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台湾七天六夜行——基隆“野柳”地质公园

(2013-10-21 12:24:05)
标签:

海峡诗人

诗人阳光

台湾野柳

汪有榕

文化

 


台湾“野柳”地质公园

 

台湾七天六夜行——基隆“野柳”地质公园

台湾七天六夜行——基隆“野柳”地质公园

台湾七天六夜行——基隆“野柳”地质公园

野柳风景区位于台湾基隆市西北方约15公里处的基金公路,是一突出海面的岬角(大屯山系),长约1700公尺,远望如一只海龟蹒跚离岸,昂首拱背而游,因此也有人称之为野柳龟。受造山运动的影响,深埋海底的沉积岩上升至海面,产生了附近海岸的单面山、海蚀崖、海蚀洞等地形,海蚀、风蚀等在不同硬度的岩层上作用,形成蜂窝岩、豆腐岩、蕈状岩、姜状岩,风化窗等世界级的岩层景观。风景区分三大区:第一区女王头、仙女鞋、乳石等。第二区豆腐岩、龙头石等,第三区海蚀壶穴、海狗石等。


台湾七天六夜行——基隆“野柳”地质公园
台湾七天六夜行——基隆“野柳”地质公园
台湾七天六夜行——基隆“野柳”地质公园

台湾七天六夜行——基隆“野柳”地质公园台湾四面环海,优美的海岸景观随着地理位置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景色。位于新北市万里区的野柳地质公园为台湾北部著名的地质公园。野柳地质公园万里乡为突出于北海岸的狭长海岬,经千百万年的侵蚀、风化的交互作用,逐渐形成蕈状石、烛台石、姜石、壶穴、棋盘石、海蚀洞等地质奇观,让全长 1700的海岬,成为台湾最负盛名的地质公园。

台湾七天六夜行——基隆“野柳”地质公园

台湾七天六夜行——基隆“野柳”地质公园

台湾七天六夜行——基隆“野柳”地质公园  
台湾七天六夜行——基隆“野柳”地质公园

台湾七天六夜行——基隆“野柳”地质公园

进入野柳风景区,沿着步道而行,一路可尽览奇特的地质景观。野柳长约 1600,宽仅250,有丰富的海蚀地形,在2000多万年前,台湾仍在海里,由福建一带冲刷下来的泥沙,一层层的堆积出砂岩层,600万年前的造山运动把岩层推挤出海面,造成台湾岛,野柳是其中的一部分。造山运动挤压时,在野柳的两侧推出两道断层,断层带破碎易受侵蚀,所以两侧凹入成湾,中间突出形成海岬。接下来,在海浪、雨水和风的侵蚀和地壳不断的抬升下,造成野柳的奇岩怪石。

台湾七天六夜行——基隆“野柳”地质公园

 

台湾七天六夜行——基隆“野柳”地质公园

 

台湾七天六夜行——基隆“野柳”地质公园

台湾七天六夜行——基隆“野柳”地质公园

台湾七天六夜行——基隆“野柳”地质公园

在海里下倾斜的岩层受到挤压,产生节理,地壳继续上升,岩层露出海面,受到海浪拍打,节理被海水侵蚀越扩越大,地壳继续上升,下层的岩层也受到海浪拍打侵蚀,由于岩质较软弱,侵蚀速度较快,形成脖子细长的蕈状岩。 一个个长得像洋菇模样的蕈状岩,头上布满许多大大小小的坑洞,远看好像蜂窝一样,仔细看所有蕈状岩的头部,似乎可以连成一个平面,这是因为这一层岩石含钙质或生物的碎屑比较多,而且常有结核,当这些受到海浪冲击,和被海水或雨水溶解,就会出现小洞,小洞岩壁继续受溶蚀作用便会逐渐扩大。

岩层中有许多小型的结核,海浪侵蚀岩层时,有些结核会露出岩层表面,凸出的小结核比周围的岩层坚硬,所以海水会沿着它的外围,就像人站在沙滩上,海水顺着人的脚型流下,脚周围的沙就会凹陷下去一样,结核四周的凹槽盛装着海水,使附近的岩层得以保持潮湿,但距离较远的岩层由于受到海浪与风化侵蚀,干湿交替影响,岩质较为脆弱,在海水不断侵蚀下,岩层逐渐剥落,就形成了园柱的烛台,烛台石的特异造型举世无双,每一支烛芯的大小形状都不同,像是被风吹动的烛火,或明或暗,真是太奇妙了。


台湾七天六夜行——基隆“野柳”地质公园

台湾七天六夜行——基隆“野柳”地质公园 野柳,还是候鸟们南迁到达台湾的第一站,也是北返时最后一个可以歇脚的地点之一。每年南迁北返之际,尤其是3月、4月与10月,是观赏过境鸟类不可错过的地点。其中又以白眉巫、黄喉巫、戴胜、授带鸟、黄眉柳莺、乌灰鹤、黑鸫等稀有鸟类更为人们津津乐道。野柳为大屯山余脉伸出海中的岬角,因大海波浪的常年侵蚀、岩石风化及地壳运动等作用造就了野柳各种奇特景观。


台湾七天六夜行——基隆“野柳”地质公园

 

台湾七天六夜行——基隆“野柳”地质公园
台湾七天六夜行——基隆“野柳”地质公园
台湾七天六夜行——基隆“野柳”地质公园
台湾七天六夜行——基隆“野柳”地质公园  台湾七天六夜行——基隆“野柳”地质公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