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李白原著<<客中行>>绝句一首.

<<客中行>>
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小小读古诗:
此诗曾名<<客中作>>.
郁金香草酿就了兰陵美酒,用玉碗盛来泛出琥珀一样的光泽.只要主人愿意客人在他的家里喝个大醉,那么客人往往会忘记了家乡.
兰陵有美酒是用郁金香草浸泡而成的,这种酒盛在玉碗中会有琥珀一样的光泽.而当主人不介意客人酒醉的话,那么客人就会喝得忘记了家乡到底在那里.
小小的读后感:
李白有诗仙和酒仙的雅号,这首作品是诗人游历山东时所写.
这首诗通过写醉酒的经历,含蓄得表达了远在他乡的愁苦.美酒固然味道醉人,颜色又是那样美丽,于是喝得忘乎所以.喝酒的原因是想要暂时忘记家乡, 不得已的苦衷就显露出来了,当然主人再好客也只能用美酒来使客人忘记家乡了.游子们总是对家人和乡土有着天生的依恋,在精神上尤其是这样.从古到今,有许多的文学作品都表现这种情绪,这种情绪有着爱国的思想内涵,不过也有其他的一些思想在里面.就算像李白这样能够到处游历,以诗和酒为伴的人,仍然免不了有着思念故乡的情结,更不要说一般人了.
这首诗的主旨是在述说乡愁,这一点我们可以读出来.而据说像这样将感情放在不经意间自然流露的抒情方式李白常常用到.
情感总要依靠一定的媒介才能表达得清楚,才会比较容易得引起读者的同情.作为文学创作者,当然希望读者能够了解作品的内涵,在感情上会有一些共鸣.这也是文学的实际意义之一.
一篇文章,如果要去给大家欣赏阅读,就一定会在选材和流畅上有些讲究,从而有了现在的文学体系.我认为古人传下来的文字是想要为后人铺一条理解和接受古文明的路,而现代的人往往需要靠这些路去发展现有的文明.或许这样的理解是有些片面性的,但是在许多书籍的阅读上能从这个角度来看得话,将会更好的理解作品,甚至看到书表面下的一些东西.不过我的这些读后感却仅仅是依照古诗的字面意思直接翻成白话文罢了,看的人没必要去深想,我的本意也只是将古代的一些有意思和美丽的文字介绍给喜欢它们的人,我还希望从读这些诗的过程中自己能了解一些古代的情形罢了.像游历江湖的文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研究地理的古代科学家,甚至扼杀文化的帝王,等等,在古诗里都能找到他们的踪迹,而他们对于文化的或阻碍或推进,也都在古诗里留下了印迹.喜欢研究历史的人多也研究过这些传下来的古诗,仅从词藻的华丽上认识古诗是不够的,诗人们的初衷绝不会仅仅是那样的(个人之见,可以忽视).理学家也好,古文运动家也罢,他们的作品或是色彩绚丽,或是说理中肯,或是人情世故,或是隐者情趣,等等,在短短几句的篇幅中将自己的情感抒发出来,有的隐隐约约,有的酣畅淋漓,有的忧心忡忡,有的欢天喜地,仔细读古诗,这些都能体味出来.这就对我们自己写作有一定的帮助.就算是我们自己不会运用那时的这种文体了,但是只要能理解了诗的意义也就够了.因为今天的文体已经发展了许多,而古体的诗歌也已经被淘汰出文坛很久了.
再回头读李白的这首作品.饮酒在中国已经历史悠久了.对于美酒也有许多文献做了记载.李白的这首<<客中行>>就是这种作品.郁金香是一种用来酿酒的草吧,应该和郁金香花是两种不同的植物吧.不过,我还这样理解"兰陵美酒郁金香"一句:兰陵产的美酒有着浓郁的香气和深深的金色.这样读后面半句的时候就有顺理成章的效果了.当然要想印证这两种说法,可能需要查找一些书籍,如果读本文的您有兴趣不妨一试.前一句中"郁金香",千年成形的"琥珀",这些都是很稀罕的物件,用来突出美酒的香和味道的可口,算是很具体了吧,后面一句则将借酒浇愁愁更愁的心情通过描写美酒而间接表达出来.说李白的文章有虚无缥缈的成分,可能有,但是华丽却不失恰当也是他作品的特点.当然今日我们能见到的文学作品已经太多了,种类也太多了,可能李白的缺点也就冒出来了,不过用'前无来者'说李白算是恰如其分吧. 
加载中,请稍候......