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霜月》有感。

(2007-06-05 16:11:04)
标签:

李商隐

霜天

登高远望

分类: 阅读古体千家诗
引用自李商隐原著《霜月》一首。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小小读古诗:
    当我能听到迁徙的大雁飞过的声音时就看不到鸣蝉了,站在百尺高楼上向远处望去水天一线。青女,这位掌管霜雪的女神,和嫦娥一样是耐得住寒冷的神女。这样霜封素裹的世界是她为了和嫦娥比美而造出的吧。
    远途迁徙的大雁飞过我的头顶时鸣蝉就已经看不到了,从高楼上向远处望去,水天相接。青女是掌管霜雪的女神,她和嫦娥一样是不怕寒冷的,这时候嫦娥在月中,青女在霜雪中各自展现美丽,成就了我眼前这银装素裹的奇妙世界。
 
小小的读后感:
    李商隐,唐代大诗人,河南人。据说他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仕途坎坷,只做过一些小官,一生忧愤。志向远大并没有造就一个名垂青史的政治家,倒历练出一位受后人尊敬和倾慕的诗人。和他齐名的有杜牧,温庭筠。他的诗博采众长,又自成一体。流传于世的李商隐作品成集的有《李义山诗集》,《樊南文集》。义山是李商隐的字,樊南生则是他的号。他还另有一个号,玉溪生。
    这首诗的特点主要是虚实结合,亦真亦幻。诗里运用神话传说形象生动,全诗眼界开阔,突出了霜月下世界的那种纯洁亮丽的美丽。我认为这首诗很大气,而书里说这是种幽深。如果对大雁的留意是为了观察气候,那么登高望远则是这个季节里诗人要做的颇为有趣的一件事。登高在古代一般是人们表示祈愿或者祭祀时才做的,诗人的登高只是为了看到水天一色的美景,于夜色里登高楼,只是想看看只有这个季节才有的霜天。诗里面写因为月色银霜笼罩天空和水面是一个颜色,真正是浑然一体水天一色。为了表达出这美丽,诗人将青女和嫦娥两位美丽神女写进了诗里,说这美景时因为嫦娥和青女正在比美而幻化出来的。老百姓的心中嫦娥可是很美很美的仙女,掌管霜雪的青女也是很美丽的神女。大地降下霜花,一样给万物披上了银色的外衣,亮晶晶的世界里填上月宫的华彩,银色更亮,月色更空蒙,虽是在斗婵娟,可是也相辅相成,使得世界更美丽了。霜月,无霜没有这样的底色,无月没有这样的渲染,缺少其一都不会有如此的美景。李商隐的眼光真是独到,也真是细致。亏了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这不经意里沉默着的美景,要说幽深恐怕就指这一点。
    李商隐的诗风据说有浪漫的一面,读这首作品不难看出来。像青女和嫦娥的出现,像斗婵娟的比喻,心里没有浪漫的思想大概不会想到如此运用。而前一句里的征雁声,没有浪漫情怀的人是不会去听的;百尺的高楼,又是夜晚,没有几分浪漫怎么会去攀登,不像现在还有电梯什么的,爬起来会很费力气,心情使然,人才会忘了疲惫和困难。这是一首咏物诗,却也带出了诗人自己的一些风骨。
    凭高远望,心情一下就放开了,我登过山,所以很明白那种感受。诗人咏霜月,要将得之不易的美景写给世人,大概他心里还希望世人也能站在高处看世界,发现种种奇妙的美景吧。读《霜月》有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