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自雷震原著《村晚》一首。
村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bei),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小小读古诗:
夕阳落在池塘里的影子浸在冰凉的水中,这时候水草铺满了整个水面,溢出的池水滋润了岸边的泥土。放牧的童子横骑在牛背上,一边赶着牛回家,一边手中握着一支短笛信口吹奏着。
水草已经长满了整个池塘,溢出的水流打湿了池塘岸边,落日快要没到山后,夕阳的倩影映在冰凉的水上,好似浸没在里面。牧童也要归去了,他横骑在牛背上,还吹着一支短笛,信口编织着小曲。
小小的读后感:
雷震,宋代人,其他均不详。
既然是写乡村晚景,一个可以突出乡下的风貌,一个可以突出晚来的景致。诗人也正是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创作的。池塘,牧童,乡村形象中的代表;夕阳和回家的老牛则是傍晚形象中的代表。读到这些,一副傍晚乡村的画面就清晰起来了。和所有描绘田园生活的诗歌一样,写上远山绿水,再加上农人,或者劳作的背影,又或者嬉戏的儿童,突出他们田家本色的形象,于是就不难让人产生出一种向往和羡慕。诗人将田园或者说乡村生活写入诗句里,目的无非是表现自己的一种思想取向,要不然就是想将对那种生活向往的原因写出来。或许是传统文化造成的,对于或悠闲或忙碌的田园,我多少是有些喜欢的。
再忙碌的农家到了傍晚也要休息了。日出而做,日落而息正是古代农村里的作息规律。这时乡村是悠闲的,在自的,甚至有淡淡的仙境般的味道。古书上流传下来的仙境往往是僻静的所在。云雾缭绕或许没有,但是青山幽水,灵气十足的仙童形象在乡村里却是可以看到的。就看这首,里面隐约间也免不了有种外人少有踏足的神秘。像“满”,“寒波”,这两个字眼就给我一些偏僻深幽的感觉,而“横牛背”和“信口吹”则有悠然自得的意思。从容不迫这个成语用在评价这首作品上我觉得很恰当。
这首诗的风格虽是有些缓慢,但和伤感的诗有区别。夕阳曾被有的诗人当成表露伤怀的事物,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样的名句中,夕阳就令人伤感。但是到了这首诗中我却觉得夕阳是起一个钟表的作用,夕阳西下时,也就是农人开始休息的时刻,这一刻的来临意味着一天的忙碌可以告一段落,人们可以轻松下来了。这样一想,夕阳会使得农人多少有些喜悦吧。古话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里既然农人是喜悦的,那么诗人的心里也应该有轻松和自在的感受吧。
过惯了庸庸扰扰的琐碎日子,爱上山间的清静宜人,这其实很自然,俗人如我就是难免的。何况天真烂漫的牧童和远山上挂着的夕阳,再有一池碧水,这一切营造的那份清凉在这无聊闷热的夏日中实在太难得了,怪不得被人写成诗句传了下来。细想想原来这位诗人心里或许是有着希望,希望将美丽变成永恒。就算这希望不从诗人起,但在他的诗句里却得到承续。谢谢这位诗人,也谢谢美丽如此的晚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