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福州的声音·老皮专场”诗会综述

(2009-03-01 07:10:15)
标签:

福州诗人阳光

顾北

福州的声音

老皮专场

诗歌

文化

分类: 阅读阳光

“福州的声音·老皮专场”诗会综述

 

顾北  阳光执笔

 

 

刚刚出版了《诗歌蓝本》(总第五期)与《那一瞬间》专题诗集的漳州猛将老皮风尘仆仆从车上下来时已近下午1时。握他有力的手就觉得实在。我、不雨、牧心雪、巴客、叶紫把老皮与他那书法家朋友老张一起迎进崔家菜大堂,吩咐服务生中午饭按点过的菜谱紧锣密鼓地上来。老板很夸张,拿来冰与不冰的啤酒各一半。外面的天阴沉沉,还好正宗的四川菜倒是麻辣地心呼呼的热。这是 2月27日的午饭时分。我喝下一口酒才渐渐恢复了话语的权利,话也就逐渐粗糙了起来。这次是隔了近一年时间的见面,老皮的任务是将新近出版的《诗歌蓝本》50本带给福州常联系的诗友,顺便也将他自己新出的《那一瞬间》诗集送来。在我印象里,端坐舒园之中的老皮对各方到来的诗友迎来送往,异常热心;来福州的次数并不多。福州诗人历来低调地可以,只愿意每次三五个聚餐游玩,出门结交朋友的确实少而又少。这次要不是巴客下月初将赴京参加“两会”,急着要将《诗歌蓝本》带往京城,老皮同志估计不会如此迅速赶来找我们“呼即杯”。酒是一杯又一杯地往喉咙里倒,诗人酒桌不谈诗,谈女人。碍于小叶在场,大家只能“满怀喜悦”“充满幻想”“赞美之词不绝于耳”聊聊诗坛趣事,聊聊福漳之间的诗人们战斗情谊。真正都说了些什么,我记性不好,都忘了。就不详述了。

送他们住进酒店我就回了单位。老卓短信问:住哪里?我想提前会他,晚上怕没时间。

这次活动,考虑到这期《诗歌蓝本》发了许多福州诗人作品,特别是“开卷诗人”郑国锋、“福州的声音·安琪专场”活动时大家接龙朗读的顾北安琪幻想性先锋诗歌文本《昨夜一恍惚想到安琪和她的诗》(含活动图文)均全文刊登,大家感动之余顺势就办下了“福州的声音·老皮专场”,为此我前一天特地问了远在京城艰苦奋斗的安琪:老皮要来了,你有什么说的?安答:福州的声音·老皮专场。想法不谋而合。

想到弟兄们肯定不会在第二时间里(我提前一个晚上在我博客公布了这次活动的通知)到我博客看到通知,在不雨、牧心雪兄提醒下,我又匆匆忙忙给这期《诗歌蓝本》的福州诗人都发了短信。最近对福州诗人不定期的诗会活动我和不雨、牧心雪、巴客他们都有了共同看法,就是:由于平时这样的活动实在是随意而为,说了就做。但具体经办的人需要短信通知大家,通知哪些人?谁最终确定会来?来多少人?```等等都具不确定性,实在是办一次活动都要```。我们想啊,什么时候能统一有个“说法”的```这样事不俩误,一清二楚,免了许多闲话。不知这样的想法大家觉得怎样?(括弧的点水共删除文字98字)

话扳两头讲。该晚澳洲画家林肯·米勒夫妇做东请了老皮等诸诗友,我、鲁亢、曾宏、王志明(原星期五诗社成员,后移民澳洲,现以作画为生)、巴客等纷纷作陪。又灌了许多啤酒。近八点时分一行人出了饭馆的门,冒着抽丝般的春雨施施然往西禅寺茶馆而来。

 

 

晚八点刚过,老皮诗歌专场研讨会准时鸣锣开场。当晚,户外细雨霏霏的夜有些冷清,却适合写诗的人独自撑伞,吟吟漫步西禅,老时间,老地方,主将顾老刀说:我们开始吧!诗就是最好的信号弹,你准备好了吗?嘿,老皮来了!诗歌蓝本来了!我们来了……

今晚到场参加“福州的声音·老皮专场”的诗友有:老皮、张庆昌(书法家,老皮朋友)、不雨之秋、牧心雪、顾北、张文质、鲁亢、曾宏、郑国锋、程剑平、雨花、阳光、散步的鱼、卓美辉及2个朋友、水为刀(书法家)、黄颖英、梅花、崖虎、林肯·米勒(画家)、郭莲娜(经纪人、诗人活动家)、老徐、黄珊(记者)等二十多人。不雨、牧心雪、顾北等人其间一直参与了准备和接待朋友的工作。

