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自杜甫原著《春宿左省》一首。
春宿左省
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门下省中花朵隐没在墙垣下的阴影中,栖息在附近的飞鸟发出啾啾的鸣叫声。这时候星光灿灿,夜色里千家万户都被这星光笼罩,月亮也依然悬在空中最高的地方。我在这皎洁的月色中失眠了,仔细听着宫门是否被打开了,风中似乎传来马匹上配戴的玉珂碰撞所发出的轻响声,大臣们骑马上朝来了么?明日早朝上需要我上奏封事,不经意竟然问了好几次已是什么时辰。
这日我在左省值班,花朵的风姿被墙垣的阴影遮住了,栖息的鸟儿正在睡梦中吧,只发出了些啾啾的鸣叫。星光实在明亮璀璨,京城的千家万户都在这星光中沉默着,月亮依然悬在九霄中,星光遮不住月华。在这个失眠的夜晚里我仔细听着宫门处的动静,想知道什么时候宫门会被打开,风中隐约间传来一阵轻响,难道是马匹配戴的玉珂声么,大臣们大概已经在上朝的路上了吧。早晨的朝会上我得奏封事,急切间不由多询问了几次时辰。
小小的读后感:
杜甫,唐代大诗人。其他的这里没有可供补充的资料。
这首诗里描绘的是杜甫本人做左拾遗时的生活片断。左省,指门下省,因为和中书省位于宣政殿左右两侧而分别被称为左省右省。左拾遗为谏官,遇到大事要在朝会上廷诤,有了小事情也要向皇帝上奏封事。
诗中描绘的景致只是门下省中的夜色。这是一个云淡风轻的晴朗夜晚,星光熠熠生辉,月色皎皎,人间一片寂静。对这静谧,诗人用鸟鸣和风声来渲染,夜幕下人声邈邈,“星临万户动”其实是安详的景象,表现出来的景色,静更比动的程度深;“月傍九霄多”,这里可能是一种象征,月亮是诗人自己,九霄就好比朝廷,诗人把自己的一片忠心寄托在这句里。大臣们值班的时候应该是寂寞的,四周的环境静默,自己也沉寂在静默里。也许是枯燥的或者孤独的吧,所以诗人希望这长夜快快结束,因此“不寝”中听着“金钥”声。风中传来轻响,作者联想到的是玉珂声,显然是为了切和诗的主题,可是这样联想无疑是恰当巧妙的。这首诗的最后解释了“不寝”的原因,其实是为了封事,话说皇帝面前没小事,身为左拾遗,杜甫当然不敢怠慢。谨小慎微的杜拾遗急切间屡屡问询时辰,这显然也是一般臣子常有的,又一次切合了诗的主题。
逻辑上这首诗紧紧围绕主题展开叙述,从左省的环境,政治功用,以及在朝廷中的地位来下笔。夜色,在这首诗里是晴朗的,也许这是因为诗人正在被重用吧。《春宿左省》,一个抓住夜晚这个特点,一个抓住左省的特殊政治色彩。笔者是极为聪明的,通过一个过渡在夜色之美中融入一个勤政为民的官员形象,表达出了诗人自己的忠心,也将朝廷的清平局面很好的展现了出来。写政治生活的文学作品,原来在这位唐代大诗人的笔下早已有之,比起现在有的空洞无物的社论报告,显然高明许多,也优美许多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