了回忆来写茶,写出了茶的神韵。


      最后一段诗人呈现了一个美好的画面:“哥哥牵着妹妹的手”“有那么一朵就簪在你的髻上"这里茉莉花的形象出现了,而且是带着美好情意的形象,它成为爱情的象征,芬芳的茉莉花就像芬芳的爱情,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中。


     诗人阳光的诗歌善于捕捉小的场景,从小的场景中挖掘到诗意和美,从而带给我们心灵的感动。他的诗歌富有古典诗词的韵味。


7 母亲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DyJRJq3kUMo5vCWicUgtSfqHg9wB925sSaYzWTichibibUvyyJibs0adqOSqpXTIFWocyEsGmOeHOvAIlRQOiaTJNa8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浆洗着旧得发白

像伤风的语言和动作

 

穿针的人咳嗽着老去

缓慢。多梦。

 

在一茬倒退的灰里

她眯缝着天

 

我记录着,春末,搁下雨的

寂静,有

香樟树的气味

 

与沙漏的风湿慢慢抱在一起

一头老水牛,眼神黯淡

 

对着光亮打盹





赏析点评



南沙


南沙(上善若水)本名华南沙。毕业于理工大学电子技术专业。高校教师。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世界华语诗歌联盟》盟委会成员、《诗漾天下》主编、《当代诗选刋》编委、《中国诗歌黄金台》海外编辑。有作品入选《当诗歌遇见互联网》、《世纪诗典》、《当代300位微信诗人脸谱》诗集。



       拜读了阳光老师十余首诗作,以若水浅见,老师的短诗《母亲》可谓压卷之作!      


     全诗在其艺术手法上充分运用了西方现代诗歌中象征主义、意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多种主要表现技巧。作者摒弃撰写同类题材时常见的陈词,完全从视觉、听觉、动觉、触觉等多角度切入,使围绕主题"母亲"的多个抽象与具象的画面彼此交汇,从而使一位有着行动迟缓、失眠、多梦等各种老态特征的风烛残年的老母亲形象呼之欲出。


      下面略述本诗最为亮眼的吸睛之处:全诗的虚词应用极为传神!无论是首句象征朴素着装和垂暮之年双层寓意的"旧"字,还是第二小段"咳嗽着"的恒态形容老去,以及第三小段用"倒退"的画面隐喻时光流逝和"眯缝"的动作撷取视物昏花的实景都极其传神!尤其精彩的是最后两段,引入香樟树的气味和老水牛的意象,把母亲在春天雨后容易复发的风湿疾患以及治疗用别出心裁的诗性语言表达得贴切精妙!风湿膏药的味道几近于樟木香味。另外,春天本来是水牛最为忙碌的季节,因主人复发身体旧疾,水牛不得不在阳光下瞌睡的无奈场景让读者顿生感概!这首充满着对母亲无限深情的倾诉感动了我,大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