顾老刀作了发布会的开场白并代读了安琪的贺电“无可救药,或诗歌蓝本”,其后与会诗人开始针对老皮的新诗集《那一瞬间》自由发言。现将他们的“诗人语录”摘抄如下,因记录速度跟不上,内容有所跳跃缺失,或失误,敬请大家原谅。

曾宏:我看过老皮的好几本诗集,之所以很喜欢,是因为看起来短,但很耐读!诗贵在能一行胜过十行,内在的心灵世界,以及他对生活,心灵的承担。看过几行很有内涵,化技术、融技术于诗中,这境界是许多人想到达的,却无法到达的。写作,让更多的人得到享受。写诗是个人内心、精神世界的一种表达。写诗也是一种生活。

“那一瞬间”包含前世今生,包含他的很多感想,我想是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平时跟老皮没怎么电话,没怎么留言,但我想好朋友是不用多说话的。通过诗,心灵是相通的,他很快乐,快乐就在漳州的龙海。他的诗,很短,很流畅,感觉有生活有内容,很短暂,却无限放大了它的内容。技巧的成熟度,决定一个诗歌作品的精致与漂亮!“尽量避免太明显的结尾。”其后曾宏饱蘸深情地用诗歌的语言朗诵了老皮的诗作“蓝色忧郁”。

鲁亢:“那一瞬间”的起意是稳札有度地入题的支点,或可“托起一个我的地球”。加拿大女诗人以“那个小镇”成诗结集,各作数行,意境锐利,印象至今。故而想到对吾兄首现三篇,胡诌些许:容以马尔克斯“世界如此新鲜,诸事尚未命名,只能用手来指”让创作者共勉之[读者倒不需要],而“那一瞬间”是否有望行“头次命名”之责,给予新奇和有时间刻度的人性游戏露脸的机会--即便只针对“世界和生命”。去除郁结的流俗感慨的思维惰性之垢,以轻盈之思反省沉重之体,让“手认”灵现为“第一次说”,因“那一瞬间”来之不易。
    记录“那一瞬间”是很不容易的事。我曾在老皮的博客上留言“‘世界如此新鲜,诸事尚未命名,只能用手来指’,即所谓的发现或首见,实现你的命名。作者不要轻易地把它放弃掉,囿于偶见偶得之随意性。要包罗万象,还有经验的再创造。不要仅仅是陈述后的定论,内在的张力和多样性似胜于外在显性的完整,自得其满不见得不是挤走了模糊诗性的空间。读你的诗没有障碍,欢喜入出,但最好能给我讶异的感觉。充分的利用“那一瞬间”的命运。还原一个陌生的世界,语言和结论的陌生,意识的陌生。“那一瞬间”发博以后,像自己把一个气球吹上天后,逐渐膨胀,那感觉越来越饱满。诗人很成熟了,思想与技术的惯性也暴露出来,即激情之后,略有所失--还可以更好,实现在第二季。
    老皮的随笔和诗歌的立脚点和切入点相同,谦和的状态里头,有个人的阅读习惯,思考和挣扎,某种意义而言是互补。一个诗人如果写作的习惯老道了以后,“那一瞬间”就不假思索地蹦了出来,感觉快了,应调整写作的速度。介入一些新鲜的东西。把一个所要写的东西都逼出一个明确的结论,倒也不必,反而能让阅读和理解更加愉快。诗歌有许多的不确定性。

张文质:我属于写作较早的人,但极少参加诗歌活动。与鲁亢投缘共同创办了教育1+1网“是一个圆里不同的趣味。老皮可以在一个小镇上独立地面对他的情感!诗歌是个好东西,顺着一种惯性直走下去,不是参天大树,长成灌木丛也无妨。最隐蔽的,或许就是最好的!”

同时也谈到了匠心之作与随心之作的区别在于不是波光倒影,而是生活流的呈现。而作为感受者,每一天翻一页。

程剑平:我离开诗歌已经很久了,早前巫小茶为一个民刊向我约稿,我这么说。现借用巫小茶的一个短信:说我远离了诗歌,是对诗歌的一种敬重!

“一扇窗口,一个敞开的窗口,一扇格子窗,每一个趣味都不同!”

评论会后,诗友们用普通话、日语以及三明客家话、闽南话、福州话等不同的方言,朗诵了老皮的诗歌作品,真是别具特色!

                                                 2009年2月28日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