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有感。

(2007-07-25 15:50:28)
标签:

忠诚

直谏

思乡情切

分类: 阅读古体千家诗
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有感。
引用自韩愈原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首。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本为圣朝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小小读古诗:
    诗题还作《自咏》。
    蓝关,即陕西蓝田县东南方的蓝田关。侄孙湘,即韩愈的侄孙韩湘。
    此诗是韩愈用来与侄孙话别的。韩愈上书宪宗,反对盲目信奉佛教,兴师动众迎接释迦牟尼的指骨舍利,因此获罪,本来宪宗是要赐韩愈死罪的,后经裴度等臣子说情,改为远贬潮阳县当了不毛之地的刺史。赶赴任上至蓝关时,遇到了来相送的侄孙韩湘,于是以此诗话别。
    一封反对盲目信佛的奏章递到君主面前后,朝夕间我就被贬到八千里之外的广东潮阳县。本来是想为朝廷兴利除弊,没想到这把老骨头就要扔到异乡去了。茫茫的秦岭上云雾缭绕,从此远赴他乡,家里的情况就难以知道了,大雪覆盖的蓝田关前,连马匹都迟迟不肯继续向前了。我心里明白韩湘侄孙你的心意,希望如果我客死在瘴气弥漫的潮阳县时,你能把我的尸骨从那里迁回故乡。
    一封奏章送到圣上面前,朝夕之间我被贬到了八千里外的贫瘠之地潮阳县。不过心里本来就认为能替朝廷兴利除弊,用这幅朽木之躯换个清明政治局面就好,自己是不会顾惜这把老骨头的。可叹秦岭横亘之下,家在何处是看不到了,雪拥蓝关连马匹都停步不前。我明白韩湘你远道而来相送的情意,如果我埋骨瘴气弥漫的潮阳县后,你能好好的将我的遗骸迁回故里,我就没有可挂念的了。   
 
小小的读后感:
    韩愈,唐代大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人正直,做官清廉,本身提倡古文运动,文风古朴,意味深长。韩愈以散文成就最高。苏轼称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也有对韩愈持反对意见的文人觉得他的作品“退之于诗,本无解处”,意思是他写的诗逻辑上有不对的地方,难以理解。
    唐代有多位君主信封佛教,从武则天时期就大兴寺庙,开凿石窟。宪宗年间曾迎佛教创立者释迦牟尼舍利回唐,劳命伤财,这不是一件有德政的事情。韩愈更因此事被远贬,虽然后来他又得以回到京城受到重用,但那是后话了。因为直逆龙鳞,勇敢上书而被昏君降罪,这是件让人伤心的事,但韩愈或许没有这种情怀,而是写诗表示心甘情愿去潮阳。“本为圣朝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悲愤中又有忠君的意思,“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纲纪可见一斑。但这里面有更多的无奈吧。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将思乡与写景紧密结合,秦岭的险峻气势与蓝关的巍峨形象很生动。山高路远,家再也看不到了,而雪拥蓝关,路上的艰辛就是马匹都怯步,而况一介文人。道路越艰险,思乡之意就越深,但作者还是对此任劳任怨。最后“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一句就近一步表示了对这样结局的认命心理。连后事都交待好了,好像已经打算终老在潮阳了。
    细细的读,诗人的乐观,诗人对孙侄的爱护,也还是有的,从诗里流露的态度上可以读到。山重水复,但是他的心还想着家乡,想着帝王,这样的做官之道,在当时对朝廷对百姓其实都是很珍贵,很有用的。诗里的气概可以说豪情万丈,面对山高路远,面对贫苦的生活,甚至潮阳独有的瘴气,羸弱的身体,这些全被一颗赤诚之心抛在一边,诗人只想报效朝廷,帮君王治理好国家而已。对不公的贬职,他是忠于职守大于抱怨,忠心耿耿。 
    现在虽说不提倡什么君为臣纲之类的封建道德,可是对百姓抱着忠诚的官依然被称为好官。想有作为,想造福一方的人,不妨学学韩愈,他正直无私的人品确是世人的典范。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有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